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惜和
在不少語文課堂教學中,作文教學應(yīng)試教育的影子隨處可見,甚至有些老師急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個暑假就隨心所欲地布置學生完成二三十篇習作,這樣盲目布置習作任務(wù),學生叫苦連天,更何談寫作興趣呢?其結(jié)果就是逼著學生抄作文選以應(yīng)付老師,作文水平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把字寫潦草了??梢?,興趣至關(guān)重要,它是產(chǎn)生靈感的最好老師。因此,近幾年來,我在習作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實踐運用,現(xiàn)在再也不隨意布置作文,而是引導(dǎo)學生隨文練筆,并抓住契機,巧妙搭建各種練筆的習作平臺,激發(fā)學生習作靈感,讓學生自己想練筆,想表達。
一、激起情感共鳴,捕捉習作靈感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得好:“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憑借文本,進行隨機練筆時,教師應(yīng)當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與文本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在此基礎(chǔ)上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產(chǎn)生習作的靈感。例如,當我教學謝冰瑩的《小橋流水人家》一文時,文中描繪道:“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huán)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顆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枝條,隨風飄動著,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喝著,發(fā)出悅耳的聲音。”這是一幅多么清新明快,美麗而纏綿的鄉(xiāng)村景色??!我讓學生反復(fù)誦讀,體會意境美,并抓住契機激趣:同學們,不管是生活在喧囂的都市,還是寧靜的鄉(xiāng)村,每個人對大自然都會懷著濃濃的依戀之情。當你漫步在大自然中,觀賞著萬頃碧波,或留意著田間小路,或仰望皓月當空,或諦聽著蟬鳴蛙叫······自然的美妙難道不讓你流連忘返,心醉神迷?此時,你難道不想躍躍欲試,把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描繪下來,想把此時的愉悅訴之于筆?同學們一聽個個躍躍欲試。我趁機讓他們回憶去過的地方,仿照著例文的表達方法把美景介紹給大家。這樣,學生平時視而不見的美景躍然紙上,成為寫作的素材了,寫出來的文章,字里行間也必然充滿著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二、捕捉生活情趣,巧建“素材寶庫”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閱歷、知識等限制,對身邊的事物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所以對司空見慣的事物沒有細心觀察、用心體驗,所以一到動筆時,頭腦一片空白,沒有材料積蓄。其實,生活處處是課堂,一切習作素材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要引導(dǎo)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積極主動地走進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切實提高作文水平。這就強調(diào),教師教學時要指導(dǎo)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把它們記錄下來,建立素材“寶庫”。比如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花鐘》《找駱駝》······這組教材時,我有意識地激趣導(dǎo)向,讓學生留心觀察,探索大自然無窮的奧秘,收集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然后進行口語交際訓(xùn)練,同學們有的說:“我認識了北斗七星”;有的說:“我發(fā)現(xiàn)了魚睜著眼睛睡覺”;有的說:“我觀察到螞蟻用觸角傳遞信息”······我又讓他們說說觀察過程中的感受,讓他們將自己在觀察過程中的新發(fā)現(xiàn)寫下來。另外,我又加以拓展延伸——周末時,讓學生從觀察自然進而去觀察周邊親人,把他們的特點通過事例表現(xiàn)出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丟三落四的老爸》《愛“臭美”的媽媽》《充滿童心的爺爺》······一篇篇以兒童視角觀察,情感真摯,充滿情趣的文章到了我的手中,也讓我心里樂開了花----學生獲得了說寫雙豐收!
三、力求一材多用,活躍習作思路
小學生因為生活經(jīng)驗少,社會閱歷淺,所以見世面窄,如同井底之蛙。因此積累的寫作素材普遍少得可憐。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學會偷“梁”換“柱”,將一個自己熟悉的材料經(jīng)過不同的加工、修飾,成為不同的幾篇習作。如:有這么一個材料“一個同學生日時,到她媽媽好朋友的商店買食品,看到一個夢寐以求的芭比娃娃鑰匙扣,由于錢不夠,又怕被別人買走,就偷走了鑰匙扣。出乎意料的是,那阿姨當晚也送給她一個同樣的鑰匙扣。這件事讓她后悔不已,教訓(xùn)深刻。”我聯(lián)系這材料列舉了《那一次,我流淚了》《讓我后悔的一件事》《一份特別的禮物》《寬容》等習作題目,然后教學生如何根據(jù)題目要求,如何把這個普通的材料展開敘述,如何在文章開頭、結(jié)尾、段落中進行藝術(shù)加工——即用扣題扣中心的語句使材料的內(nèi)容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使之成為不同的文章。最后讓學生試著把自己或別的同學的寫作素材學著套換題目。結(jié)果收效特佳,不僅引起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更讓他們感到原來寫作也可“投機取巧,偷梁換柱”。這樣,不就解決了學生習作時無話可說,無內(nèi)容可寫的難題了嗎?
四、插上想象翅膀,拓展習作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绷曌鳑]有想象就如同一潭死水,干枯、乏味,缺乏生機。在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提供適當?shù)臅r間和空間。而小學教材中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教師可適時引導(dǎo)想象,隨文練筆。比如:二年級上冊《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中寫 “小草冷得弓著身子”時,我們可引導(dǎo)學生想象:小草此時會想什么?說什么?又如《金色的腳印》結(jié)尾是:“迎著耀眼的陽光,狐貍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的深處?!惫适赂嬉欢温?,教師可借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想象一下小狐貍一家團聚時的情形,日后生活過得怎樣等等進行想象練筆。這既加深情感體驗,又豐富了故事內(nèi)涵。此外,有時可根據(jù)文中省略號進行想象練筆;有時可利用文中插圖進行想象練筆·····總之,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文章教學,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練筆。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又通過練筆使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喜悅,找到了自信,從而提高了寫作水平。
總之,作文教學可隨文遷移、隨機激趣,讓學生有法可學,有樣可仿,有話可說,有地取材······此時,學生何懼寫文?教師何愁教文?當然理論與實踐總存在著差距,需要我們教者慢慢摸索,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法,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詔安縣白洋中心陽山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