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曉,曹 志,史峻峰,周廣波,郭朝帥,曹幫華*
(1.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林學(xué)院,山東 泰安 271018;2.臨沂市蘭山區(qū)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山東 臨沂 276000;3.東平縣第二苗圃,山東 東平 271500;4.莘縣馬西林場,山東 莘縣 252415)
刺槐適應(yīng)能力強、生長迅速,是一個重要的多用途樹種[1]。其被許多國家廣泛引種栽培,被稱為世界上引種最成功的三大樹種之一[2]。刺槐于20世紀(jì)初引入我國后被廣泛栽植,現(xiàn)已遍及華北、西北和南部的廣大地區(qū),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刺槐抗逆能力較強,有一定的抗旱、耐鹽堿等能力,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主要造林樹之一[3,4]。由于其在我國廣泛的分布和較強的適應(yīng)性,已經(jīng)被鄉(xiāng)土化并形成一些地方類型。而這些地方類型的形成,為刺槐無性系的選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hǔ)。從20世紀(jì)70年代初至今,我國選育了100余個優(yōu)良無性系、14個優(yōu)良家系和3個優(yōu)良次生種源,并將刺槐優(yōu)良無性系選育過程劃分為速生良種選育、用材林無性系定向選育和觀賞與飼用等專用品種引進選育3個階段[5]。
林木優(yōu)良無性系的選育是林業(yè)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6]。林木優(yōu)良無性系可以充分利用優(yōu)良個體及其特性;用其造林,能保證林分生長均勻、生產(chǎn)力高,管理方便;在育種上可以縮短育種周期,提高年選擇效率等優(yōu)點[7]。生長是植物對外界不同脅迫的綜合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其適應(yīng)能力[8]。因此,樹木的生長能力一直是無性系選育的核心指標(biāo)之一。生物量分配反映了植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方式及能力。其對葉、根、莖分配的調(diào)整能力與其抗逆能力密切相關(guān),如干旱脅迫、鹽脅迫等[9,10]。但是,目前林木優(yōu)良無性系的選育仍然以生長為核心,忽略了對特殊需求如抗逆能力、抗病能力等的選育。對于刺槐無性系,已經(jīng)深入研究了無性系在干旱脅迫[11,12]、鹽脅迫[13]等逆境下的適應(yīng)性差異。位曉等[14]探討了刺槐無性系的生理生態(tài)適應(yīng)性差異,但在生物量分配上的研究較少。本文利用全國廣泛收集的16個刺槐優(yōu)良無性系1年生幼苗為研究對象,從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特征深入分析了不同無性系之間的差異,為刺槐無性系在逆境下的選育及林分營造提供理論依據(jù)。
東平縣處于山東北部,東部受山區(qū)的阻擋,受季風(fēng)影響,四季分明,屬溫帶季風(fēng)型大陸性氣候。春季干旱多風(fēng);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多晴;冬季較寒冷,易受季風(fēng)、寒潮的影響,氣候多變。年均氣溫14.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最熱月(7 月)平均氣溫26℃。 多年平均降水量630 mm。
分別在山東臨沂、安徽、河南等地廣泛收集了16 個刺槐無性系分別為 C010、C017、C022、C041、W005、W010、W014、W021、W027、W035、W038、W044、W051、W052、W053。 利用根系扦插于 2017年4月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第二苗圃繁育了一批無性系幼苗。按照育苗要求,進行田間正常管理。于2018年3月,對每個無性系隨機選擇5株幼苗,進行苗高測量。然后將幼苗分為根、枝和莖,先用電子天平稱量鮮重,然后置于75℃烘箱,48小時后取出,測量干重。分別計算幼苗生物量(Biomass,根干重+枝干重+莖干重)、根生物量比(Root mass ratio,根干重/生物量)、枝生物量比(Branch mass ratio,枝干重/生物量)、莖生物量比(Stem mass ratio,莖干重/生物量)。并按照以下公式分別計算根、枝和莖相對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對含水量(%)=(鮮重-干重)/鮮重×100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單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較不同數(shù)據(jù)組間的差異;如果差異顯著,再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進行多重比較。分析時顯著性差異檢驗水平為P<0.05。
不同無性系之間在根重、枝重、莖重和生物量上有著較大差異(圖1)。在根重上,最大的無性系是最小的4.97倍;在枝重上,則是有的無性系有分枝,有的沒有;在莖重上,最大的無性系是最小的3.86倍;在生物量上,最大的無性系是最小的4.44倍。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無性系之間的根重 (F=5.69,P<0.01)、枝重(F=7.87,P<0.01)、莖重(F=4.44,P<0.01)和生物量(F=5.81,P<0.01)都差異極顯著。在根重、莖重和生物量上,C041與W021接近數(shù)值最高,C010與W055接近數(shù)值最低,其它無性系介于二者之間; 在枝重上, 無性系 C010、C017、C022、C035、W051、W052 枝 重 接 近 零 ,C041、W005、W027、W038、W053 有著較少的枝重, 而 W014、W021、W035、W044的枝重最高。
