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寧,孫 麗*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重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疾病,根據(jù)有關資料表明,本病的死亡率較高[1]。本病在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治療方式為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但由于綜合因素如:患者自身原因、護理原因等,但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護理人員護理不當,導致治療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2]。在臨床護理中常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guī)護理,但我院為了提升護理效果,在本次護理中應用了針對性護理干預,并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重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為調查研究對象,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現(xiàn)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重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患者均進行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實驗組30例、對照組30例,實驗組包含了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60-80歲,平均(70.5±1.2)歲,對照組包含了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60-80歲,平均(70.5±1.2)歲,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不存在明顯差異,不具備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護理方式如下:(1)實施健康宣教: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實施健康宣教,介紹治療方式、治療過程、注意事項、治療效果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預防措施等,提高患者以及患者認知程度以及常識掌握情況,達到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的目的;在治療的過程中,指導患者應用正確體位,保證氣道的順暢;(2)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根據(jù)患者的面部大小,選擇適合的呼吸面罩,避免患者在通氣治療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舒服的感覺;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面部調節(jié)固定帶,使患者皮膚松弛沒有壓力感;護理人員應定期的檢查固定帶,根據(jù)實際情況幫助患者調整、放松固定帶,護理人員在患者通氣的過程中應不定時的調整面罩,降低患者皮膚受壓情況;為患者營造舒心、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病房應保持干凈、整潔、空氣清新;(3)對患者進行病情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觀察患者皮膚色澤、四肢末梢循環(huán)情況;觀察患者呼吸機送氣情況、呼吸運動情況,避免發(fā)生呼吸形態(tài)改變情況;在治療過程中叮囑患者要有規(guī)律的呼吸、放松,降低患者緊張感;叮囑患者盡量不張口呼吸,避免氣體進入體內導致發(fā)生腹脹;根據(jù)患者生命體征、血氣分析、氧飽和度改善情況,及時調整呼吸機的參數(shù)。
1.3 觀察和評價
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和住院時間。顯著為患者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住院時間為9.7±2.4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4.9±4.3d,實驗組住院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重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疾病,本病可應用BIPAP進行治療,能夠迅速緩解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臨床癥狀,可有效改善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癥情況,其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會出現(xiàn)恐懼、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部分患者還伴有胸悶、心悸等不適感,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不配合治療的情況[3]。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是十分關鍵的因素,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患者對身體的重視程度的增長,常規(guī)護理已經(jīng)滿足不了現(xiàn)代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我院采用針對性護理方式。我院在護理過程中,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講解BIPAP治療的過程、目的、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防范措施等,使患者能夠持以樂觀的情緒來面對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因為面罩大小的不符合而導致面罩四周發(fā)生漏氣現(xiàn)象,患者出現(xiàn)皮膚受壓、口腔干燥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要選擇適合患者的面罩,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臨床癥狀以及生命體征,如有異常以立即實施有效的解決措施。
綜上所述,在重癥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的過程中,可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