余約助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塊硬骨頭,但作為語文的半壁江山,必須將其攻克。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注重觀察和實踐,從課文中尋找策略指導學生的寫作,讓學生有例可仿,再推陳出新。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研究如何靈活使用課文中的寫作資源,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文中的寫作資源,并根據(jù)學情進行寫作方面的指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文;寫作指導
部編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設置了相應的寫作訓練,然而對于作文的指導,教師是各顯神通。提及作文,學生心中多有畏懼,所寫文章也是問題連連,比如:記敘文很多時候思路混亂,所敘事件詳略不當,更不會運用到鋪墊、插敘、伏筆一類的寫作技巧,再者缺少感情,生硬記述。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有指引。于是,筆者認真思考每一篇文章應教什么,學生應在文章中學得什么;思考每個單元后的寫作訓練如何教才會讓學生學得真切,進而不再畏懼寫作,甚至寫出較有水平的文章。結(jié)合課文進行寫作指導,就是將課文看作是作文教學資源,從寫作的角度進行扎扎實實的研讀,并發(fā)現(xiàn)能夠用以進行作文訓練的“亮點”,從而進行注重方法、注重思維、有效的課堂作文指導。在這一層面上,教師是第一層考驗者,這就需要教師先鉆進課文研讀,充分挖掘素材,然后跳出文本的束縛,從寫作的視角提煉出符合學生學段和認知水平的訓練點或者主題。其次,教師還需思考如何引領(lǐng)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點,并總結(jié)出實用的方法。最后,牢牢抓住課文的“訓練亮點”進行有層次的實踐,實現(xiàn)訓練達到質(zhì)的飛躍的目的。
一、結(jié)合課文進行寫作指導,將課文當成例子,從課文中積累寫作素材、語言素材、寫作結(jié)構(gòu)、寫作技巧
(一)從課文中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資源
都說寫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可是學生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平時對于路上之景早已司空見慣,就算是僅有的一點素材也已被寫得毫無新意。這時我們不能忽略教材,因為課文中所呈現(xiàn)的生活是經(jīng)過作者提煉的,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補充。積累課文中的寫作素材,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資源。
比如《秋天的懷念》中史鐵生寫自己雙腿癱瘓后,母親默默地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還是掛念自己的孩子,反映了母愛的偉大。又如《再塑生命的人》中海倫·凱勒寫莎莉文老師的循循善誘,一步一步引導自己走出“黑暗”,這個素材稱贊了教師的聰明與無私。要贊揚一個人勤勞學習,則可以借用《孫權(quán)勸學》中呂蒙變化的例子,或者《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聞一多先生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碩果累累的例子。積累這類材料,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就可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nèi)容。
(二)從課文中積累語言素材,創(chuàng)新作文表達
課文中的語言很多經(jīng)過斟酌修改,不僅流暢優(yōu)美,而且極具個性。這正可為學生作文語言平淡、平庸、昧同嚼蠟的缺點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課文中蘊藏著語言的礦場,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和積累優(yōu)秀的語言素材,學習并運用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于自己的作文中,可以做到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積累語言素材可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初步模仿,并使其將發(fā)現(xiàn)的語言運用規(guī)律用到作文中。比如,在七年級下冊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學習中,我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百草園的趣味:“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惫P者先分析句子的好處,然后讓學生仿照這段文字,描寫一處景物,用上“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個句式。學生仿得好的,加以鼓勵,讓其運用在作文中。
2.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比如學生學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后積累相應的雪景描寫,再有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雪景的描繪,接著揣摩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情景,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心中的雪景圖,注意融入感情。而下一次習作,則要將這段雪景圖加入自己的作文中。
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以自己特有的發(fā)現(xiàn)方式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對于初中寫作教學來說,教師既要關(guān)注語言信息表達的內(nèi)容,也要看到它們傳達的方式。如果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被激活,他們可在這種意識下不斷增強自己的感受力和模仿能力,最終達到作文語言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要用自己的深度思考引導學生寫作,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三)在課文中學習寫作結(jié)構(gòu),清晰作文思路
