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重慶 400067)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我國與眾多國家建立了相關經貿往來,貿易互通隨之不斷深入。在與外國企業(yè)進行業(yè)務合作時,我國企業(yè)代表經常要做公開的商務演講,向外商介紹公司的業(yè)務范圍、經營情況等商務信息。這是外商了解我國企業(yè)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我國企業(yè)向外商宣傳自己的一個有效媒介,因此研究商務演講對企業(yè)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在商務演講中,演講者能否明確傳遞語義、減少歧義、吸引聽眾,是保證商務信息正確傳達、商務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目前,部分學者研究了學生公眾演講中的語用能力,但鮮有學者研究商務英語演講中的語用能力,尤其缺少對跨文化商務背景下學生語用能力的研究。本文將探討學生在商務英語演講中常出現的語用失誤,以期增強商務英語學習者在商務英語演講中的語用能力。
英國語言學家Jenny Thomas[1]1983年在《跨文化語用失誤》中提出了語用失誤這一概念,他認為語用失誤是因無法準確理解話語的隱含意義而導致的誤解和沖突。如果說話人想要表達的話語意義和認為聽話人應該感知的話語意義不同,或者聽話人感知的話語意義和說話人意欲表達的話語意義不同,就會產生語用失誤。語用失誤包括廣義的語用失誤和狹義的語用失誤,其中廣義的語用失誤指語言運用中出現的所有錯誤,比如語法錯誤、拼寫錯誤等,狹義的語用失誤主要強調語言使用的可接受性。Jenny Thomas將語用失誤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語言語用失誤指非本族語學習者所表達話語的語用意義和本族語者對話語所賦予的意義不同,或者非本族語學習者把自己母語的表達習慣、言語行為等遷移到目的語中,從而誤用了目的語的其他表達方式。比如中國人學習英語時常出現的失誤:套用漢語的表達結構、將漢英詞語等同、只了解字面意思而弄不清說話人的真正用意、濫用完整句、混淆同義結構等。社交語用失誤指說話者對聽話者的文化背景不了解,或者說話者和聽話者對雙方的文化背景互相不了解,出現了不恰當的言語行為,從而導致溝通障礙,包括個人隱私、文化禁忌、謙虛語、禮貌語等方面的失誤,以及由于文化差異所引起的習語失誤、修辭失誤等。
近30年來,國外學者從多角度對語用失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Shoshana Blum-Kulka[2]研究了英語本族語者和非本族語者話語中的話語長度和語用失誤,結果發(fā)現非本族語者和本族語者的話語長度存在差異。Chiara Zamborlin[3]研究了意大利人和日本人用日語交流時出現的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發(fā)現跨文化語用偏差來自不同的交叉領域,包括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Maria Economidou-Kogetsidis[4]研究了希臘學生(非英語母語者)給塞浦路斯一所大學的老師的電子郵件回復。他從學生所使用的減輕或加重電子郵件請求的稱呼語、直接程度、輔助語步的程度和種類以及詞匯、短語修飾語中,發(fā)現學生的電子郵件具有明顯直接性、詞匯和短語的缺失、問候語和結尾語的缺失、不合適和不可以接受的稱呼語形式等特點,因此這些郵件是不禮貌的,會引起語用失誤。Manuel Padilla Cruz[5]基于關聯理論研究了學習者作為聽話者在理解話語時所出現的跨文化溝通語用失誤現象,并分析了語用失誤的原因。
國內語言學家也從多角度對語用失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何自然、閻莊1986年發(fā)表了《中國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漢英語用差異調查》[6],對中國學生進行了漢英語用差異辨識測試,研究學生在英語語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是國內首篇基于語用失誤理論的學術論文。李元勝[7]提出語用失誤理論應該包含語言失誤和副語言失誤,并在語言失誤二分法的基礎上增加了語用失誤的非語言因素。隨后,學者們還嘗試應用不同的新視角研究語用失誤,包括認知語言學角度、言語行為理論、順應理論等。盧加偉[8]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基于注意假設和雙維模式,研究發(fā)現了課堂語用教學對英語學習者的二語語用能力有積極作用。楊蔚[9]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研究了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求職信中的語用失誤,發(fā)現英語專業(yè)學生在書寫求職信時往往按照母語的習慣來表達各種言語行為,忽視了對英語母語者雇主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導致在語用策略、言語行為表達頻率和序列方面出現語用失誤。曹美蘭[10]分析了中國和日本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發(fā)現中日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有四類:第一類是違背禮貌原則產生的語用失誤,第二類是違背質的原則造成的語用失誤,第三類是敬語語用失誤,第四類是委婉語語用失誤。她還指出應當多了解中日文化,提高日語能力,減少中國和日本兩國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陳新仁[11]對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語用失誤進行了新的解析,他強調以往的本族語的英語交際已經不適應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英語交際,他重新定義和劃分了國際通用語背景下的英語語用失誤。
綜上,國內外學者從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心理學等多角度對多種題材的語用失誤進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學者專門研究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中的語用失誤問題。因此,本文基于Jenny Thomas的語用失誤理論來研究中國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的語用失誤,選擇商務英語演講作為研究材料,探討在學生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存在的語用失誤現象和原因,希望能夠拓展語用失誤研究的題材范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提高學習者的語用能力和商務英語演講水平。
本文借助道格拉斯·比伯的語料庫建庫方法,自建中國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包括30篇學生商務英語演講文稿。這些材料來自筆者所在學校商務英語專業(yè)大二第二學期學生的課堂商務英語演講。在商務英語視聽說課上,教師對學生所做的課堂商務英語演講進行現場錄音,并隨機抽取30份錄音作為研究材料;課后把這些錄音轉寫成文稿形式,再利用文本整理器軟件、自動分詞軟件對文稿文件進行加工處理,建成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統計得到此語料庫的總型符為7816個;然后利用語料庫軟件Ant.Conc對語料庫中的語用失誤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擬探討的主要問題有兩個:
1.學習者在商務英語演講中常出現的語用失誤有哪些類型?
