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2014年1 月26日袁人民海軍新一代掃雷艦野青州艦冶入列命名授旗儀式在大連某港口基地舉行
1950年3月19日,人民海軍掃雷部隊——華東海軍掃雷大隊在上海成立。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支掃雷部隊。目前,人民海軍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三大艦隊全部編有掃雷部隊,共有掃雷艦、掃雷艇近40艘,擁有2級17艘先進的掃雷艦。在3至4艘聯(lián)手掃雷的情況下,能迅速清理出一個航道供大型航母使用。此外,中國還可以直接利用戰(zhàn)機摧毀水雷,海軍的飛豹和殲-16等戰(zhàn)機都擁有直接空投魚雷、水雷和反艦導彈的能力,并且也擁有直接誘爆水雷和其他反艦設備的能力。人民海軍掃雷部隊在世界掃雷部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60多年來,人民海軍掃雷部隊先后進行了四大掃雷戰(zhàn),由于時間變遷,鮮為人知。四大掃雷戰(zhàn)全方位展現(xiàn)了人民海軍掃雷部隊實戰(zhàn)的風采,驚心動魄,令人嘆為觀止。
人民海軍第一次水上掃雷,既沒有掃雷艦艇,也沒有掃雷實戰(zhàn)經(jīng)驗,邊掃雷邊有貨輪在眼前被水雷炸毀。經(jīng)歷兩次痛苦的失敗后,總結教訓,繼續(xù)戰(zhàn)斗,才終于成功清掃了國民黨軍布設在長江口的錨雷,填補了人民海軍水上掃雷的空白。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海軍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長江口掃雷,打通上海港。根據(jù)軍史記載,長江口掃雷行動,是1950年4月開始進行的。當時,由于上海全國經(jīng)濟中心作用的恢復,上海港作為大陸進行對外貿易和航運的窗口,作用日益增強。這讓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方面十分惱火,蔣介石嚴令國民黨海軍封鎖大陸各港口,試圖通過切斷對外貿易的方法增加大陸的經(jīng)濟困難,以圖延緩解放軍攻臺攻瓊,并增加“反攻大陸”的機會。可是,由于“重慶號”“長治號”等國民黨海軍主力軍艦先后起義,國民黨海軍已經(jīng)不敢派艦艇對長江口進行封鎖。于是,在1950年1月,國民黨海軍決定采用水雷封鎖戰(zhàn)術,偷偷在長江口南航道布設了數(shù)十枚水雷,實施對長江口的封鎖。
國民黨海軍的這次布雷有效地封鎖了長江口航道,直接影響了上海這個全國經(jīng)濟中心的航運發(fā)展、市民生活以及華東軍區(qū)海軍的艦艇出海。
1950年9月22日袁野周村冶艦官兵掃出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枚水雷
華東軍區(qū)責成三野指示人民海軍的第一支艦隊——華東海軍盡快組織力量,消除長江口水雷,確保長江口航道通暢。
1950年3月19日,華東海軍掃雷大隊在上海成立,原三野教導師參謀長孫公飛任大隊長兼政委,不久調李蘭森任政委,技術方面由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員曾國晟主抓。該大隊下設兩個掃雷中隊。
4月20日,掃雷大隊開始進行掃雷作業(yè)的訓練和準備。由于設備條件不匹配,進行了兩周的清掃工作,沒有任何成果。孫公飛回憶說:“艦員們在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普遍陷入煩躁,開始懷疑掃雷的設備和技術,竟然有陸軍人員脫光了膀子跳下江去摸水雷。在他們看來,像排除地雷那樣親手去挖出水雷,要比依賴機器設備更為可靠,結果可想而知。”
孫公飛認為,第一次掃雷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工具不精良:“帶出來的掃雷索陸續(xù)崩斷3根,唯一的收獲就是撈出的一塊飛機殘骸,割刀損傷證明曾經(jīng)多次接觸到水雷鋼索,但皆因刀具不是特種鋼材制造,導致雷索沒割斷,掃雷索反遭損毀?!庇需b于此,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員張愛萍作出了暫停掃雷的決定。
經(jīng)過周密調查研究后,5月初,海軍先后在吳淞口外圍的諸小島以南江面,打撈到水雷9枚。經(jīng)水雷教員盧煥章等專家解剖鑒定,確認系日本制造的“93”式觸發(fā)錨雷。根據(jù)這一情況,掃雷大隊馬上調整,專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準備。隨即,張愛萍建議封鎖長江口,但財經(jīng)部門的一些負責同志不同意,遂決定只設置水雷區(qū)域標志。
