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未來的受教育者將更多地以世界公民的角色出現(xiàn),而國際理解教育作為時代孕育而生的產(chǎn)物,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國際理解教育,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總結(jié)人類發(fā)展的教訓而提出的教育理念以及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核心內(nèi)容為:理解國際重大問題,尊重聯(lián)合國和國際關(guān)系,消除國際沖突的根源,發(fā)展對他國的友好印象。
中國,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在世界舞臺上正不斷彰顯自己大國擔當?shù)膰H形象。如何借助國際理解教育,突破不同社會制度和傳統(tǒng)價值理念之間的隔閡,打破國家、地域、民族的界限,達成契合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如何通過國際理解教育的施行,讓我們的孩子承擔起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使命?
作為武漢小學教育集團旗下一員,武漢瑞景小學依托母體先進的“童心教育”理念、雄厚的名師資源和高效的管理體制,以國際理解教育為特色,高起點、高投入辦學,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帶著對國際理解教育的濃厚興趣,記者走進了武漢瑞景小學——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各大重要場合多次提出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是當前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人類面臨共同問題和共同利益日益增多背景下提出的人類未來發(fā)展的理想藍圖。然而,人類未來發(fā)展的前提和保障,是保護好我們身邊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也與我們傳統(tǒng)哲學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
5月12日,清晨靜謐的漢口江灘,穿著一色校服一群學生聚在一起,有的歪著頭專注傾聽小鳥的鳴叫,有的抬頭仰望,極力想看清樹梢上小鳥的模樣……原來,這是武漢瑞景小學的孩子們,他們在學??茖W教研組和武漢市觀鳥協(xié)會指導老師的帶領(lǐng)下一早來這里開展觀鳥活動。當有學生發(fā)現(xiàn)高高的樹干頂端傳來“篤篤篤”的聲音時,趕緊喊大家一起傾聽、觀察。專注傾聽后,大家紛紛猜測議論:“應該是啄木頭吧,它是在找蟲子吃嗎?……”
帶領(lǐng)學生走進自然,開展觀鳥活動,是武漢瑞景小學理解自然體驗課程的戶外實踐活動,多年來一直堅持。在鳥兒繁殖的季節(jié)進行觀鳥活動,同學們經(jīng)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比如,有次觀鳥活動,同學們用望遠鏡觀察到樹上鳥窩里三只嗷嗷待哺的雛鳥?!傍B媽媽到哪里去了呢?”經(jīng)過仔細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一直在周圍警惕觀望著的鳥媽媽。當老師告訴他們,有可能是鳥媽媽發(fā)現(xiàn)鳥窩附近聚集了太多的人,感受到了威脅,為了不暴露小鳥的位置,它才遲遲沒有回家的。孩子們聽說后紛紛收拾行囊:“咱們趕緊離開這里!鳥寶寶肯定餓壞了,讓鳥媽媽早點回去給小鳥喂食,我們就不要影響它們了?!薄皩ρ?,我們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打擾它們的生活?!蔽ㄓ欣斫庾匀唬拍茏鹬刈匀?。雖然同學們沒能親眼看到鳥媽媽給雛鳥喂食的場面,但他們并不后悔。“不打擾小鳥的生活,對大自然保有一份尊重和敬畏之心?!边@是老師希望他們記住的諄諄教誨,也是他們自己愿意遵守的與自然相處之道。
“老師,天空中飛舞的楊絮會不會讓鳥兒也不舒服呢?為了他們的健康,我們能不能把這些‘害人’的樹砍掉呢?”觀鳥活動中,對于同學們的這些疑惑和建議,老師們沒有直接回應,而是以簡單的追問,如:“你們認為能砍嗎?砍了有用嗎?”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鼓勵學生自己去深入探究?!拔疑钌罡惺艿搅舜笞匀坏镊攘?。然而,卻還有許多小動物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只有給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才能讓它們世代繁衍,永遠做人類的好朋友?!庇袑W生在活動后的這些感觸,得到了其他同學的共鳴??吹酵瑢W們有自己的想法,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帶隊的老師欣慰不已。
科學教研組組長王老師告訴記者,自然體驗課程是學校國際理解教育“自然理解”維度的實施支架。它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鳥類的知識普及,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對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有更多的了解,對人類與自然的相處有更深刻的自我的認知、理解和思考,課程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即是自然理解維度的教育目標:探究創(chuàng)造,和諧共生。王老師希望,通過在六年小學科學課的學習,學生們能感受到、觸碰到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能逐步了解其運行規(guī)律;同時,他也希望學生們能認真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將所學融會貫通,運用到對其他事物的認知當中,形成自然理解的基礎,并始終心存“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使命感。
