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冠心病已成為WHO公認的首位死亡原因,冠狀動脈介入術(PCI)使冠心病的治療有了質的飛躍,但仍存在術后心絞痛復發(fā)、支架內再狹窄、慢血流(無復流)、再灌注損傷及心律失常等問題[1]。同時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病人常常會因冠狀動脈缺血引起反復的心絞痛發(fā)作,限制了其軀體活動功能及社會職能,對支架置入后長期服藥的心理負擔,反復住院治療導致冠心病病人尤其是術后大多數病人伴有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礙,具統(tǒng)計表明,心血管門診病人中“雙心疾病”發(fā)生率為15%~30%,住院病人中發(fā)生率更高,尤其在因心臟急癥住院的病人中發(fā)生率可達60%~75%[2-3],“雙心疾病”已成為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冠心病病人“雙心同治”至關重要。西醫(yī)在臨床上多給予抗精神病類藥物,然而其副作用多、遠期療效差、耐藥性和成癮性等問題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補充與替代醫(yī)學改善全身癥狀及防治“雙心”異常是當前冠心病領域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心靈丸主要由熊膽、麝香、牛黃、珍珠、人參、田三七、冰片、蟾酥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通脈、寧心安神等功效,在臨床上主要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冠心病 PCI術成功的病人,根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7分者視為合并有焦慮,納入本次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男14例,女26例;年齡(75.23±10.41)歲。治療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76.75±12.52)歲。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心功能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均為冠心病成功PCI后合并焦慮病人,術后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即予臥床休息、心電監(jiān)護、吸氧;藥物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抗栓、調脂、鈣離子拮抗劑,必要時予擴血管、利尿等,心絞痛發(fā)作時含服硝酸甘油。住院期間對病人進行冠心病健康知識宣教及心理指導,對于焦慮明顯的病人給予心理安慰和情緒疏導,必要時可給予谷維素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心靈丸每日1袋(12 g),分2次,早晚飯后30 min后服。觀察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時間點為治療前、治療后第3個月。比較兩組心率、心肌耗氧量、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檢測兩組心臟彩超指標左室射血分數(LVEF)、心電圖療效、中醫(yī)證候療效。
1.4 療效評定標準 心電圖療效,顯效:心電圖恢復至正常(包括大致正常心電圖);有效:治療后ST段較前回落0.05 mV以上,但未達正常水平。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變淺(達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變?yōu)橹绷ⅲ渴一蚴覂葌鲗ё铚纳普?;無效:心電圖較治療前無明顯改變;加重:ST段較治療前抬高0.05 mV以上,在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加深(達25%以上),直立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倒置及房室傳導阻滯或室內傳導阻滯,納入研究的時間點為:治療前、治療后第3個月。 中醫(yī)證候療效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氣陰兩虛證辨證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加重: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加重,證候積分減少<0。
2.1 兩組病人基本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基本情況比較(±s)
2.2 兩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比較(±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兩組術后6個月心電圖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6個月心電圖療效比較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25
2.4 兩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5 兩組心臟彩超結果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左室射血分數比較(±s) %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1)P<0.05
2.6 兩組治療后3個月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27
2.7 兩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見表7)
表7 兩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的流行病, 已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占心血管疾病首位。目前冠心病病人往往伴有精神心理障礙,尤其是冠心病支架植入病人,由于對治療技術的不了解,對疾病的恐懼,長期存在焦慮抑郁,造成住院率高,康復時間長,其根本問題是心理障礙。荷蘭研究發(fā)現冠心病病人PCI術后1年合并焦慮癥狀者占75.6%,說明現代社會全球“雙心”問題的顯著[4]。病人心理狀態(tài)的異常會為疾病的治療帶來影響,及時早期進行心理干預可消除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有效緩解病情,改善預后,提高生存質量,還可顯著減少接受介入治療病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死亡率[5]。
“雙心醫(yī)學”強調既要治療病人軀體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又要同時關注病人的精神心理問題,尊重病人的主觀感受,遵循社會-心理-生物醫(yī)學模式,強調綜合治療,對病人進行多層次多角度治療干預,倡導真正意義上的健康[6]。因此,“雙心醫(yī)學”模式勢在必行,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療模式的新轉變。
對于合并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冠心病病人,臨床上多給予抗精神病類藥物,抗焦慮藥通??捎行У販p少癥狀,但與心血管病的多種藥物之間可能會產生相互影響,因此冠心病病人的藥物使用存有爭議[7]。中醫(yī)學很早就有對雙心疾病病因病機的記載,如《黃帝內經》中指出:心者,君主之官,心主血脈,主藏神;藏神指心有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靶闹餮薄靶牟厣瘛?,神志正常依賴于心血正常運行,心對神志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是心血,因此“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的關系密切[8]。心靈丸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通脈、寧心安神的功效,在臨床中已經體現了良好的療效。
心靈丸主要由水牛角、麝香、人參、三七、牛黃、蟾酥、冰片、珍珠、熊膽等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通脈、寧心安神等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熊膽凍干制劑可明顯抑制小鼠各種類型的炎癥反應[9]??稍黾庸跔顒用}血流,舒張血管,降壓降脂抗栓等功效;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具有明顯的生理活性,能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冠狀動脈流量,對治療冠心病有良好療效[10];珍珠主要起寧心安神作用,與西醫(yī)運用鎮(zhèn)靜類藥物治療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應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參對離體蟾蜍心臟及在體兔、貓、犬心臟皆有增強作用,能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不齊,對動物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有擴張作用;三七可直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血供,還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降低心肌耗氧量[11];冰片可抑制多種病原菌,同時具有抗心絞痛作用,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延長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時間,此外還有鎮(zhèn)靜安神作用;蟾酥具有強心、抗炎、升壓和局部麻醉作用[12]。因此,心靈丸具有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及改善冠心病病人緊張、焦慮等潛在的基礎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病人治療后在心率、心肌耗氧量、西雅圖心絞痛量表、心功能恢復、中醫(yī)證候評分等方面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尤其是心靈丸可改善焦慮狀態(tài)。心靈丸改善冠心病病人的臨床癥狀有可能部分得益于精神狀態(tài)的改善,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良性循環(huán)。
心靈丸在臨床治療冠心病中體現了良好的療效[13-14],有望達到“雙心同治”的目的。但本研究尚有不足之處,未對心靈丸改善焦慮狀態(tài)的作用機制行進一步研究,后期需要動物藥理作用機制以及多中心臨床中心、大樣本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