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梅
摘要:新課改明確指出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故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情感熏陶、潛移默化地把德育知識貫穿于教學過程,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德育的現狀出發(fā),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德育涵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169-01
引言:小學語文是一門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會潛在地受到語文中的人文精神的感染,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很大助力。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傳道受業(yè)解惑,還要將德育蘊含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共同進行教書與育人的工作,促進學生的思想如春雨一般“潤物無聲”。
1.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現狀
(1)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德育觀念淡薄,缺乏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理念。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禁錮,有的老師還是沿用考試成績作為檢驗學生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唯一參考標準。在語文教學中,走馬觀花地將教材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因為對教學任務的認識匱乏,難以清楚地意識到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水準等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容易將德育和智育混淆。所以,致使了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德育滲透的部分,仍然沿用填鴨式教學,阻礙了學生德育的發(fā)展要求。
(2)德育與現實脫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小學生因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成熟,而且在進行豐富的人文內涵的語文學科中,德育滲透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條件。通過對這一方面的了解,就需要小學語文老師深入教材,充分挖掘隱含的德育知識,并將其運用于課堂。但其實在現實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還是忽視了德育滲透,不會主動將挖掘到的德育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也無法真正領悟語文中的德育內容,進而產生了德育與現實脫離的現狀,致使小學是難以獲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3)德育滲透方式單一、枯燥。在語文德育課堂教學中,只有采用合適的滲透方式,才能有效實施德育教學。但是有的語文老師在上課時要不采用生硬的說教方式,要不就用單一的講述方式,簡單粗暴地進行思想灌輸,導致德育效果適得其反,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用這樣的方式,不僅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標,還易影響語文知識傳授的效果,致使學生根本掌握不了教材的德育內涵,使他們在德育進程中方向跑偏。
2.小學語文德育的滲透策略
(1)在課題解讀中滲透德育。課題就是文章的“眼睛”,老師在此環(huán)節(jié)滲透德育,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吸收和理解。例如,在《棉鞋里的陽光》一課時,首先問學生“為什么棉鞋里有陽光”,有的同學說是因為太陽曬過的?!懊髅魇翘枙襁^而致棉鞋很暖和,那作者為什么要以《棉鞋里的陽光》為題?”我從課題人手,先讓學生瀏覽課文,然后互相討論解決問題。以文章題目入手,直擊作者的心靈,使學生學會體貼長輩,潛移默化中以主題讓學生受到了思想教學。
(2)在預習課文中滲透教育。文章因其背景的不同,其反映的內容也不同。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和作者的情感表達,同時也利于德育的滲透。例如,在《太陽是大家的》一課時,學生可能認為太陽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哪有什么探討的意義。對此,我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搜集其他國家小朋友生活情況、文化習俗等方面的資料,結合自然知識理解為什么說“太陽是大家的”。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體會到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學習文章,提升德育的認識,實現高效的課堂效果。
(3)在詞句誦讀和分析中滲透德育。文字是文章情感表達的工具,通過朗讀和分析,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實現德育滲透的目的。例如,在《父親和鳥》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從文中找出“父親”愛鳥之情和“我”護鳥心愿的語句,讓學生對句子進行品析。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品讀,讓學生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燃起一種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決心。
(4)在歸納總結中滲透德育。歸納總結是語文教學中進行滲透的一個重要部分。經過對文章的歸納總結,使學生的知識高度掌握、思想得到升華。例如,在《我是什么》一課時,在文章的總結環(huán)節(jié),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讀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感想和啟發(fā)?”通過問題的提出,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踴躍發(fā)言。有的學生說讀了這篇課文,知道了“水”的千變萬化,它的作用有好有壞;有的說“水”變成雹,就會給我們帶來災害;還有的說“水”幫助了人們工作……基于此,我引導和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水”的作用,就像我們做人一樣,要分清利與害。以總結的形式,讓學生在課文中領會到德育的知識,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德育觀念。
3.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涵蓋著豐富的德育知識和育人事例,需要我們充分挖掘,不斷開拓。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把握文章德育的內容,深入教材,選用合適的德育滲透方式和分寸,使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概念浮出水面;還要讓學生在無形中養(yǎng)成辯是非、分黑白的能力,從而達到“春風化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