掃雷大隊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努力,終于在5月標出了雷區(qū)邊界,但上級仍然感到掃雷進展太慢。6月19日“伏虎號”觸雷后,上海市長陳毅忍不住打電話給張愛萍:“愛萍同志啊,你再不趕快掃掉長江口的水雷,我這個市長也沒法子當嘍!”周恩來也親自打電話詢問掃雷事宜,希望早日清除隱患。
為了更好地領導掃雷這場硬仗,8月20日,華東海軍領導機關由南京遷到上海,陳毅市長特批將號稱“遠東最大的軍營”的水電路522號,原侵華日軍陸軍裝甲兵司令部營房移交海軍使用,以示全力支持。
張愛萍和上海市委、各相關單位、華東財經(jīng)委共同協(xié)商決定,采取部分封鎖的政策,即對已確定的雷區(qū)基本封鎖,其余航道冒險開通。
與此同時,在中央的關心下,華東海軍獲得了蘇聯(lián)的援助。蘇聯(lián)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許多港口被德軍用水雷封鎖,抗水雷經(jīng)驗豐富。他們派來了專家,運來了MT-3新型掃雷具。
人民海軍開始突擊學習新型掃雷具的結構、原理和操作方法。在蘇聯(lián)專家的指導下,海軍將新購買的4艘步兵登陸艦及剛從國民黨軍繳獲過來的幾艘“聯(lián)”字號登陸艦改裝成掃雷艦。
蘇聯(lián)的掃雷設備也運抵上海后,掃雷大隊連夜安裝調試,并進行配套訓練。終于在9月20日前,做好了掃雷的一切準備工作。
9月21日,二次掃雷開始。張愛萍親自為掃雷編隊送行。由曾國晟和蘇聯(lián)水雷專家率隊出海,使用定深為6.7米的MT-3型掃雷具,先分別以大面積梯次隊形往返清掃、密集隊形清掃兩次,再以疏開隊形檢掃、清掃一次。在掃雷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于是增補了局部區(qū)域,擴大了掃雷范圍,很快便接連掃出水雷數(shù)枚。
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林遵在掃雷艦上布置任務。至11月11日,歷時20個晝夜,掃雷大隊勝利完成了對預定區(qū)域的全部清掃任務,長江航道宣告通暢。
1964年8月,美國以所謂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在北部灣遭到越南襲擊為借口,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北部灣事件”。隨后,擴大侵越規(guī)模,發(fā)動了對越南北方的武裝侵略,并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國南部沿海。
到1972年春,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戰(zhàn)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惱羞成怒的美國對越南發(fā)動了一場大規(guī)模水雷戰(zhàn)。
5月9日凌晨,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在白宮宣布:對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實施大規(guī)模的水雷封鎖。
1小時后,100多架美軍艦載機盤旋在越南北方海域,6艘海軍艦艇在海面上游弋。他們對越南海防、廣安等沿海地區(qū)進行轟炸和炮擊后,從40余架艦載機上投下了無數(shù)白色降落傘,每個傘上都吊掛著不同類型的黑色水雷。從5月9日開始,美軍把幾千枚水雷空投在北方各重要港口、航道、河口和東北群島的廣大海域,使越南的沿海港口成為死港,運送國外援越物資的艦船進不去,出不來。
在美國布設水雷的當天,越南駐中國大使緊急求見周恩來,代表越南政府提出請求中國幫助掃除水雷。
5月9日21時,周恩來在中南海緊急召見了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來光祖和海軍作戰(zhàn)部部長研究到越南掃雷問題。5月10日21時,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專門研究赴越掃雷問題。5月27日,毛澤東簽發(fā)了總參謀部《關于入越協(xié)助掃雷問題》的電報,批準首批在廣西東興待命的摸雷研究工作隊入越。
7月19日,毛澤東又在外交部、總參謀部《掃雷艇入越掃雷的行動計劃》上簽字:“同意入越。”
中國海軍共出動援越掃雷人員318名,先后分5批出國,共出動各種艦艇16艘,其中掃雷艇12艘、生活保障登陸艇3艘、海工修理艇1艘。
7月底,中國海軍掃雷艇隊第一批5艘艇,通過隱蔽航道,由越艇引航,先后到達海防港外,??吭谥袊涊喤?。
05號艇是中國海軍掃雷隊的無人駕駛的前導艇。這艘艇只適合在江河掃雷,但越南海防港航道寬、水深、浪大,美軍在這里采取的是高敏度和低敏度水雷混合布放手段,靠岸上遙控掃雷就行不通了。
怎么辦?前導艇出不去,掃雷隊就沒了掃雷“馬前卒”,回國改裝,時間來不及。關鍵時刻,水雷軍士長朱重濱建議:“如果派人到艇上去駕駛,不就可以隨機應變了嗎?”
