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斌,李以平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贛州 341000)
頜面部間隙感染是顏面、頜周及口咽區(qū)軟組織腫大化膿性炎癥的總稱。正常頜面部各層組織之間存在潛在的筋膜間隙,當細菌侵入這些間隙時,炎癥使疏松結(jié)締組織發(fā)生溶解液化,炎癥產(chǎn)物充滿其中,此時才出現(xiàn)明顯的間隙。感染可局限于一個間隙內(nèi),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組織擴散,形成彌散的多個間隙感染。嚴重者整個面頰部及頸部顯著腫脹,常壓迫上呼吸道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多數(shù)患者頭亦不能后仰。壓迫呼吸道而影響呼吸或呼吸困難者,則需緊急氣管插管或給予氣管切開造口插管。此類患者行氣管插管都較為困難,因此若行全身麻醉,必須對能否快速建立人工呼吸道做出評估;加之患者呼吸窘迫,不能長時間完全配合麻醉醫(yī)師操作(如纖指鏡清醒引導插管),建立人工呼吸道就更為困難。
1.1一般資料患者男性,52歲,自訴約7天前出現(xiàn)頦下及雙側(cè)頜下腫脹、疼痛伴張口受限并進一步加劇,患者既往體健,術前生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當晚因突然呼吸困難,不能平躺,急診擬行頜面部膿腫切開引流術。入室后對患者進行評估:患者體型偏胖(BMI=27.5),顏面部腫脹,張口度一個橫指(預計mallampati分級Ⅲ~Ⅳ),頭后仰受限,頸部短粗腫脹,加之患者不能平躺,呼吸急促,情緒煩躁。
1.2麻醉及插管過程22∶45患者入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BP 128/78 mmHg,HR 88次/分,SpO292%;23∶05靜脈給予戊乙奎醚1 mg;23∶11 囑患者平躺,環(huán)甲膜穿刺給藥2%利多卡因2 mL,憋氣,咳嗽;23∶13 患者訴呼吸困難,需坐起呼吸(SpO288%);23∶15 待患者呼吸順暢后,2%利多卡因2 mL+麻黃堿10 mg滴鼻;23∶20 選取ID 6.0 氣管導管經(jīng)鼻插入口腔,患者又再次坐起呼吸(SpO287%);23∶25 囑患者躺下,患者因呼吸困難,躺下后,半分鐘左右又再次坐起,煩躁,平臥困難,在坐位的情況下行纖支鏡引導找到聲門口,插管成功。常規(guī)給予麻醉藥,手術順利。術中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帶管安返病房。留氣管導管3天后順利拔管。
頜面多間隙感染可導致舌體及附近間隙腫脹,堵塞聲門,壓迫氣管,甚至可導致氣管移位及咽喉部水腫,嚴重的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危及患者生命,常需急診手術。對于此類患者,常規(guī)的直接喉鏡氣管插管變得十分困難。在預測可能為困難氣道時,清醒纖支鏡氣管插管被認為是較合適的選擇。但是纖支鏡引導清醒氣管插管用于患者,需患者的配合及充分的氣管內(nèi)表面麻醉,這對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有著重要意義[1]。
該患者已出現(xiàn)呼吸困難、煩躁,不能很好的配合麻醉醫(yī)生,這對麻醉醫(yī)生進行氣管插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加之大多數(shù)鎮(zhèn)靜藥物能不同程度的引起呼吸抑制,對于該患者我們不能使用任何鎮(zhèn)靜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表面麻醉對纖支鏡引導下的清醒氣管插管就顯得特別重要,并且患者舌體腫大,經(jīng)口噴灑局麻藥進行咽喉部表面麻醉十分困難;于是只能實施環(huán)甲膜穿刺聲門下表面麻醉。有報道稱霧化吸入局麻藥似乎可解決此難題,可以考慮借鑒[2]。但是,第一:液態(tài)的局麻藥要汽化成氣態(tài)的局麻藥需要很高的設備條件,我們醫(yī)院尚不具備這個條件,無法開展這項技術。第二,報道亦稱:患者對霧化吸入的局麻藥吸收不夠確切,不能起到完全麻醉咽喉部的作用。此時應同時做好插管失敗的補救措施:隨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總之,口腔額面外科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合并有困難氣道,如:張口困難,顳頜關節(jié)活動受限,各種原因?qū)е碌目谘屎聿考昂粑阑?,咽喉部腫瘤阻塞插管路徑,手術后疤痕畸形,額面部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梗阻等等;對于這類患者,采用纖支鏡引導下清醒插管(最好經(jīng)鼻氣管插管)就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及重要性;它能輕松解決常規(guī)喉鏡遇到的張口度小,甲頜距離短等困難氣道的難題,國內(nèi)有大量應用纖支鏡成功處理困難氣道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