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楠, 顧 瑋, 華人意, 侯燕燕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上海200030)
子癇前期屬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是妊娠期特有疾病, 全球發(fā)病率為3%~7%, 是孕產婦及圍產兒發(f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子癇前期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 目前認為可能與氧化應激和內皮細胞損傷相關. 研究表明, 血脂代謝異常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2],因此血脂代謝異常與子癇前期的相關性受到關注, 然而孕早期脂代謝異常與子癇前期發(fā)生的關系尚不明確. 本工作旨在探討孕早期血脂水平與子癇前期的關系, 為臨床早期預測子癇前期的發(fā)生提供新思路.
選取2015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12 月31 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建卡分娩的子癇前期孕婦272 例作為研究組,同時選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妊娠孕婦300 例作為對照組. 子癇前期診斷依據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制定的2015 版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3]: 妊娠20 周后出現收縮壓140 mmHg(18.62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11.97 kPa), 且伴有下列任一項: 尿蛋白0.3 g/24 h, 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 或隨機尿蛋白(+); 無尿蛋白但伴有以下任何一種器官或系統(tǒng)受累: 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 或血液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的異常改變, 胎盤-胎兒受到累及等. 所有入組對象均為單胎,排除原發(fā)性高血壓、肝腎疾病、糖尿病、心臟病、近期服用影響血脂藥物的疾病、孕期無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并發(fā)癥和合并癥.
收集孕婦年齡、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孕產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體重及Apgar 評分等臨床情況. 抽取受檢者孕(11+3) 周~(13+6) 周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 靜置30 min后分離血清(所用儀器為羅氏702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載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 ApoA)、載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及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 計算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therosclerosis index, AI)AI=(TC?HDL)/HDL, TC/HDL,TG/HDL, LDL/HDL, ApoB/ApoA.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 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分別進行t 檢驗與χ2檢驗; 利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進行檢測指標預測評價; 統(tǒng)計學差異性檢驗水準α=0.05(雙側).
2 組患者的年齡、孕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 子癇前期組孕前BMI 大于正常妊娠組,產次小于正常妊娠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子癇前期組剖宮產率高于正常妊娠組, 分娩孕周和新生兒出生體重均小于正常妊娠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新生兒出生的Apgar 評分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子癇前期組和正常妊娠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Table1 Comparisons of basi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reeclampsi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子癇前期組孕早期TG, LDL, ApoB 及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 TC/HDL, TG/HDL,LDL/HDL, ApoB/ApoA 均高于正常妊娠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子癇前期組孕早期TC, LPa 高于正常妊娠組, HDL 低于正常妊娠組, 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 組孕早期ApoA 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子癇前期組和正常妊娠組孕早期血脂水平比較Table2 Comparison of serum lipid levels between preeclampsi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以孕早期血脂指標為檢驗變量, 是否為子癇前期作為狀態(tài)變量繪制ROC 曲線(見圖1).結果顯示, 僅TG/HDL對子癇前期有預測價值(P <0.05), 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843. 根據靈敏度和特異度達最大值選取臨界值, 由此確定TG/HDL 預測子癇前期的最佳臨界值為1.49, 靈敏度為67.7%, 特異度為91.7%. 以臨界值對所有受檢者進行分組, 2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陽性預測值89.05%, 陰性預測值76.16%.
圖1 孕早期TG/HDL 預測子癇前期的ROC 曲線分析(AUC: 0.843, P<0.001, 95%CI: 0.809~0.877)Fig.1 ROC curve analysis of TG/HDL predictive value in preeclampsia (AUC: 0.843, P <0.001,95%CI: 0.809~0.877)
表3 孕早期血脂TG/HDL 對子癇前期的評價Table3 Evaluation of TG/HDL for preeclampsia in early pregnancy
子癇前期作為產科嚴重的并發(fā)癥, 危害母兒健康. 本研究結果表明, 子癇前期組剖宮產率高于正常妊娠組, 分娩孕周和新生兒出生體重均小于正常妊娠組, 因此子癇前期疾病的早期預測及臨床干預有助于改善母兒結局. Belo 等[4]指出, 子癇前期孕婦存在脂質代謝異常, 并發(fā)生在臨床癥狀前10~20 周. 目前, 國內外研究集中于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與子癇前期疾病的相關性分析, 并已指出孕中晚期高甘油三酯水平可增大子癇前期疾病的發(fā)生風險[5-6]. 由于孕早期血脂水平與子癇前期發(fā)生相關性的研究相對較少, 其間關系尚不明確, 故本工作旨在通過檢測孕早期各血脂水平以尋找子癇前期發(fā)生的早期預測因子.