明知這是冒險,但為了爭取時間,大家接受了朱重濱的建議,經(jīng)過試驗,上級批準了這一方案。
8月12日19時,05號掃雷艇奉命出航,首戰(zhàn)楠潮口。
楠潮口是海防港的咽喉,美軍在這里先后7次布雷。05號艇是中國艦艇研究院自行研制的“312”型遙控掃雷艇中較好的一艘,航速較高。但要對付美軍低靈敏度的MK-52水雷,掃除或引爆它,必須把艇的航速減到2.5至4節(jié)。如果艇的航速太高,就可能觸雷自傷。
如何降低掃雷艇的航速?大家苦思冥想,提出過幾個減速方案都沒有成功。后來新戰(zhàn)士劉一平從橡皮艇艉機受到啟發(fā),建議用30馬力的艇艉機代替主機做動力來減速。
30馬力汽油機推動40噸掃雷艇能行嗎?經(jīng)過反復試驗,掃雷艇的實際航速減到了實戰(zhàn)的要求。
05號艇進入雷區(qū)后,美軍一架鬼怪式飛機前來騷擾,在05號艇上盤旋,并俯沖投下4顆照明彈。艇上官兵全然不顧,繼續(xù)前進。
在05號艇急速轉向過程中,在艇的左后方20多米處,爆炸1枚水雷。當岸指接到引爆1枚MK-52水雷、人艇安全報告時,在場的中越兩國人員歡呼雀躍,共慶05號艇首戰(zhàn)告捷。
8月14日,中國海軍02號掃雷艇出海掃爆1枚MK-52水雷,人艇安全。隨后,04號艇、05號艇、02號艇都連續(xù)掃爆了MK-52水雷。中國掃雷隊幾天共掃爆5枚水雷,士氣大振。
9月2日,中國駐越使館武官處傳達了總參謀部發(fā)給掃雷隊的指示:美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中國掃雷艇活動情況,揚言要炸沉中國掃雷艇;掃雷隊要加強備戰(zhàn)和防空,隨時準備抗擊美軍來自空中和海上的挑釁。
根據(jù)總參謀部的指示,掃雷隊研究采取了措施。他們認為,中國艇雖小,對空、對海作戰(zhàn)能力不強,但不能在強敵面前示弱,只要發(fā)揮我軍小而靈活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掃雷進攻戰(zhàn),是可以回擊美軍的瘋狂挑釁的。
中國掃雷隊做了個大膽的計劃——讓05號艇打出去,深入到雙行標——20號標至0號標去掃雷。這一段雷區(qū),原分工由越方負責,但自越南412號艇觸雷后,無兵力在這里掃雷。這一打開“禁區(qū)”的計劃,獲得越南海軍司令部的支持。
一天晚上,05號艇乘著夜色隱蔽出航,04號艇救應。根據(jù)越方通報,當夜有5艘美軍驅逐艦在涂山外活動,敵機不斷在航道上空飛行。05號艇孤軍深入進行掃雷。河內時間20時引爆1枚水雷,到22時零5分,像連珠炮一樣連續(xù)引爆8枚水雷,其中MK-52水雷3枚。水雷爆炸,掀起巨大水柱,隨之傳來悶雷般的響聲。這是中國掃雷隊最輝煌的一次戰(zhàn)果。
1972年10月18日,越南海軍司令阮伯發(fā)來到文鎮(zhèn)中國掃雷隊駐地商談下一步作戰(zhàn)行動。他先祝賀中國05號艇一夜掃除8枚水雷的戰(zhàn)績。接著,他直截了當?shù)卣f:今天談的中心議題,是要集中中、越雙方現(xiàn)有兵力,對海防航道進行突擊掃雷,盡快開通楠潮口—龍州島的航道,并相繼開通龍州—蘭下灣、龍州—鴻基的航道,要求從當天晚上開始,兩周時間,月底大體完成任務。
中國掃雷隊領導與阮伯發(fā)在商談中,分析了航道安全情況和可能發(fā)生的問題,盡管危險很大,但表示當前開通航道是大局,風險再大,也要迎著上。
當時對中國掃雷隊來說,突出的問題是兵力不足,兩艘艇回國改裝,05號艇是江河海灣掃雷艇,又是汽油機作動力,外海風大浪高不能出戰(zhàn);兩條環(huán)圈艇在有MK-52的雷區(qū)處境危險。怎么辦?最后決定,05號艇打算開主機掃雷。據(jù)技術人員測算,05號艇開高速掃MK-52水雷,多數(shù)能在艇后20米處爆炸,雖未駛出殺傷半徑,尚可勉強作戰(zhàn),但有百分之幾的水雷將爆炸在艇后5米左右。這確實很危險,但中國掃雷隊迎險而上。