很多時候,學生看到一個作文題目,不會謀篇布局,想到什么寫什么,這樣容易導致文章詳略不當、中心不突出。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思路,是個比喻的說法,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條路。思想從什么地方出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這就是注意思路的開展?!?/p>
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作文訓練就要求學生做到“寫作思路要清晰”,下面是筆者在指導課上的做法。首先,讓學生回憶最近所學文章的事件及寫作思路。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交代時間、地點和起因——跟著小伙伴們?nèi)ヅ缿已隆型?,動彈不得——爸爸鼓勵并指引我一步一步走下懸崖——得到啟示(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又如《植樹的牧羊人》:初遇——再見——最后一次見(牧羊人)(事件順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給出的文題寫下一些相關(guān)事件并篩選,確定詳略,接著選一種寫作順序,最后將自己的所構(gòu)寫成完整的提綱。
結(jié)構(gòu)是最容易模仿,也是最有效果的模仿。一節(jié)課下來,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學有所獲,運用他們學習過的課文例子進行引導,教會他們下筆前心中有結(jié)構(gòu),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的作文中心突出,而且能大大減少詳略不當?shù)谋锥恕?/p>
(四)在課文中學習寫作技巧,增添作文風采
高爾基說:“只有在掌握了文學技巧的條件下,才有可能賦予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惫粢舱f:“多讀名人著作,而且對于某些作品還必須熟讀、爛讀,便能于無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p>
可以說,每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寫作技巧。如美國作家莫頓·亨利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對四周景象的描寫可以適當?shù)匾r托出小主人公當時的處境,還可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中我們可以學到通過景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就單看文章開頭,寫作技巧也很有特色。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開頭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簡單卻吸引人。又如朱自清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其實,相對于學生冗長而無味的開頭,我們更希望學生的作文開頭能簡單點。
二、利用課文進行寫作指導,將課文當成作品,學習課文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人生智慧、思維邏輯
(一)從課文中學習作者及主題里體現(xiàn)出的人文精神、人生智慧,提升人生識見
課文中展現(xiàn)的人生感悟和對社會、自然的認識思考等,是作者的人生智慧。從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中我們感聞“家鄉(xiāng)端午”的濃郁氣氛,品味端午鴨蛋的色香趣,由衷感受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贊美。從楊絳的《老王》中我們看到了底層人的光芒,也看到了“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從《愚公移山》中我們對比自作聰明、目光短淺、無所作為又信口開河的智叟,更顯愚公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的毅力。
(二)從課文中學習作者及內(nèi)容中體現(xiàn)出的人生態(tài)度、情感等,加強思想深度
課文所體現(xiàn)的人生態(tài)度能夠引導學生要有一種積極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以這樣一種人生態(tài)度寫作文,才能寫出有積極意義的作文。如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以一棵小桃樹映射自己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小桃樹雖然遭遇不幸,但它不屈不撓,以它特有的生命力,戰(zhàn)勝風雨,頑強生長著。再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chuàng)作的《偉大的悲劇》,通過歌頌極地探險英雄的壯舉,贊美了科考隊員們勇于挑戰(zhàn)極限、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實事求是、敢為勝利者作證的高風亮節(jié)。
利用課文指導學生寫作,總的原則是,從課文中挖掘?qū)懽鼽c,提煉出實用的寫作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有過程的、注重思維的指導。最好用簡明易懂的語言表述寫作方法,在指導的過程中,不可用灌輸式、純粹的技巧指導,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寫作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技巧為寫作意圖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麗瓊.例談跟著課文學寫作[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 (04).
[2]劉賽花.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課本資源的利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06).
[3]沈偉紅.挖掘課本資源,助寫給力文章——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點的挖掘[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