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博士),劉新民(博士生導師)
盈余管理行為是企業(yè)管理當局利用會計和非會計方法,通過調整財務報表中的相關指標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或企業(yè)利益最大化的行為[1]。盈余管理主要包括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兩方面。目前這兩個方面的計量模型尚不成熟,未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出企業(yè)真正的盈余管理情況。因此,本文分別分析兩類計量模型的應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思路。
現有研究中專門探討盈余管理計量的比較少,多是集中探討不同視角下各要素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而這些研究涉及的真實或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屬于“拿來就用”的模式。由于計量模型并不完善,導致研究結論差異較大,結果也不能完全貼合企業(yè)的實際[2]。
1.真實盈余管理計量中存在的問題。真實盈余管理是企業(yè)管理者通過操控真實的交易活動實施的盈余操控行為。由于報表使用者難以將這些被操控的交易活動與正常經營活動區(qū)分開,因而會對其決策產生誤導。理論界普遍認為企業(yè)操控的交易行為主要包括五類:①利用商業(yè)折扣或者放寬賒銷條件擴大銷售,從而提高收入增加利潤;②通過推遲或減少研發(fā)活動、廣告投入、設備維修等經濟活動,從而降低相關費用的發(fā)生額以增加利潤;③通過生產超出實際市場需求的產品以攤薄單位產品成本,在同樣銷售額的情況下,主營業(yè)務成本減少增加了邊際利潤;④通過處置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金融資產等,增加長期資產的處置收益調高利潤;⑤利用股票回購以提高每股收益(EPS)。
Roychowdhury[3]提出的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只探討了以上五類真實交易中的前三類,沒有將后面兩類納入的原因是認為這兩類交易在企業(yè)經營業(yè)務中并不常見。我國現有的真實盈余管理相關研究主要使用了Roychowdhury[3]的計量模型,對真實盈余管理的計量均只考慮了異常生產成本、異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和異常酌量性費用三類,而長期資產處置和股票回購均未納入計量范圍。
然而,查看近幾年我國上市公司的年報可以發(fā)現,出售固定資產、處置投資性房地產、股票回購等經濟業(yè)務時有發(fā)生。隨著我國市場的不斷變化,處置長期資產和股份回購逐漸成為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ST、ST和微利公司尤其明顯,然而上述盈余管理手段未能在現有計量模型中反映出來。因此有必要將其納入計量模型,從而更好地反映我國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的實際狀況。
2.應計盈余管理計量中存在的問題。現有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方法主要包括應計利潤分離法、具體項目法和頻率分布法。具體項目法僅適用于單一企業(yè)盈余管理的分析,頻率分布法只能得出盈余管理分布情況而不能量化,這兩種方法的局限性使得理論研究中廣泛采用應計利潤分離法。應計利潤分離法從總應計利潤中分離出非操控性應計利潤,差額即為操控性應計利潤。Jones[4]在總應計利潤中考慮到正常經營和資產規(guī)模擴大的影響,將銷售收入增加額和期末固定資產規(guī)模函數納入非操控性應計利潤中。Dechow等[5]對Jones模型進行了修正,認為應收賬款的增加會導致銷售收入增加,但這屬于操控性因素,在計算非操控性應計利潤時應予以扣除。后續(xù)的研究主要是在修正的Jones 模型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可以影響操控利潤的會計處理方法,在計量模型中加入了無形資產、存貨變化等因素[6]。但是這些改進未能有效驗證應計盈余管理的存在,同時模型的確定性系數R2普遍偏低,說明現有模型對盈余管理的解釋能力較弱[7,8]。究其原因是這些模型的改進忽視了計量的基礎——總應計利潤數值認定問題。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1)現有的應計盈余管理模型中的應計利潤未考慮投資活動的影響。應計利潤分離法認為影響應計利潤的因素是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應計會計行為,因此計算總應計利潤的來源僅局限于生產經營活動。這種界定是存在問題的,因為目前我國不少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不是生產和銷售業(yè)務,而是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等投資活動等。同時,利用變更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計量模式等手段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因此現有計量模型對應計利潤的計量范圍過于局限。
(2)現有的應計盈余管理模型的計量前提是凈利潤是真實的[9]。應計利潤分離法被提出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并不常見,模型中使用的凈利潤是未經操控的真實利潤。但是隨著市場監(jiān)管愈發(fā)嚴格以及審計師對應計盈余管理關注度的提高,公司更傾向于采用真實盈余管理手段。在管理當局為提高利潤而操縱真實交易虛增收入的前提下,應計利潤計量模型的計量基礎受到沖擊,使用的總應計利潤和凈利潤本身就是不真實的,以此為基礎計算的操控性利潤必然會出現計量偏差。
現有研究認同我國上市公司可能會通過處置長期資產[10,11]和股份回購[12]等進行真實盈余管理。但是目前涉及真實盈余管理計量的研究僅考慮了銷售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以及生產操控三種方式,沒有將處置長期資產和股份回購等調節(jié)利潤的業(yè)務納入計量范圍,因此,有必要改進現有計量模型。現有的計量方法按行業(yè)年度數據進行截面回歸來估計經營現金流量、酌量性費用和生產成本的正常值,三個指標的具體度量方法如表1:
表1 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中三個指標的度量
用企業(yè)三個指標的實際值減去對應的正常值即可得異常值,按照Roychowdhury[3]的三個異常值相加減即可得到真實盈余管理的總量,如公式(1)所示:
其中,E_PROXY 為真實盈余管理總量、E_PROD為異常生產成本、E_CFO為異常經營現金凈流量、E_DISEXP為異常酌量性費用。
