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華
海南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海南???571158
教學課堂生活化,其實是指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注意結合小學生平時能接觸到的實際生活現象,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2]。教師要注意有效的引導學生仔細的觀察生活中的場景,認真感悟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加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身心都還處在發(fā)育過程中,對事物的理解認知都停留在表面,不夠仔細深入,對于較復雜的事物都沒有繼續(xù)了解的興趣。而小學階段是他們剛開始進行系統(tǒng)學習文化知識的時期,要選用小學生感興趣的并與他們有關聯的事物,才能很好的帶動其興趣,使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如果讓小學生感覺到學習知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為什么學習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對于語文學習沒有了興趣,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不上來。所以,只有將生活化教學有效的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教學中,重新認識了解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展開學習。另外,教師將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眼界,豐富知識和經驗。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在語文教學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針對小學生對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單方面進行灌輸知識的方式接受度不高,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建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化的情境,刺激他們的聽覺和視覺,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能接觸生活,感受生活的變化萬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建立對語文知識的初步認識。例如,學生在學習《鳥的天堂》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中鳥語花香的場景,讓他們有置身其中的感受,然后向學生提問:日常生活中都見過哪些鳥類?他們都是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們都會積極的回答自己知道的答案。提出一些在小學生了解范圍內能夠回答的問題,才能夠更高效的吸引學生對于知識的專注力,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這樣充分利用生活化元素為學生構建一個他們感興趣的學習氛圍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現象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快速了解掌握知識點,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積極的運用到生活中,鍛煉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不光是將知識點記憶在腦海里,應付考試。例如,電視廣告中吸引人注意的那一句句廣告詞“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生活不能沒有聯想”等等;都利用了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不僅使廣告詞生動有趣,讓人記憶深刻,還結合公司產品打響了名氣。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樣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物品,為其設計一句廣告詞,在課堂上進行良性的交流比賽,對于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鼓勵。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帶動學生有效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還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合理的運用語文知識,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元素安排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帶著極大的興趣完成課后作業(yè)的同時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后寫作時,不要用死板的內容禁錮學生的想象,而是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生活,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出來。觀察的對象可以是家里的寵物,可以是每天相伴的玩具,還可以寫每天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等,這樣的安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而且由于學生可以依據個人愛好來選擇寫作方向,因而可能會產生令人驚奇的效果。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回家,在花盆中播種一粒種子,每天觀察并記錄其生長狀況,感悟植物的生長的意義。這樣能夠間接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良好態(tài)度。而且等到學生們把自己養(yǎng)殖的小作物拿到課堂上展示的時候,在大家贊美的語言中,也會帶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語文知識充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布置合理的生活化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通過以上方式都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