兒童不是生來就能理解他人,理解社會的。在入學以前,他們對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的認知幾乎為零。如何把握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在學生形成固有社會意識之前,養(yǎng)正其“三觀”,引領(lǐng)他們知行合一,德行并重,是每一個德育工作者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親愛的跳跳:你好!收到你的信,媽媽太開心了。媽媽覺得這世上簡直沒有比看到你寫的一句句感謝的話更美妙的事情了。媽媽也有很多話要對你說……”“六一”兒童節(jié)這一天,通過微信平臺,二年級(1)班陶寧遠媽媽溫暖的聲音感動了參加節(jié)日活動的學生、老師和家長。“這是父母為孩子準備一份特別禮物——手寫家書,寄情于信?!闭讨魅谓蠋煾嬖V記者?!拔覀儗W生和父母間的書信對話,實在是太感人了!本來我們還想找專業(yè)配音來替代家長讀信,可后來發(fā)現(xiàn),讓家長們自己讀,更有感染力,更能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他們那細膩、質(zhì)樸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p>
江老師拿給記者一沓沓家長的書信,“勇敢表達你想說的話,用心做好你想做的事,爸爸會永遠微笑著等待,欣賞你的每一次精彩”,“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也會犯錯,請原諒,媽媽愿意和你一起成長”,“一路走遠,別擔心,我會一直默默地注視你遠去的背影”。透過這一句句語重心長的寄語與叮囑,記者感受到了家長們對孩子深厚的感情與殷切希望。從中我們也感受到,處于新時代的家長正在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為了孩子能更好地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這些家長們也在重新審視自己的親子關(guān)系,重新定位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作用。回想起信中家長話語中的良苦用心,亦為人母的江老師也眼泛淚花。她想起自己在母親節(jié)給當時上初二的兒子寫信時的心情,感嘆道:“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一種完美的教育方式。理解彼此,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童心夢工場”是武漢瑞景小學打造的一個活動品牌。在2018年的“童星夢工場”演講專場,給江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六年級女生講述的故事——一次有關(guān)她與母親之間發(fā)生的激烈沖突。在老師的安排下,她的媽媽也來到了演講現(xiàn)場。演講結(jié)束后,母女倆從不愿同臺到最終擁抱和解、彼此釋懷的場面,感動了在場所有人,也讓孩子們感到震撼。有學生在自己的觀后感中這樣寫道:“我平生第一次聽到一位家長在學生面前反省!當時,我感到不可思議,心中充滿了對她的敬意?!?/p>
江老師告訴記者:“作為教師,我們對尚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只有師生關(guān)系融洽,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關(guān)注,才會敞開心扉,也才能讓我們把想傳達的教育理念慢慢滲透到他們的心中。學生們?nèi)缃竦纳鐣斫?,更多的還只是一種對社會關(guān)系的理解,而我們希望傳達給他們的,是包含更深刻更豐富內(nèi)涵的理解,所要養(yǎng)成的能力,也應該是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的、長遠的、健康的。我希望,孩子們通過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社會理解’維度所養(yǎng)成的選擇判斷、擔當責任的能力,能伴其終生,成為促進他們未來發(fā)展的助推器?!?/p>
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實施國際理解教育,首先需要強調(diào)的就是對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
2019年下學期“開學第一課”,在主題為“我們都是追夢人”的課堂上,師生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觀看屏幕上的小視頻。一個個拍攝精美的小視頻是學生利用假期錄制的“新年愿望”。“嗨!世界你好!我是中國人!”這是學生在俄羅斯冰天雪地里的大聲宣告;“我要好好學習,學成報效祖國!”這是學生站在英國牛津大學前的堅定誓言……教導處副主任、主管語文教學和閱讀的王老師告訴記者,在觀看這些視頻時,她被深深地震撼了!沒想到平日里嬉笑打鬧似乎沒有正形的學生,在異國他鄉(xiāng)竟然讓人刮目相看——為身為中國人而自豪,為國家發(fā)展而立下鏗鏘誓言!這些來自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話語雖短,雖平實,卻振奮人心,讓人豪情萬丈?!拔艺娴姆浅P牢俊!蓖趵蠋煾锌溃骸皩W校國際理解教育‘國家理解’維度的目標是自信認同、理想信念。