當正常妊娠時,母體為保證胎兒發(fā)育、產程消耗及產后哺乳等生理需要,脂肪儲備增多,血脂水平發(fā)生變化, 表現出生理性高血脂狀態(tài). 隨著產程進展, 血清TC, TG, HDL, LDL, ApoA及ApoB 水平均升高[7], 近足月達高峰, 產褥期恢復正常水平. HDL 參與膽固醇的逆向轉運,作為血管保護因子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而LDL 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 ApoA 和ApoB 分別是HDL 和LDL 的主要載體蛋白. 因血清HDL, LDL, ApoA及ApoB 水平同時升高, 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子LDL/HDL, ApoB/ApoA 的比值無明顯變化,從而避免血管內皮損傷, 不易發(fā)生血管病變[8-9].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子癇前期患者存在脂代謝異常. Chae 等[10]發(fā)現子癇前期孕婦血清TC, TG 及LDL 濃度明顯高于正常孕婦; Babita 等[6]指出血漿高TG 是導致子癇前期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本工作顯示子癇前期孕婦孕早期TG, LDL, ApoB 高于正常妊娠組, HDL 低于正常妊娠組, 與先前研究結果一致. Stark[11]首次提出氧化應激參與子癇前期發(fā)生, 因為子癇前期孕婦血清TG 和LDL 較正常妊娠明顯升高, 使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 分泌炎癥因子, 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參與子癇前期疾病的形成[12]. 而具有保護作用的HDL 較正常妊娠低, 使膽固醇的逆向轉運發(fā)生障礙, 子宮胎盤蛻膜動脈血管進而發(fā)生動脈粥樣改變[13]. 楊孜[14]指出伴隨子癇前期病情嚴重程度增大, 血清TC, TG, LDL 及ApoB 水平逐級升高, HDL 及ApoA 水平逐級降低, 提示子癇前期孕婦血脂代謝紊亂程度與疾病嚴重程度呈一定相關性.
本工作利用孕早期血脂水平計算比較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 及TC/HDL, TG/HDL,LDL/HDL, ApoB/ApoA 等各血脂比值, 由于AI 及各血脂比值同時考慮血脂中致動脈粥樣硬化組分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組分, 故在風險評估中應優(yōu)于單個血脂指標. Iris 等[15]研究表明TC/HDL, TG/HDL, LDL/HDL 預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粥樣動脈硬化的敏感性優(yōu)于TC 或TG 單個指標; Singh 等[16]研究發(fā)現, 子癇前期孕婦的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 明顯高于正常妊娠組; 蘇秀梅等[17]研究發(fā)現孕晚期ApoB, AI, LDL/HDL 及ApoB/ApoA 可預測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 但未取得理想截斷值. 本工作比較2 組孕婦的孕早期各項血脂指標及AI各項血脂比值后發(fā)現, TG, LDL, ApoB, AI, TC/HDL, TG/HDL, LDL/HDL 及ApoB/ApoA均明顯高于正常妊娠組, 且僅TG/HDL 對子癇前期有預測價值, 這些表明在子癇前期發(fā)生評估中, TG/HDL 比值優(yōu)于單個血脂指標(曲線下面積為0.843, 最佳臨界值為1.49, 靈敏度為67.7%, 特異度為91.7%), 對該疾病有較好的診斷價值.
另外, 本工作發(fā)現子癇前期組孕婦孕前BMI 明顯高于正常妊娠組, 提示肥胖或超重可能是子癇前期疾病的危險因素, 這與Edailna 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 鄧松清等[19]研究認為, 孕中期TG 與BMI 的聯合因子可作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早期篩查指標; Campbell 等[20]研究表明, 妊娠期體重增長過快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Shopen 等[21]研究指出, 肥胖亦增加產后慢性高血壓疾病發(fā)生的風險. 因此, 臨床工作中可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 控制孕前及孕期體重, 可能會改善母嬰結局及遠期預后.
綜上所述, 血脂代謝異常對子癇前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工作研究分析了子癇前期疾病與孕早期血脂代謝關系, 初步評估了TG/HDL 對子癇前期疾病的早期預測價值. 然而子癇前期是多因素疾病, 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 仍有待于進一步進行前瞻性及干預性臨床研究. 通過孕早期進行血脂檢測, 及早飲食運動指導干預, 控制孕期體重增長, 糾正血脂代謝紊亂, 可有望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