2.學習者在商務演講中出現語用失誤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通過自建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筆者對語料庫中30篇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文稿的語用失誤進行了人工識別和統計,發(fā)現學習者在商務英語演講中常出現三類語用失誤——套用母語的表達結構、將漢英詞語等同、違反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從而誤用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統計結果見表1。根據表1可知,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語用失誤出現的總頻數為47次。其中,違反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從而誤用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出現的頻數為23次,所占比例最大,為48.94%;套用母語表達結構出現的頻數為14次,占語用失誤總數的29.79%;將漢英詞語等同出現的頻數為10次,占語用失誤總數的21.27%。
下面利用Ant.Conc軟件中的Concordance(索引)功能(索引又稱為語境中的關鍵詞,是通過運用索引軟件在語料庫中查詢某詞或短語的使用實例,然后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語言實例及其語境以清單的形式列出),對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出現的三類語用失誤在文本中進行查詢,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語用失誤實例進行深入分析。
1.將漢英詞語等同
例1 This etiquette is the most common etiquette used in countries when people greet orseparatewitheach other.
例2 Our economy has been increasing at an amazing speed. In 2015 our first largest trade partner is US and thetwo-sidetrade is 3.51 trillion.
例3 Thenon-interestcorporationsexists for educational, charitable, and other reasons and they does not make money, for example, schools such as universities.
商務場合所用的詞匯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和正式性,一些商務術語也有固定的表達形式。然而從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可見,學習者在表達一些商務英語詞匯時,把漢語中的表達直接譯為英語表達,而沒有考慮到商務背景下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例1講到“這種禮儀是在人們打招呼或者分別時最常用的”,其中“separate with”是學習者直接套用漢語中“分別”這一表達,演講的內容是關于商務禮儀,所以“separate with”用在商務場合表示“告別”不恰當,替換為“bid farewell with”比較貼切。例2中的“中美雙邊貿易”被直接表達為“the two-side trade”,這明顯是受母語影響而進行了直譯。這種表達方式不正確,在英美國家的商務場合中,“雙邊貿易”要用“bilateral trade”來表達。例3把“非營利組織”表達為“non-interest corporations”,這也是受了漢語的影響。漢語中常提到“利益集團”,是指具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目標的社會成員,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組成的社會團體,其目的是維護自身的利益,受到這一詞匯的影響,學習者把“非營利集團”和“利益集團”聯系起來了,繼而把“非營利組織”表達為“non-interest corporations”,而商務語境中“非營利組織”正確的表達形式應為“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套用母語表達結構
例4 Economic crisis may cause turbulence in society. However, I think crisis isdangerandopportunitycoexistence.
例5Nodenyisthese fashionable ways of consumption can to some extent help us save money. So online shopp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for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recent years.
例6 When you buy something, you can use Apple Pay to pay for it. Itwon′tuseyourmoney. It equals the traditional cash exchange.