孩子們的表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只要我們堅守教育的初心,根植于孩子心中這顆家國情懷的種子,就能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得以萌發(fā)。學生萌發(fā)的愛國情懷,學生立下的報國之志,都是我們要積極鼓勵和精心呵護的。因為,促進學生良好品質(zhì)及人格形成的養(yǎng)分,正是來源于他們對國家民族的無比熱愛,對我們中華文化的持久堅守?!?/p>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融于血脈的民族基因,也寄托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如何培養(yǎng)出有根的中國人,如何讓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成為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養(yǎng)分?秉承“扎根民族土壤,擁有國際情懷”的兩條腿育人理念,武漢瑞景小學結(jié)合學校實際采取了多元方式,力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
在瑞景,學校各個年級、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有意識地關(guān)注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開發(fā)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內(nèi)涵,將其作為課程豐富而寶貴的資源,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盡享豐盛的節(jié)日文化大餐。其中的誦讀活動,作為學校堅持開展的重要活動,影響深遠;誦讀活動中師生的互動,也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真正沁入了孩子們的心脾。
傳統(tǒng)文化有其平實的底蘊,充滿日常生活的情調(diào)。無論是“晨則省,昏則定”這樣瑣碎平實的孝之教導,還是“親戚故舊,老少異糧”這樣充滿柴米油鹽氣息的待客之道,亦或是“心口如一,童叟無欺”這樣樸素而永恒的價值觀,都讓孩子們在自我生活現(xiàn)實的關(guān)照中,不知不覺地涵養(yǎng)了品性。
誦讀活動,其成效非一朝一夕可以顯現(xiàn)。為了更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誦讀活動的自主意識,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學校都會采用自評、班評、校評相結(jié)合的測查方式加以引導、敦促。為了激勵學生參與誦讀活動的積極性,每月也都會由班級推選“誦讀小明星”,在學校公示名單以資鼓勵。除此以外,師生還創(chuàng)設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集中競賽、走班巡演、個人展示、情景穿插等誦讀評價情境,讓誦讀活動越來越多姿多彩,越來越深入人心。
王老師給記者講了一個自己班里發(fā)生的小故事。有一次,班里有位小朋友因為自己心愛的鉛筆不見了,在教室里大哭起來??蘼?,讓安靜的課堂頓時炸開了鍋。面對這種突發(fā)狀況,王老師雖然著急,但并沒有亂了陣腳。聯(lián)想到近期誦讀的《弟子規(guī)》,她用平穩(wěn)的語調(diào)高聲地朗誦:“用人物,須明求?!睜€熟于心的內(nèi)容讓學生們脫口跟出:“倘不問,即為偷?!背臭[的教室頓時就這么神奇地安定下來。當然,王老師也沒有著急定性,立馬去處理學生丟失物品的事宜,而是繼續(xù)大聲誦讀:“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之后,才用和藹的語氣對大家說:“我相信,這位拿了筆的小朋友只是暫時借用,忘了及時歸還。課后,請記得還給小主人噢!”果然,課后“用人物”者主動物歸原主,并誠心道歉。一件可能引發(fā)沖突和矛盾的事件,就這樣被智慧的王老師借用經(jīng)典的力量完滿地解決了。王老師說:“誦讀經(jīng)典讓孩子們成長的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幽默風趣的小插曲,還有孩子們率真可愛的表現(xiàn),令我難忘,也讓我欣喜。有家長跟我說,當孩子在家怎么叫都不應答自己時,只要他一念‘父母呼’,孩子立馬回應‘應勿緩’。而且隨著誦讀經(jīng)典活動的不斷開展,孩子慢慢轉(zhuǎn)變了,變得‘有呼必應’了。我想,經(jīng)典詩文浸潤下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優(yōu)秀的文化所引領(lǐng)。孩子們生活中一言一行的這些改變,正是我們作為教師最愿意看到的教育成果?!?/p>
2018年寒露時節(jié),戶外宜人的涼爽中還微微夾雜著一絲的寒意,而武漢瑞景小學的校園氛圍,卻溫暖如春。新西蘭陶朗加市姐妹學?!癓ittle Diplomat(小小外交官)中新聯(lián)線空中課堂”項目的一行18人,當天到校訪問??罩姓n堂每周二早晨開始,中新兩校的孩子們隔著屏幕,互教語言,互訴心事。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讓他們早已把彼此視作知己朋友。當遠方的新西蘭朋友跨越重洋,走出屏幕,來到中國,來到自己的學校,來到自己的跟前,瑞景小學的孩子們難掩激動之情,恨不得把家鄉(xiāng)一切美好的東西介紹給他們。校園內(nèi),兩國的“小小外交官”們個個落落大方,相互用英語交談,彼此的溝通毫無障礙。作為21世紀的全球公民,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理解力,是時代對他們的基本要求。瑞景小學探尋的教育國際化發(fā)展道路,與國際學校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這種不同,體現(xiàn)在他們開展的國際理解教育,是基于國際理解特色的童心理解教育,即從自然理解、社會理解、國家理解、全球理解的四個維度,培養(yǎng)具有全球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這才是他們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所在。
