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中職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凸顯,極易引起心理上的種種矛盾與問題。本文通過對中職學生心理特點進行歸納分析,探索教育途徑,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中職生。
【關鍵詞】中職學生 心理特點 成因分析 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183-01
中職學生正處在個體發(fā)展的過渡時期。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產生著巨大的變化,身體發(fā)育趨于成熟,但心理發(fā)展的速度則相對緩慢。他們的自我意識被逐漸喚醒,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又害怕挫折與失敗,可謂勇敢又沖動,自信又自負。身心處于一種非平衡的狀態(tài),極易引起種種心理發(fā)展上的矛盾。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理應認真分析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成因,進而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控力差,逆反心強
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凸顯,拒絕接受父母、教師的意見與管教。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心理發(fā)展尚不成熟,對人對事的看法也常因沖動等感情因素存在偏差。當他們的想法不被現實生活所接受時,就會因屢屢受挫而產生偏激的想法,認為其不順皆來自成人世界的阻撓反對,進而加重其逆反心理。此外,他們的自控力也較差,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大。
2.缺乏自信,存在厭學情緒
中職學生幾乎都是在中考中失利的群體。社會的固有觀念導致部分學生心理失衡,認為自己比普高學生低人一等。若家長、親戚等不理解,更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甚至使其出現自卑自閉的傾向。久而久之,厭學情緒便會滋生,若任其發(fā)展,后果不堪設想。
3.責任感不強,道德缺失
通過近五年對所教學生的觀察發(fā)現,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責任心不強的現象。比如,集體觀念淡化,換位思考的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不足。更有甚者,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對于教師的說教動刀傷人,這些都在向我們昭示著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迫在眉睫。
二、中職學生心理特點成因分析
1.家庭環(huán)境
當今社會,父母一心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孩子精神世界的充盈。忙于工作,對孩子疏于管教,久而久之,各種問題紛至沓來。同時,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家長放在老大身上的精力明顯不足,這種虧欠之情也會讓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底線滿足。此外,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各種問題。
2.社會環(huán)境
社會對于中職學生的固有偏見是造成學生自卑的原因之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因此社會大眾應正確對待中職生。此外,隨著網絡文化的盛行,尤其是一些非健康文化的侵蝕,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導致信仰缺失,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
3.自身原因
中考的失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們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導致自卑。進入職校后,部分學生可能會進入另一個極端,表現得盲目自負,這都是自我效能感太低、求知欲即學習動力不足導致的。還有部分學生對失敗歸因不準,將失敗看作是必然,不認真反省自身問題,反而將其歸咎到客觀因素上。這種錯誤的歸因方式促使其對外界不滿,進而加重逆反心理,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中職生心理教育途徑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集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力,發(fā)動全員育人。
1.家庭教育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的孩子。其中一點那必然是要心理成熟、人格健全。作為家長,首先就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和諧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其次,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用正確行動、思想、方法教育引導孩子。在家庭中,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通過生活點滴小事使學生明辨是非,心懷感恩,從而使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2.學校教育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力軍,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課堂主渠道的德育滲透使學生明確責任的內涵與力量。其次,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通過課堂或者集體活動,用成功體驗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同時,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進行經驗分享,重燃學生斗志。第三,加強師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與個體或者全體對話,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的疏通。同時,教師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3.社會教育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社會的大環(huán)境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平臺,對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人格精神、認知心理等的形成奠定基礎。因此,社會向青少年傳輸的信息應嚴格把控,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四、結語
《管子·權修》中提到,“一樹百獲者,人也?!迸囵B(yǎng)人才,是一種百收的事情,培養(yǎng)擁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才,更是國家和社會大收的事情。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凝心聚力,為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中職生而共同努力。雖任重而道遠,但相信,步履荊棘,總有美麗綻放的一天!
參考文獻:
[1]石峰.中職德育現狀調查及應對策略研究.職教通訊 2016年第27期
[2]范躍先.中職后進生的心理研究.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