可以看出對這三種操控方式的計量均是用銷售額變化進行估算的,處置長期資產和股票回購與銷售額的變化沒有直接關系,而是分別屬于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為保證模型指標的內部一致性,處置長期資產和股票回購盈余管理的計量也應按照Roychowdhury[3]的思路進行補充。
1.將處置長期資產的交易活動納入計量模型。參照Roychowdhury[3]在銷售操控計量中的做法,處置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股權投資等長期資產屬于企業(yè)的投資活動,從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部分選取指標進行反映。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和流出分別反映銷售收入和成本不同,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沒有配比關系。借鑒魏明海等[13]、陳明等[14]使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出”指標反映購買長期資產的做法,本文選取現金流量表中“投資活動現金流入”指標反映處置長期資產情況,構造由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投資等組成的線性函數,如公式(2)所示。按行業(yè)年度數據進行截面回歸,估計出正常的投資活動現金流水平(ICFI),企業(yè)第t年度正常ICFI與實際ICFI相減,得出異常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值(E_ICFI)。
其中,△PAt、△IPt、△LTIt分別表示第t 期的固定資產變化量、投資性房地產變化量和長期投資的變化量。
2.將股票回購業(yè)務納入計量模型。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從股票市場回購本公司發(fā)行在外的一定數額股票的行為,目前我國股票回購的主要目的是維持或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并穩(wěn)定股價。同樣按照Roychowdhury[3]的思路,從現金流量表中取值,股票回購取得的資金流情況可以通過現金流量表中“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進行反映[15]將正常支付其他籌資活動現金流出水平(FACFO)表示為長期應付款、應付債券增加數和發(fā)行在外的股份變化量的線性函數,如公式(3)所示。
其中,LTPt、△BPt、△FAUFLt分別表示第t期的長期應付款數、應付債券增加數(減少為0)和發(fā)行在外的股份變化量。
使用公式(3)利用截面回歸數據計算企業(yè)t年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FACFO),在每一個公司t年度,用實際值減去正常值即可得到異常支付的其他籌資活動現金流出(E_FACFO)的水平。
結合公式(1)度量真實盈余管理總量的思路,將五個異常指標相加減。公式(1)中異常高的生產成本(E_PROD)符號為“+”,異常低的經營現金凈流量(E_CFO)和酌量性費用(E_DISEXP)符號為“-”。延續(xù)公式(1)的思路,新增的異常高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入(E_ICFI)和異常高的其他籌資活動現金流出(E_FACFO)符號均設為“+”。調整后的真實盈余管理的總量(E_PROXY)可以表示為公式(4):
由于現有的應計盈余管理模型未考慮投資活動對操控性利潤的影響,同時不滿足收入是真實的這一計量前提,導致計量結果出現偏差?,F有研究僅局限在對等式的右邊部分進行改進(見表2),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應計盈余管理存在的問題。
表2 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以及后續(xù)模型的改進
Jones 模型、修正的Jones 模型以及后續(xù)模型的改進,僅在等式右邊進行調整,對等式左邊的總應計利潤的構成仍局限在經營活動取得的利潤范圍內,認為企業(yè)的利潤主要來自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要經濟業(yè)務活動,即:
其中,TA為總應計利潤,NP為凈利潤,CFO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F有的模型改進僅局限于對應計項目的改進和擴充上,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作為應計的可操控性因素納入等式的右方,但對等式左邊的總應計利潤(TA)沒有改進,僅考慮了經營活動而未考慮投資活動,導致等式左右范圍不對等,同時沒有考慮凈利潤(NP)不真實的情況,因此本文對模型進行如下改進:
1.將投資活動納入總應計利潤計量中。由于現代企業(yè)的利潤獲取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多數上市公司不靠主業(yè)而是通過購買股票、債券[16]和投資房地產[17]等副業(yè)獲取更多的收益,因此只考慮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總應計利潤計算公式會出現較大的偏差。凈利潤不是簡單地由生產經營活動形成,應計利潤還包含了投資活動帶來的應計內容,因此應該將投資活動納入計量模型。投資活動對利潤的影響主要是收取股利和利息,以及出售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股權投資等,與前述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改進思路一致,選取現金流量表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量”金額表示投資活動對利潤的影響,將計量模型中的總應計利潤計算公式調整為:
其中,ICFI 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量。公式(6)表示凈利潤扣除收付實現制下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實際獲取的收益,即為權責發(fā)生制下的總應計利潤。
2.將凈利潤(NP)中被操控的真實交易部分剔除?,F有的應計利潤計量模型中使用的凈利潤(NP)是以真實銷售過程為前提,但由于真實盈余管理行為的存在,凈利潤中包含了企業(yè)利用真實盈余管理調節(jié)的利潤,以此為基礎計算的應計盈余管理必然產生偏差,因此需要將被操控的真實交易剔除,得到未經真實交易操控的凈利潤。五類真實盈余管理手段中的股票回購不影響當期利潤,其他四項均對凈利潤產生影響,結合前述改進的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將不含股票回購的真實盈余管理總量(E_PROXY)從凈利潤(NP)中剔除,調整為不含真實盈余管理后的凈利潤(ANP),即:
