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級學生工作的負責人,是班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育者。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學生經常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進行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日常的學生工作當中,作為班主任的我們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首當其沖的就是每周一的班會課。認真準備、組織、利用班會講好思政課對班級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班主任 ? 思政課 ? ?班會課 ? ?思政教育
一、班主任是班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工作的負責人,是班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育者,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工作、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聯(lián)系和協(xié)調家庭、社會、學院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的橋梁和紐帶。眾多的頭銜分布在日常的細致的工作當中似乎也沒多少事,做好班主任工作沒有什么特別的方式方法,只需要按照學院、系部的布置要求,認認真真,負責任的做好每一件事,認真踏實的干完,不留尾巴,不要含糊。但負責任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更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真實的付出,需要每個班主任認真的態(tài)度,積極的作為。
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我們走到學生當中去,和學生面對面的交談,了解學生的家庭,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現(xiàn)在對在校生活學習的看法,交流對未來的打算;走進他們的內心,和他們交朋友,相信他們,鼓勵他們,認真的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班級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班會課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學生經常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進行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日常的學生工作當中,作為班主任的我們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首當其沖的就是每周一的班會課。利用班會課有限的時間向同學們做最充足,最好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否做到最好就看為這一節(jié)課做了什么準備,準備是否充分,是要用誠心對待學生,還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含糊對待學生。對于學院和系部的工作要求,強調事項要講,合理安排時間應在15分鐘以內。其余30分鐘時間要與同學們探討學習有準備的主題:安全,文明禮儀,各行業(yè)先進人物的介紹,最近發(fā)生的發(fā)人深省的大事等,比如最近發(fā)生的一學生和母親吵架,突然跳河身亡,留下母親以淚洗面。在講這種案例前,我們先問幾個為什么,帶著疑問,冷靜思考,梳理發(fā)生問題的可能原因,再去引導同學們發(fā)表個人觀點,進而引申觀點,答疑解惑。對所有事例都帶著問題學、聯(lián)系實際學,同學們感興趣,讓他們從字里行間里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接受正能量,進而宣傳正能量,并進一步深化學生愛黨愛國情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三、思政課不能“水”,不能“急”
思想政治課要能回答學生的思想困惑,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認同和信服,在課堂上產生“獲得感”。但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是學生覺得思政課“水”,不想上[1],班主任課前準備不充分,思政課上的很空洞,同學們聽的很枯燥,昏昏欲睡。二是不少班主任覺得思政課不好講,總覺得沒什么可講的,認為就是講對學生的要求,與其講那么多案例,不如直接拋出結論。所以往往一個案例還沒講完,就已經把對學生的要求強調完了,結束了。
思政課急于奔向某個結論,急于用某個模塊化的觀念塞到學生頭腦中,把學習內容當成一種現(xiàn)實事件的強調。把學習內容當成一個個考試中可能考到的“知識點”,以填鴨、說教,劃重點、灌輸為方式,以考試為目的,以“我講你聽”為框架,不顧學生的感受,把理論和觀點當成“死的教條”,自然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集中面對學生的時間少是硬傷,而教條式的說教又讓學生排斥,學生很難將道德準則自覺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需要落實到日常行為中。這樣的思政課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思政課最好的成績是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學生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
在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越是急于向學生“灌輸”某個結論,學生越會產生逆反心態(tài),越會在心中問“為什么”,多個為什么的淤積就成了疙瘩,會讓學生茫然。思政課不好講,就是“太快下結論、把結論變成教條”必然帶來的問題。有些老師認為思政課上的很輕松,很有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急于把結論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們以賞“沿途的風景”的方式融入到思政課堂,自己去感悟、品味、思考和判斷,然后自己得出結論,就像旅行一樣,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目的地的風景倒是其次了。思政課老師循循善誘地講故事,用故事中的“風景”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自己總結得出的結論記憶總是深刻的。
思政課的困境在于,很多老師自己都缺乏理論自信,怎么能讓學生去“信”?思政課教師的自信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講好課的重要因素。自己要真信了,才能堅持立場,自己真懂了,才能出口成章,將理論延伸到課堂之外,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當今教育,不再是尋找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要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只要我們把握規(guī)律、關注差異、就一定能提供適合學生的教育[2]。要通過不斷學習,用新知識,新理論充實武裝自己,尋找新思路,新辦法,教為學生所想,學為學生所思,才能自信的站在講臺上面對渴求知識的學生。除了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看風景”包含著另一個層面,讓思政課活起來。思政課內容,不能成為僵化的教條,要成為鮮活的、生動的故事。一個作家說過一句話,當一個人在路上走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他突然要回想起什么事情,就會機械地放慢腳步。反之,如果他想要忘記剛剛碰到的壞事兒,就會不知不覺地加快走路的步伐,仿佛要快快躲開在時間上還離他很近的東西。這個作家的結論是:慢的程度與記憶的強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與遺忘的強度直接成正比[3]。思政課也能慢下來,多讓學生看看風景。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育人育心要從理想信念開始,信念如磐,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提升的思政課質量、不斷提高的教育針對性,夯實學生理想信念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青少年心底生根發(fā)芽。一方面,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另一方面社會輿論紛繁復雜、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充滿誘導、誤導和迷惑,需廓清學生思想迷霧、校準價值航向、堅定正能量的發(fā)展道路。
四、努力學習,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
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重要作用、提出辦學方向、明確具體要求,為新形勢下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強勁動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要敢講、能講,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去講思想教育。每一堂班會課都應該注重“抬頭率”,提升“點頭率”,要變著花樣給學生講故事,不斷增強班會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在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若要要求學生有認識,首先班主任自己得提高認識。應堅持不懈的學習各種理論知識,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要自己先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yè),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4]。如果自己的態(tài)度都沒有擺正,沒有博學的知識積累,教不出思想信念合格的學生。時刻謹記:“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杯水;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要求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把這6點要求,融入到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堅持強化理論素養(yǎng),拓展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各類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實效[5]。方能使思政課教育入腦入心,激發(fā)強大正能量。
參考文獻:
[1]張瑜瑩.讓思政課“有知有味”[N].兵團日報,2019-04-01.
[2]張中世等.新時代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解決自信問題的路徑選擇[J].新西部,2018,(36).
[3]曹林.思政課別走得太快,忘記讓學生看風景[N].錢江晚報,2019-04-15.
[4]黎衛(wèi)金.綻放師者魅力 讓思政課課堂活起來[J].民營科技,2016,(12).
[5]郭立陽.讓思政課變得越來越鮮活[N].中國教育報,2019-04-17.
(作者簡介:唐和卿,講師,本科,單位:甘肅鋼鐵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方面研究和班主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