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外籍教師作為母語為英語的外國人士對聽說課的教學無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可是在我們相對落后的貴州,面對英語口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外籍教師的聽說課真的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嗎?筆者以銅仁一中的四個班級作為樣本,利用課堂觀察法直接客觀地對外籍教師聽說課的特點進行觀察,并通過多次聽課和評課以及課后反思活動,探討中外籍教師的合作教學模式。
關鍵詞:外籍教師;教學效果;合作教學;課堂觀察法
我們知道,在語言學習中,很多語言專家都強調“模仿”二字。尤其是針對第二語言習得,良好的模仿對象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這個方面來說,銅仁一中聘請外籍教師來承擔高一年級一周一次的聽說課教學,這樣的舉措無疑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改善學生聽說能力的必然趨勢。但是,外籍教師的教學效果真的是我們想象當中的那樣好嗎?要知道教學效果的好壞除了與教師有關,還與我們的授課對象——學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能夠給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提出中肯客觀的建議,筆者帶領自己的研究小組成員直接深入到外籍教師的課堂,利用課堂觀察法對他們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當然也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探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中外籍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從而真正改善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甚至直接提高他們未來應對聽力考試的能力。
經(jīng)過長達一學期的觀察和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外籍教師的教學效果可以概括如下:
一、 外籍教師的聽說課教學同時具備了良好的趣味性和引導性
這樣的特點從我們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就有直觀的印象,在我們的250份問卷中,有80%的學生認為一周一次的聽說課頻率是可以有所提高的,而95%的學生也都在問卷中表現(xiàn)出了對外籍教師的喜愛。外籍教師用他們純正的口音以及大量的鼓勵性的課堂用語在聽說課上營造了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我們在觀察的過程中也不由被這樣的氛圍所感動。
在課堂上,他們用生動流利的語言刺激學生的聽力,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很高,整個課堂也顯得生動有趣。畢竟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好奇,喜歡模仿。
二、 外籍教師的聽說課互動性沒有預想的好
在我們利用觀察法走近外籍教師的課堂時,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有學習的熱情卻往往缺乏互動的勇氣,這一點在我們的課下問卷調查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大概六成以上的學生反映自己在外籍教師的課堂上處于幾乎不互動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與外籍教師不懂中文有直接的關系,畢竟他們即使感覺到了學生的理解障礙也無法及時直接地去幫助學生。所以,在筆者看來,外籍教師的語言能力是他們的優(yōu)勢也是他們的劣勢。
除了交流的障礙以外,文化的區(qū)別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外籍教師因為來中國的時間不長,他們在和我們研究成員的交流中也表示很難與學生拉近距離。這樣的疏離感也是導致課堂互動不理想的原因。
三、 外籍教師不重視測試
外籍教師因為是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被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對于我們中國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他們其實不甚了解,所以他們的課堂氣氛雖然好,但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嚴格的測試,他們的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學生雖然喜歡難得的輕松的外教課堂,但是由于缺乏適量的課后鞏固,收效不佳。
通過以上對外籍教師課堂教學特點和效果的客觀了解,我們通過小組研討,初步了解到了外籍教師教學的特點和效果,概括起來無非八個字,“氣氛和諧,效果不佳”。那么,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作為英語教研組的成員,是不是可以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到我們的外籍教師的呢?筆者認為,我們中外籍教師是可以合作的,至于實際的合作模式我們做出了如下建議:
1.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課堂上加大對口語的訓練,以便于學生在聽說課上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氣。多開展一些與聽說能力培養(yǎng)相關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全校范圍的口語比賽等以此去刺激學生對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愿望。只有我們加強了對聽說訓練的重視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意識。
2. 我們應該加強與我們外籍教師的交流,這樣的交流不僅僅是課堂教學內容上的互通有無,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外籍教師的歸屬感讓他們更了解中國文化,也可以使外籍教師的教學內容更貼合我們英語課本的內容,降低學生理解上的難度。
3. 組織外籍教師加入到我們的英語組教研活動中來,讓外籍教師主動走近我們,了解我們的教學大綱,才能使他們的課堂更加靠近我們的高考要求。
總之,我們通過這一次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越來越重視聽說能力的今天,學校應給予外籍教師足夠的重視。外籍教師的聽說課需要我們其他英語老師的幫助和協(xié)助,我們充當一座橋梁,不僅僅承擔著我們與外籍教師之間的溝通工作,同時肩負了外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在雙重有效的交流同時作用之下,我們高一的聽說課才有望成為有型又實用的教學模式,否則只是虛有其表。
參考文獻:
[1]李平.外語教學中深化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實施[J].山東外語教學,2010(4).
[2]吳洪亮.中小學外教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10).
作者簡介:
冉蕓仆,貴州省銅仁市,銅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