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麗 孔 磊 汝 鵬
太和縣委講師組 安徽阜陽 236600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從全國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扶貧領域中也出現(xiàn)了諸如“政策不落地、幫扶走過場、搞花拳繡腿、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義問題,同時《國務院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克服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的通知》中強調,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問題依然突出,干擾了脫貧攻堅工作,影響了黨和政府形象,必須堅決制止。
一些領導干部口頭上重視脫貧工作,口號喊的震天響,但實際上很少下鄉(xiāng)調研。偶爾下去調研了,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被群眾形象地稱為“坐在車里察民情,隔著車窗看基層,會議室里搞調研,辦公室里聽匯報”,不能真正沉下心來為貧困群眾做實事。甚至有的領導干部連自己管轄范圍內有多少貧困戶都不清楚,更別說每一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脫貧措施等具體情況了。
不可否認扶貧工作需要填寫一些表格,需要留下一定的痕跡,但這不是工作的重心,扶貧工作最主要的還是如何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但現(xiàn)實情況是,“填表”和“扶貧”出現(xiàn)了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填寫各類表格上,成為了“填表扶貧”。據(jù)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曾說,全村130家貧困戶,每戶的扶貧統(tǒng)計表均為一式4份,每份表格他需要在4個不同的地方簽上大名,僅填寫一遍他就需要簽2080個名字?;鶎痈刹勘г拐f,月進度表、季進度表……在文山會海里往來復去,哪還有時間思考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1]
脫貧攻堅是一項繁重的工作,需要干部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起早摸黑。特別是村級干部,白天要入戶走訪,解決群眾家中存在的問題,晚上坐在燈下填寫各類表格,再加上有些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出現(xiàn)“筆誤”,因為有的督查干部要求表格不能出現(xiàn)涂改現(xiàn)象,所以一旦出現(xiàn)“筆誤”,就要重新填寫。還有的干部對表格的要求更嚴格,像宮女繡花一樣。比如某戶“因缺勞力”致貧,假如寫成了“缺少勞力”或“缺勞動力”就不符合要求;如果某戶“因病”致貧,還要填寫具體生了什么病,如果沒有填寫,就不符合要求,否則在考核中就是不合格,弄的基層干部哭笑不得。
扶貧工作就是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通過貧困戶的自身努力,真正過上“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但現(xiàn)實情況是有些干部為了讓貧困戶的收入達標,不惜弄虛作假,特別是有的貧困戶自身無勞動能力,在收入核算表上還有務工收入。有的貧困戶收入不達標,干部就動員其子女或者親友給些錢,以達到當年的脫貧標準,凡此種種,被群眾形象地稱為“被脫貧”。
為確保2020年實現(xiàn)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各地紛紛選派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干部到貧困地區(qū)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幫助貧困村理清脫貧思路、落實扶貧項目、解決貧困群眾困難,贏得廣大基層群眾的支持。然而,現(xiàn)實工作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走過場”、“走讀式”式的駐村扶貧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干部人到心不到,不把駐村當一回事,“只轉轉、不用心”,對幫扶對象的基本情況、貧困原因、發(fā)展制約因素等不了解,對幫扶工作不熟悉、不投入,工作中不盡職、不作為。有的搞“走讀式”“掛名式”幫扶,村子和單位“兩頭跑”,嚴重影響了脫貧攻堅進度。還有的駐村干部“只談談,不落實”,搞“紙上談兵”,沒有深入實地、深入群眾了解情況,導致幫扶措施不精準,幫扶成效大打折扣,既影響脫貧攻堅進程和質量,又損害黨和政府形象。[2]
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要真正實現(xiàn)精準定位精準發(fā)力,如果從上至下層層加碼地搞形式主義,就會使基層干部不堪重負,苦不堪言,達不到脫貧成效,也會給精準扶貧工作帶來嚴重的危害。
基層干部不僅有扶貧工作,還有其他工作要做,比如:招商引資、征地拆遷、安全生產、污染防治、文明創(chuàng)建等等,每一項工作都會被考核,稍有松懈就會落后?!皬椾撉佟闭f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在扶貧領域重形式、輕內容,不僅會占用基層干部的精力與時間,也容易導致基層干部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工作熱情降低。[3]大量時間、精力耗在紙面上,要為村里做點實事,反倒只能擠時間。僅填表這一項,就足以讓基層干部覺得“苦”和“累”。
2018年一個貧困戶的“門前告示”引起了大家關注。這位貧困戶在家門口的磚墻上寫道:各位領導,本人已經(jīng)脫貧,請不要再來打擾了。這種現(xiàn)象說明在一定程度上,扶貧干部的頻頻造訪已經(jīng)影響到了貧困戶的正常生活,使得貧困戶疲于應付了。這背后存在的形式主義,其表象是看起來大家都在忙,而實際上效果不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讓貧困戶簽字。因為每次填表都要得到貧困戶的簽字認可,所以,基層干部要經(jīng)常到貧困戶家里,讓貧困戶簽字或按手印,時間一長,就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群眾也覺得很煩惱。