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化周”體驗活動,是學校在“十三五”重點課題引領(lǐng)下,對校本化課程的又一次極具意義的探索。武漢瑞景小學的校長蔡朝霞表示,“世界文化周”是學校踐行國際理解教育“全球理解”維度的體驗活動,其培養(yǎng)目標是溝通包容、競爭合作。她非常期待,孩子們通過參與不同的文化活動,“從知識、能力、情感再到境界由淺入深理解國際社會,關(guān)心和包容異域文化”。蔡校長非常期待,從武漢瑞景小學走出來的學生,是“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
作為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的一個品牌活動,“世界文化周”每年都會選定一個主題國家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探究體驗。這種活動是孩子們非常期待,也非常享受的世界文化的盛宴。
2018年底的“世界文化周”體驗課程,以“走近非洲”為主題。學校在總結(jié)往年活動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將世界文化體驗活動與學科教學相結(jié)合,各科教師搜集、整理、提煉出與非洲各國的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語言藝術(shù)等方面有關(guān)的信息,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美術(shù)課上,低年級學生開展非洲圖騰、傳統(tǒng)樂器、面具、剪貼畫的制作,高年級學生主導非洲主題的墻面和服飾設計;科學課上,老師們利用微視頻,帶領(lǐng)學生了解非洲的動物、氣候,探索動物遷徙的原因;品德與社會課上,高年級的學生通過自主研究的方式分析中非建交合作的關(guān)系;英語課上,老師們帶著學生一起學唱非洲特色歌曲,還和外教一起暢談非洲的特色文化;音樂和體育課上,學生們跳起了動感的非洲校園集體舞。多部門聯(lián)合、多學科互動主題探究活動,讓孩子們猶如進行了一天的非洲之旅,給他們帶來了多元的體驗和收獲。在領(lǐng)略了絢麗多彩的非洲文化之后,學生們也對非洲這片熱土充滿了好奇:“非洲安不安全?世界杯在非洲舉行過幾次?非洲到底熱不熱?非洲的旱季有多缺水?”12月27日,世界文化周之“童心大講堂”上,孩子們的提問腦洞大開,讓華中師范大學的非洲留學生應接不暇。針對這種盛況,外事辦主任、英語王老師自豪地表示:“我們希望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打開學生看世界的窗,讓學生的國際理解核心素養(yǎng)在尊重和接納不同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進而形成自己對全球文化的初步理解?!?/p>
“古琴在此,黃鶴在此,長江在此,落袈在此……”2019年4月,正值紀念武漢市人民政府與日本大分市締結(jié)友好城市關(guān)系40周年的特別日子里,武漢瑞景小學“星·瑞景”合唱團在日本大分市唱響了一首歌頌武漢風雅的名曲《在此》。歌詞意境優(yōu)雅,曲調(diào)古樸渾厚,演唱感人肺腑,孩子們在歌聲中勾勒出一幅呈現(xiàn)武漢高雅、大氣、深沉的城市水墨畫,打動了現(xiàn)場的每一位聽眾。結(jié)束了紀念活動,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研學小課題繼續(xù)在日本的行程。他們一邊觀察記錄,一邊鉆研思考,揣著滿滿的收獲,他們乘機回國。坐在機場大巴回校的路上,略顯疲態(tài)的孩子們望著車窗外的風景出神……離家多日,眼前的家鄉(xiāng)更顯親切,眼中的景色更顯多姿?!肮徘僭诖?,黃鶴在此……”車廂后方忽然傳來輕輕吟唱的聲音,熟悉的曲調(diào)讓大家不約而同地和了起來,從熱淚盈眶唱到嚎啕大哭。近鄉(xiāng)情怯,同學們積壓多日的情愫終于在回家的這一刻傾瀉而出。回想在日本研學的幾天,他們觀察記錄日本的高科技產(chǎn)品,了解學習日本垃圾分類的措施,感受理解日本人的環(huán)保理念;他們從日本小學生身上學習他們的自律,感受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通過研學旅行,孩子們在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認識到作為當代中國少年,必須具有的大國風范和責任擔當。
在武漢瑞景小學多年來舉辦的各項國際交流活動中,學生永遠是交流活動的主體。他們在學校搭建的絢麗舞臺上熠熠生輝,綻放著自信的光芒。這種國際交往能力來自于扎實過硬的自身素質(zhì),來自于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理解,更來自于孩子們身上的文化烙印。他們知道,只有深刻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并以尊重、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世界多元文化,才能和世界進行平等的文明對話,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國際理解。
正如武漢瑞景小學校園里色彩斑斕的九個大字“我們從這里走向世界”所彰顯的磅礴志氣,武漢瑞景學子已蓄勢待發(fā),信心滿滿,昂首邁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