在此基礎上,總應計利潤公式由(6)調整為(8):
其中,ATA為扣除由真實盈余管理并將投資活動納入計量范圍的總應計利潤,ANP為不含真實盈余管理后的凈利潤,CFO 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ICFI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量。
通過模型改進,將等式左邊的總應計利潤(TA)調整為包含了投資活動且不含真實盈余管理的總應計利潤(ATA),等式右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現有模型修正內容進行探討,如結合原前瞻的Jones模型,改進的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為(9):
1.模型改進源于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目前投資活動是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同時處置長期資產、股票回購和變更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計量模式等成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原計量模型未能反映當前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狀況,因此進行了模型改進。在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的改進中增加了處置長期資產和股票回購行為的異常情況計量,并與原計量模型中三種異常指標合并,形成總的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在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改進中增加了投資活動對總應計利潤的影響,符合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利潤構成,改變了現有計量模型僅局限于對等式右側進行修正,而導致等式兩側范圍不對等的情況。改進的真實和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實際情況。
2.改進的模型剔除了現有計量模型中交叉重復的噪音。企業(yè)會同時采用真實和應計盈余管理兩種手段進行利潤操控,而現有的兩個計量模型相互獨立,沒有考慮到兩種盈余管理行為相互交叉產生的影響,因此計算結果出現了偏差,不能準確反映企業(yè)盈余管理情況。改進的模型改變了這種孤立計量的現狀,由于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影響了對應計盈余管理的計量[9],因此,對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進行改進,將真實盈余管理帶來的虛假利潤的部分從總應計利潤中予以剔除,同時計量過程中使用了改進的真實盈余管理計量中的相關結果。改進的模型一方面可以有效區(qū)分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另一方面,剔除了兩種盈余管理行為交叉造成的計量噪音,還原了未經操控的真實交易下應計盈余管理的情況,增強了模型的驗證力。
3.模型改進中的指標選取借鑒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模型改進遵循了原計量模型的思路[3-5],并根據現有研究對盈余管理影響因素的分析,選取處置長期資產[10,11]、股票回購[12]、投資活動[16,17]等納入改進模型中。其中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中反映處置長期資產的指標“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和反映股票回購的指標“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借鑒了魏明海等[13]、陳明等[14]和穆維超[15]的相關研究,構造了相應的線性函數,改變了原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未能反映處置長期資產和股票回購兩類特殊情況的現狀。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中的指標選取思路與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中一致,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模型改進提供了理論基礎。
4.改進的計量模型數據可獲取性強,具有較好的適用性。改進的兩類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中的指標與原計量模型的口徑保持一致,兩類計量模型之間也保持了計量指標口徑的一致性。同時,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財務報表,具有較強的可獲取性。改進的計量模型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兩類盈余管理行為的實際情況,后續(xù)研究可以利用改進的模型對企業(yè)采用的兩種盈余管理行為進行測度,并驗證兩者之間的互補或替代關系,也可以結合影響盈余管理行為的其他因素,對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現有的盈余管理計量模型與企業(yè)實務操作相比具有滯后性,未能反映當前企業(yè)常用的處置長期資產和股票回購兩類真實盈余管理行為,也沒有關注投資性房地產等企業(yè)熱衷的投資活動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同時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時沒有剔除真實盈余管理帶來的噪音。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改進思路:①將出售長期資產和股票回購納入真實盈余管理計量模型;②將投資活動中對利潤的影響納入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③剔除了應計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中的噪音,將凈利潤中包含的由真實盈余管理虛增的利潤扣除。改進后的模型能更加全面地衡量企業(yè)盈余管理內容,將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計量相結合,避免了以往計量過程中出現的由于重復交叉而導致計量結果不準確的情況,后續(xù)研究可以利用年報數據對改進的模型做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