學習者在商務英語演講中,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口語表達結構和技巧,但是在語言運用方面,由于受到母語表達習慣的影響,常常將母語的表達結構運用到目的語的表達中,忽略了目的語的表達結構和特征,違反了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從而導致商務英語演講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在例4中,學習者把“風險和機遇共存”表達為“danger and opportunity coexistence”,這明顯不是英語的習慣表達結構,應改為“a coexistence of danger and opportunity”。在例5中,學習者套用漢語表達習慣,使用“no deny is … ”的結構來表達“不可否認”的概念,這種表達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同時句子中存在語法錯誤:“deny”是動詞,不能用作名詞。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應該將其改為“there is no denying that…”這樣的句型才正確。在例6中,學習者在表達“這種支付方式不需要花費任何錢”時,用了“won′t use your money”,“use money”是漢語式的表達結構,顯然學習者是受漢語固定思維習慣的影響,才造成這樣的語用失誤。英語中表達“某物花費某人一些錢”時,應當使用“it costs someone some money”這一句型,所以按照英語的習慣表達結構,應當改為“won′t cost you any money”。
3.違反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從而誤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
例7 The right dressing cod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f the interview. If yougetonthe clean dress, the boss will get the good impression about you.
例8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interview is quite necessary before the graduate student is going to attend an interview. You can find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ir interviewintheinternet.
在二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對英語的慣用表達常常掌握得不牢固,尤其是對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商務英語詞匯和句型表達不夠熟練,就會造成在商務英語演講中不小心誤用了其他的表達方式。如例7中“穿上干凈的衣服”,誤用了“get on”,而“get on”表示“上車、繼續(xù)做”等意思,并沒有“穿衣”的意思,所以此處應改為另一短語“put on(穿上、戴上)”。同樣,例8中演講者想表達“在網上搜尋一些面試問題”,“在網上”用了“in the internet”,也屬于誤用,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其正確形式應該為“on the internet”。
商務活動涉及經濟、管理、法律、科技等領域,因此會經常出現不同領域的專業(yè)術語,這些術語通常有固定的表達形式。學習者所掌握的商務英語專業(yè)詞匯和表達不足,就會造成在商務英語演講中遇到專業(yè)性較強的商務英語表達時,學習者隨意地把漢語直譯為英語,產生了將漢英詞語等同的現象,導致商務英語演講中出現語用失誤,從而無法順利地傳遞正確的商務演講信息。
學習者在商務英語演講中,沒有注意到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差異,英語和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這兩種語言在發(fā)音、語法、句型、文章構架上都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受母語負遷移作用,演講者容易把漢語中的一些表達習慣和規(guī)則自覺或不自覺地套用到商務英語演講表達中,造成了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中的語用失誤現象。
中西方文化習慣大相徑庭,學習者對西方商務文化缺少了解或者了解不足,同時容易受到母語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當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發(fā)生碰撞時,往往就會造成商務演講中的語義表達出現歧義或者語義不準確的現象,尤其是學習者對外國文化中的俚語、諺語、禮節(jié)等文化現象不熟悉時,就會出現理解偏差,從而導致商務英語演講中出現語用失誤。例如中國文化中的“龍”代表尊貴、威嚴和祥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卻并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匯,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是邪惡力量的代表,它常指不吉祥的事物,當商務英語演講者把企業(yè)發(fā)展形容為“龍騰虎躍”時,就會造成西方人的理解出現偏差,從而產生歧義。
中國英語學習者接受的傳統英語教學比較重視基礎語法和詞匯教學,這些都是對學生語言學習輸入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語言學習中口語、寫作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不少學生從中學起就表現出只會做題,但是口語水平卻很差的問題。學生進入大學后,這種現象依然存在,進而導致中國學生在商務英語演講中出現了如前所述一系列的語言語用失誤。由此可見,傳統英語課堂教學對學生英語口語輸出能力的不夠重視是導致學習者在商務英語演講中出現語用失誤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文分析了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語用失誤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語用失誤的研究范圍。研究發(fā)現學習者商務英語演講語料庫中存在三種語用失誤,包括套用母語的表達結構、將漢英詞語等同、違反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從而誤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其中,第三種語用失誤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套用母語表達結構的語用失誤,最后是將漢英詞語等同的語用失誤。產生這些語用失誤的原因主要是學習者所掌握的商務英語專業(yè)詞匯和表達不足、母語的負遷移對目的語產生了負面影響、中西方商務文化的差異,以及傳統英語課堂教學對演講輸出能力不夠重視。因此,學習者應多接觸地道的商務英語語言表達習慣,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方國家商務文化,主動積累商務知識和商務英語專業(yè)術語,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的語用能力,從而減少語用失誤。同時,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英語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開展多種口語活動,鼓勵和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英語口語;在課后,鼓勵學生參與英語配音、脫口秀等有趣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講解語用能力、語用失誤、商務英語詞匯和句型表達等專業(yè)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演講語用能力。希望本文能指導和幫助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認識語用失誤,提高商務英語演講中的語用能力;同時,也希望能給教師進行商務英語演講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