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由煥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課程,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重點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發(fā)十分重要。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弊端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單一,使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足,影響到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本文圍繞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yǎng),提出具體的培養(yǎng)策略,實在為小學語文教學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66-01
引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以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是一種變革,提倡尊重學生主體性,圍繞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語文知識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不僅促進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素養(yǎng)的教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發(fā)揮語文人文性教育優(yōu)勢,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進而使學生學好語文課程。
1.轉變教學觀念。培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語文教師,學生只有對語文知識具有充足的學習興趣,才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大都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導向,忽視學生主體性,不注重師生交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滲透,使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在此教學背景下,學生大都處于被動學習模式,即教師教授什么知識,學生學習什么知識,很少去思考探究知識內涵,使語文教學根本性教育特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影響到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主體性,轉變教學思維,了解學生學習訴求,發(fā)揮語文人文性教育特性,運用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育,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2.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環(huán)境。增強學生語言表達欲望
語文是一門說話藝術課程,對于學生而言,如果處于一定動態(tài)、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體會語文知識內涵,領悟語文知識傳遞的思想情感。但在以往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注重學生學習情感的啟發(fā),在語文知識學習中學生大都停留在字詞句解讀中,在此學習模式下,學生僅掌握語文知識表層,很難理解語文知識深意。事實上,語文課程的學習魅力,不僅是對字詞句的深入理解,更是探究字詞句背后的內涵,知曉字詞句在語文課文中起到的作用,探析語文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增強學生感悟能力,以此教育學生。因此,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應重視語言經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帶動學生情感,增強學生語言表達欲望,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情境,觸動學生心靈,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問題,使學生敞開心扉,自主的表述自身真實想法。例如:在學習古詩詞《靜夜思》課程知識中,這首古詩詞對于學生而言,大都能夠背誦下來,但如果問學生古詩詞要傳遞的思想情感,以及字里行間流露的內涵,學生知之甚少。而在古詩詞講解中,通過語言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增強學生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首先,在古詩詞講解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營造古詩詞中的場景,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領學生融人到古詩詞意境中,之后講述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介紹等信息,使學生通過這些內容進一步理解古詩詞內涵,然后,教師引領學生品讀古詩詞,并且以小組學習為單位,增促進學生之間分析、探討古詩詞,強學生語言表達愿望,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集思廣益,闡述自己對古詩詞的見解,進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3.貼近于生活實際。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導向,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將語文知識貼近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語文現象,不僅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更減緩語文知識的抽象性。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語文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沒有意識到生活與知識的相連性,導致學生語文運用能力培養(yǎng)不佳。而教師為學生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活動,貼近于學生實際,讓學生知曉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相連性,使學生能夠借助語文知識解讀生活實際問題,并且通過生活現象減緩語文知識的難度,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培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發(fā)展需要,發(fā)揮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而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不懂就要問》課程知識中,教師引領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生活實際,為學生開展辯論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辯論主題是:“不懂一定要問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好辯論準備工作,學生在準備工作中,會與學生一同探討、總結、分析知識,并且結合自身對問題的理解、感悟,闡述自身想法,之后在辯論活動中,學生在一問一答活動中,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進而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4.合理的運用網絡資源。促進探究性教學活動的開展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教育資源的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注入新的力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的運用網絡教育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開展,有助于培育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一方面,在語文課前教學活動中,教師引領學習語文互聯網教育知識,諸如微課、教學課件等,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提前掌握,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做好準備工作。學生通過對互聯網教育資源的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平臺,并且融人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參與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運用知識、理解知識,解決預習困惑,進而促進學生掌握語文課程知識。
5.結語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十分重要。而以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一種有效渠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轉變以往單一的授課模式,尊重學生實際發(fā)展需要,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進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