精準扶貧中的形式主義會占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根本沒有精力去搞實際工作,沒有功夫去幫助貧困人口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看起來好看,視察時資料很全,但實際上扶貧工作根本就沒有真正效果。一些地區(qū)不能認真落實中央的要求,對扶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精神理解不深入,很多工作往往簡單化,標準定的很過高,不符合實際。這些嚴重影響了脫貧攻堅的進度,最終導致扶貧工作受到影響。
形式主義多了,很多精力就花費在無用的事情上,甚至有的起了反作用。我們在調研中就經(jīng)常聽到群眾抱怨說:“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被基層的干部執(zhí)行歪了?!闭嬲姆鲐毠ぷ鲬撌浅料滦膩恚J真去老百姓家里了解貧困戶的實際需要,采取因戶因人施策。如果形式主義多了,僅追求資料的“完美無瑕”,在脫貧數(shù)字上面做文章,不在增加貧困戶收入上下功夫,扶貧工作肯定做不好,久而久之,就會影響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實現(xiàn)脫貧攻堅目標,現(xiàn)在倒計時還有20個月。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股重錘,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因此,在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階段,我們要下真功夫克服扶貧領域中的形式主義,確保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扶貧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關系到老百姓最現(xiàn)實最切身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所以,精準扶貧工作應“咬定青山不放松”。作為領導干部,特別是分管扶貧的主要領導干部不能坐在辦公室里遙控指揮,靠開會布置工作,必須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親臨一線,多到貧困村和貧困戶家中了解實情,精準施策,讓扶貧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提高扶貧質量,必須在考評機制上下功夫,避免“以數(shù)據(jù)論英雄”。通過調研,多數(shù)扶貧干部均表示,希望能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辦法,讓他們在“精準表格”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田間地頭,給貧困群眾多出實招,多辦實事。首先,應設計完善的脫貧考核體系,不能僅僅側重于材料、文案工作,還要包括實際的參與過程與減貧效果。其次,應完善獎懲制度。在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對脫貧效果顯著的地區(qū)以及扶貧工作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對搞形式主義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的懲罰。最后,構建科學的考核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指標,推動脫貧政策順利落地。[4]
誠然,扶貧效果如何,通過表格資料可以更宏觀更直接地呈現(xiàn)出來,也便于上級檢查。但是表格資料再完美,也比不過現(xiàn)實中的完美。表格中的數(shù)字也好,內容也好,都只能側面反映工作有一定的實效。而一戶貧困戶填幾十種表,未免多了些,填表時間多了,放在幫扶上的時間就少了,有點本末倒置。對于沒必要的表格資料,該清理就要清理,畢竟扶貧成績不在表中,脫貧成效更不在資料中。要過上好日子,應該放手讓干部走進貧困群眾,幫他們解決困難,提供路徑,提振信心,少一些花拳繡腿,多一點為貧困戶創(chuàng)收、增收的真功夫。
在當前真扶貧、扶真貧的主流中,有些地方出現(xiàn)“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游走式”脫貧問題,嚴重背離了扶貧本義,影響了扶貧進程,群眾對此特別反感。讓貧困人口脫貧,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因此,扶貧工作必須要踏踏實實,公開透明,來不得半點兒虛假。扶貧工作進展到哪里,各種補貼、資金發(fā)放到哪里,相關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就要跟進到哪里,實現(xiàn)全覆蓋、無盲區(qū)的精準監(jiān)督。同時要強化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敢于執(zhí)紀亮劍,堅決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保護群眾的切身利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堅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zhàn)中,基層干部尤其是駐村幫扶干部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承擔著把黨和國家的幫扶政策帶到群眾身邊,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職責。因此駐村幫扶干部要充分發(fā)揮“釘釘子”精神,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安下心”“撲下身”,把村子當家住,把群眾當親人,深入貧困群眾中展開調研,因地制宜,真正挖掘出適合當?shù)匕l(fā)展的“金點子”,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徹底幫助貧困地區(qū)和人口摘掉“窮帽子”。[5]對那些駐村幫扶工作不力、“走過場”式的駐村干部不僅要及時召回,還要嚴肅問責,用獎優(yōu)罰劣的制度機制,倒逼駐村幫扶干部積極履行幫扶責任,保質保量完成幫扶任務。
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最要避免的就是形式主義。脫貧攻堅是一件實打實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更摻不得一點水分。當前,全國范圍的脫貧攻堅正進入倒計時,越往后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在這樣的形勢下,只有切實克服形式主義,才能讓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才能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jīng)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