圖1 刺槐無性系的生物量特征Fig.1 Biomass characteristic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clones
不同無性系在根生物量比、枝生物量比、莖生物量比和根冠比上都有著較大差異(圖2)。在根生物量比上,最大的無性系是最小的1.67倍;在枝生物量比上,最大的無性系是11.74%,最小的為零;在莖生物量比上,最大的無性系是最小的2.06倍;在根冠比上,最大的無性系是最小的3.26倍。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無性系之間的根生物量比(F=4.12,P<0.01)、枝生物量比(F=8.14,P<0.01)、莖生物量比(F=2.85,P<0.05)和根冠比(F=5.53,P<0.01)差異極顯著。在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上,W005和W027最高;在莖生物量比上,W005和W027最低;在枝生物量比上,W014和W044最高。
圖2 刺槐無性系的生物量分配特征Fig.2 Biomass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clones
不同無性系在根相對含水量、枝相對含水量、莖相對含水量上差異較?。▓D3)。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無性系之間的根相對含水量(F=1.69,P=0.13)、枝相對含水量(F=1.75,P=0.12)和莖相對含水量(F=1.31,P=0.28)都差異不顯著。不同器官之間,根相對含水量最高,為65.80%;枝相對含水量與莖相對含水量接近,分別為42.85%和47.40%。
圖3 刺槐無性系根、枝和莖的相對含水量Fig.3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roots,branches and stem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clones
由表1看出,將16個刺槐無性系聚類為3類。第一 類 由 C010、C017、C022、C035、W010、W052、W053組成; 第二類由 W005、W014、W027、W035、W038、W044、W051組成;第三類由C041、W021組成。通過綜合分析各類的指標(biāo),發(fā)現(xiàn)第一類無性系與第二類在枝生物量上差異明顯,第一類基本沒有分枝,第二類分枝明顯,但是二者的生物量顯著低于第三類。因此,可以將第一類生物量低、無分枝,第二類生物量低、較多分枝,第三類為生物量大、稍有分枝。
表1 刺槐無性系的聚類分析結(jié)果Tab.1 Clusteranaly sisresult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clones
生長是植物對外界不同脅迫的綜合體現(xiàn),反映了植物的適應(yīng)能力[8]。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在根重、枝重、莖重和生物量上刺槐無性系之間均有顯著差異。C041與W021有著高的根重、莖重和生物量,表明其有著強的生長能力。對于枝重,C010、C017、C022、C035、W010、W052、W053 接 近 零 ,W005、W014、W027、W035、W038、W044、W051 較高,C041、W021介于中間,表明刺槐無性系在分枝上有著不同的習(xí)性。這些差異,有利于按照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防護林等不同應(yīng)用進行優(yōu)良無性系選育。
生物量分配反映了植物對不同生境的適應(yīng)策略[15]。對根系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吸收水分[16],有著較強的適應(yīng)干旱脅迫的能力。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W005和W027有著最高的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和最低的莖生物量比。植物在干旱脅迫[9]和鹽脅迫[10]下,會增加根冠比,提高對逆境的適應(yīng)能力。因此,W005和W027有著較強的適應(yīng)干旱脅迫和鹽脅迫的能力。除了這兩個無性系外,其它無性系在根生物量比、莖生物量比和根冠比上接近,也表明同一樹種的差異具有一定范圍。
刺槐應(yīng)用范圍廣,栽植的生境多,這有利于刺槐形成適應(yīng)特殊環(huán)境的優(yōu)良無性系。本文通過對全國各地收集的16個刺槐無性系生物量和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發(fā)現(xiàn)無性系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通過對無性系進行聚類,可以將16個無性系分為三類:第一類生物量低、無分枝,第二類生物量低、較多分枝,第三類為生物量大、稍有分枝。無性系之間,C041、W021有著最強的生長能力;W005和W027有著最高的根冠比,可能對干旱脅迫和鹽脅迫等逆境有著較強的適應(yīng)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