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菲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07-01
在《綱要》中我們認識到兒童的語言運用就是指兒童在學習和獲得語言的過程中不斷操作和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現象。兒童在交往中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語言運用能力,主要表現為兒童如何運用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交往傾向,如何運用適當地策略開展與他人的交談,如何根據不同的需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兒童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有一個學習和獲得的發(fā)展過程。如何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班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呢?
1.為幼兒提供寬松的語言運用情景
那么,什么是寬松的語言運用環(huán)境,怎樣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語言運用環(huán)境?《綱要》明確指出“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鞭D換我們從漢語兒童語言研究中獲得的信息,我們認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在交往中逐漸學習和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傾向。所以,對于剛人園的小班幼兒,我們就特別注意保護幼兒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1親近幼兒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所面對的交談對象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從父母到老師,到同伴,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陌生的,有時甚至是緊張的。他們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生理需要,也不愿向想別人說出自己的情緒。此時,我們就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幼兒進行交流,讓幼兒感到老師的可親近性,這是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的前提。在融洽的環(huán)境中,我們的幼兒就感覺到自己得到了支持和鼓勵,才有了與老師交往的興趣。讓幼兒介紹自己,傾聽同伴,這也是給我們每個孩子一個表達、交流的機會。
1.2提供機會
在集體活動中,我們要求幼兒舉手發(fā)言,有些幼兒不舉手,有些幼兒舉了手也不一定有發(fā)言的機會,這就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我們孩子的說話愿望。因此,在組織活動請幼兒回答問題時,我們開始往往盡量忽略幼兒發(fā)言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盡量讓每個幼兒都說說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當很多幼兒要爭著說的時候,我總會以分組或三三兩兩自由討論的方式來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這樣他們交往的愿望就得到了滿足和鼓勵,也有了語言運用的機會。
1.3允許出錯
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交往中幼兒說話有時會口齒不清或發(fā)音不正確。這時,我們的教師往往出于“教育”的目的會給予糾正,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說對”、“發(fā)音正確”等等。在有關兒童語言交流行為的研究中發(fā)現,沒有交往的愿望就沒有交流行為的產生,也就談不上語言的學習和運用。為此,我們在與小班幼兒交流時,允許他們說得暫時不對、不完整,不刻意給他們糾正,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會在交往的過程中說得越來越準確,越來越完整。
2.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
孩子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而語言的運用又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的。在幼兒園里,為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就是給幼兒創(chuàng)設可以幫助他們操作運用多種語言交流行為的交往情境。
2.1在語言活動中創(chuàng)設運用情景
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學習在不同的語言情境里如何運用相應的語言交流方式來與人交往。如,在談話活動中,我們選擇幼兒喜愛熟悉的內容,讓幼兒圍繞談話的內容展開討論,再請個別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從而來養(yǎng)成他們注意傾聽的習慣;在講述活動時,我們?yōu)橛變禾峁┥鷦颖普娴膱D片或畫面,引導幼兒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敘述個人的看法;聽說游戲是幼兒喜愛的語言活動,以聽、說、游戲等形式組織進行,幼兒自主地參加,從中他們找到了快樂,也初步學習了使用敏捷應變的語言。
2.2豐富日常活動中的語言運用情境
發(fā)展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不能只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我們樹立了整和教育觀:即把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滲透在日?;顒又?,人際交往中,游戲中,戶外活動中,引導幼兒多聽、多說和多練,因為這是幼兒真正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教育環(huán)境。幼兒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操練,擴展幼兒自己的語言經驗。
3.為幼兒提供有利于小班幼兒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
對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是貫穿和融合在教育過程的一日活動之中的。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我們的幼兒缺少疑問和質疑類的提問,由于以前較多采用封閉式的提問,這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會有影響。《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敢說、敢想”的環(huán)境,實際上就是指幼兒可以隨時大膽提問的學習環(huán)境。
3.1采用開放武的提問方式
在組織實施幼兒教育活動時,不管是哪個領域中的教學內容,我們始終以開放式的提問方式,給幼兒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如科學活動中引導探索,指導語就是:“請你去玩玩,看看會發(fā)現什么?”在語言活動續(xù)編故事剛開始講時,我用一種戲劇性表演的方式來講述,在關鍵處停下,引導幼兒想想、看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美術活動“變圓“中,請幼兒來講講看,你想把圓變成什么……
3.2適當增加質疑提問的機會
平常,經常組織幼兒外出散步,到小區(qū)中的小公園散步,讓幼兒自由地觀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或動物的形象,并引導幼兒說說看象什么?此時,孩子們大膽地想象、大膽地回答,氣氛寬松又活躍。就在這輕松地散步活動中,他們相互提問,相互回答;當幼兒想把自己心中的問題告訴我和他的同伴時,我總是給予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又如,在活動中給幼兒出示某一玩具或實物時,我總是直接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其他幼兒或者老師來回答。這對小班幼兒來說,雖然有點難度,但卻對幼兒語言發(fā)展有一定的鼓勵和幫助。
3.3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假設
平時,經常用一些假設性的談話內容來引導幼兒,如:假如你是××,你會怎么辦?你想發(fā)明一件什么樣的物品?等問題,來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運用。
可見,只有在寬松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充足的學習運用語言的機會中,幼兒才是積極主動的,才會有創(chuàng)造的機會。這樣,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