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方興未艾,研究者眾多,有些教學者把群文閱讀教學弄得過于復雜,要求過高,閱讀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一些教學原則,根據(jù)教學實際規(guī)劃了一個“群文閱讀五步教學流程”。
【關鍵詞】群文閱讀;五步法;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群文閱讀最早是由臺灣學者趙鏡中提出的,最近在國內的研究者和實踐者越來越多。群文閱讀的全稱是群文閱讀教學,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主題和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的共同點,并在閱讀中發(fā)展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提出了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要求,這一教學要求無疑可以給學生介紹更多的教材以外的優(yōu)秀作品,成為對課堂的有效補充。
群文閱讀教學方興未艾,研究者眾多,有些教學者把群文閱讀教學弄得過于復雜,變成了學生和教師的秀場,或者給學生提出了過高的要求,閱讀效果并不好。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 中,我認為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思想性原則。教育部統(tǒng)編新教材,全國推廣使用,教材編寫組集中了國家教育和宣傳等部門頂尖的研究專家,語文教材編寫已經(jīng)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思想性是選擇這篇文章的最重要的標準,教師選文一定首先考慮作品的思想性?!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guī)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xiàn),在立德樹人中發(fā)揮關鍵作用?!?/p>
2.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墩撜Z》里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磺薪虒W都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選擇群文話題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切合學生實際的,或者是社會的熱點問題。選擇材料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材料是否適合該年齡段的學生閱讀。
3.藝術性原則。教學是一門藝術,群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教學有方,教無定方。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年齡和閱讀材料的特點,選擇藝術性較強的材料,設計藝術性較強的閱讀流程。群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也要有波瀾,學生閱讀、理解、討論、交流的過程也要爭取做到自然流暢。
4.語文性原則。語文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的語感。語文課不能成為音樂課、繪畫課、舞蹈課,不要使用過多的多媒體。語感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群文閱讀教學要以“語感”為中心設計課堂。
5.閱讀性原則。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題,群文閱讀更應該從學生出發(fā)。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上,一般三四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閱讀量在10000字左右甚至更多,即使是瀏覽閱讀的速度用時也應在20分鐘以上。很多群文閱讀的課堂根本不給學生靜心閱讀的時間,老師的話一句接一句,老師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教材編寫者況且在追求“一課一得”,群文閱讀還是簡單些為好,“群文一得”應該成為我們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
群文閱讀的教學流程不應過于復雜,否則就會喧賓奪主,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就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深入閱讀“群文”。教學中的問題也要求簡,一旦帶著較深入的問題去閱讀,學生就會產(chǎn)生反感情緒,不利于閱讀的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流程應該是沙龍式的、聊天式的、自由式的,教學流程不應該有固定的模式。
群文閱讀大致按以下流程開展:
1.介紹主題。就是課堂導入,教師通過簡潔、有趣的開場白,明確閱讀的目標和要求,對選文的意義和價值可以做一些簡單介紹。比如,如果閱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可以介紹聞一多在《宮體詩的自贖》里對它的評價:“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p>
2.靜心閱讀。群文閱讀就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閱讀還給學生,運用默讀的方法,在限時的要求下,靜心瀏覽材料,做到不指讀、不回看,及時做好圈點勾畫。既可以一篇一篇依次閱讀,也可以幾篇文章一起閱讀再集中討論。
3.討論分享。這是課堂的主體環(huán)節(jié),要調動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開展民主、多元、互動的對話,不要成為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秀場”,要盡可能給那些愿意發(fā)表見解的學生機會,努力營造出濃厚的讀書氛圍。在這里,學生的感悟無論是深刻還是膚淺,都是屬于他們的獨特感悟,教師都應充分地尊重,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應一味地將課文講深,而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多元的理解。
4.對比賞析。引導學生的思考向縱深發(fā)展,進行群文的對比分析。該選擇怎樣的點來展開呢?這就需要教師設置一定的話題。一個好的話題,既能反映閱讀材料的主題,又能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觸動學生思維和心靈的琴弦。
5.延伸拓展。立足于群文,適當拓展延伸,引導和推動學生做更加廣泛的閱讀。這樣,學生有了課內閱讀所扎下的根,又有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生發(fā)出的枝和葉,閱讀才會進一步引向深入。
下面是一個例子。
群文閱讀“做一個善良的人”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勾畫關鍵詞句、寫批注、交流”等方法閱讀文章。(2)通過多文本的閱讀和分享,提升學生的整體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過文本間的連接,使學生理解和運用以文解文的閱讀方法。(4)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作品主旨,學會關心關愛身邊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文本間的連接,使學生理解和運用以文解文的閱讀方法。(2)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作品主旨,學會關心關愛身邊的人。
三、教學準備
課件、群文閱讀實驗材料第七輯。
四、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五、教學過程
(一)介紹主題
“世上還是好人多”,我們常常聽老年人這樣感嘆?,F(xiàn)實生活中,我們互相關愛的事情很多,但同學之間互相傷害的事情也不少。那么,我們同學之間該怎么相處呢?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四篇文章。讀過后,也許我們心中就會有了自己的答案。
(二)靜心閱讀
用勾畫關鍵詞、寫批注的方法閱讀汪微微的《謝謝你,盛裝蒞臨我的成長》、邵云的《打往天堂的電話》、六六的《善良是一種傳染病》、鄧亞蘭的《第七條白裙子》。
問題:
1.簡要概括每一篇文章敘述的事件。
2.這四篇文章在關愛別人的做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3.交流分享生活中類似的事例。
(三)討論分享
分享交流從這兩篇文章中你明白了生活中的哪些道理,你是從文中哪里體會到的,找出這句話來讀一讀。
(四)對比賞析
1.這四篇文章在敘事的安排上有什么異同?
2.除了敘述和描寫,有哪些文章運用了議論和抒情?在主旨的揭示上,你更贊成哪一篇文章的方法?
(五)延伸拓展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互相關愛,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應該是能夠給別人帶來幸福,我們努力保護別人的自尊心。這樣的人,我們身邊也一定也有,大家來簡單講述一下吧。
參考文獻
[1]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付清靜.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文化研究,2018(8).
[5]朱丹彤.淺談群文閱讀教學價值及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7(4).
作者簡介:王振祥,1971年生,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中小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