10月20日夜,中越聯(lián)合編隊迎著海浪,向0號標外進軍。05號艇像蛟龍一般,在01號指揮艇前面高速沖刺。他們采取S形掃雷戰(zhàn)術,在一個掃雷帶中,對航道上的水雷實施兩次攻擊。
截至11月25日,中越聯(lián)合掃雷隊先后在海防港航道上掃除水雷19枚,其中中國掃除16枚,越南掃除3枚。中國01號指揮艇繞過龍州島返回基地,沒有發(fā)現(xiàn)水雷。這就證明海防航道已經(jīng)具備了通航條件。
海防港開通后,被困在港內的各國商船自由自在地駛出港口,新到的各種商船又不停地進入海防港。
12月17日,經(jīng)過精心策劃的美軍對越南北方又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行動,已經(jīng)掃通的航道,又一次遭到美軍布雷封鎖。中國掃雷隊又展開了援越掃雷的第二次戰(zhàn)役。
1973年元旦,是越南戰(zhàn)爭停戰(zhàn)后第一個新年,但中國掃雷部隊一天也沒有休息。從1月1日到7日,先是12號艇取得掃雷開門紅,隨后是01、05、04、11號等艇連續(xù)掃爆7枚水雷,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2月5日,越南政府再一次宣布海防港正式通船,被封鎖的商船陸續(xù)出港。
1973年1月27日,《關于在越南結束戰(zhàn)爭、恢復和平的協(xié)定》簽字后,越南戰(zhàn)爭結束。當時在巴黎和談協(xié)定上有一條規(guī)定,美國要承擔清掃它在越南所布水雷的任務。為此,美國海軍組織了“掃雷特混艦隊”,由水雷作戰(zhàn)司令部麥考利海軍少將兼任該特混艦隊司令。
美軍出動直升機母艦、掃雷艦、導彈驅逐艦、登陸艦等各類艦船40多艘,直升機40多架,總兵力4700多人。龐大的艦隊在龍州島以南呈扇面隊形安營。1973年2月27日擺好陣勢,派直升機試掃一下。28日又偃旗息鼓。就這樣,美國人掃掃停停,拖到7月8日他們宣布“掃雷任務結束”。
3月初,越南海軍副參謀長阮作來到中國掃雷隊提出,究竟靠誰的力量來清除戰(zhàn)爭后果?不是美國,也不是某兄弟國家,而是中國和越南自己的力量。為此,越南作了新的安排:美國掃雷隊清掃外海,中國和越南的兵力負責清掃內海和各航道。
根據(jù)越南要求,中國派一個“312”艇分隊,越南出一艘環(huán)圈艇和一條高速艇,清掃勒苗水道。這條水道是成州通向鴻基的一條較大航道。據(jù)越南提供的情報,該航道美軍3次布雷380多枚,美方說布了48枚MK-42水雷。中國掃雷部隊進入陣地,做了現(xiàn)場勘察和周密計劃。
當時,在航道的南端有一支美國軍艦和直升機編隊,艦艇如林,飛機轟鳴;在航道的北端是中方小艇,威風凜凜,紅旗招展。兩軍遙遙相對,互相觀戰(zhàn)。
勒苗航道的掃雷作戰(zhàn),是中國軍隊同美國軍隊第一次“協(xié)同行動”。開始掃雷的第一天,中國51號艇7時30分開始作業(yè),6分鐘內掃爆2枚水雷。2天掃爆11枚水雷。美方的掃雷部隊,盡管氣度非凡,卻沒有掃出一枚水雷。這個場面,自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美軍幾個月的掃雷行動,總共才在邊沿區(qū)掃爆3枚水雷。
美軍對中國海軍的掃雷戰(zhàn)果也許不太服氣,他們在負責檢查中國海軍清掃過的雷區(qū)時,十分賣力,用直升機反復多次檢查,最后無可奈何地宣布:“中國人清掃得真徹底!”
至此,中國人民海軍歷時1年零3個月,全部完成援越掃雷任務,徹底粉碎了美國對越南的水雷封鎖。
1973年8月24日,中國掃雷隊班師回國。
20世紀70年代,人民海軍在柬埔寨湄公河進行了一場神秘的水雷戰(zhàn)。這是一場包括進攻性的水雷戰(zhàn)和掃除水雷的清道戰(zhàn)。先是布雷,后是排雷;布雷戰(zhàn)果輝煌,排雷一干二凈,讓美軍驚嘆不已。
1970年3月18日,以柬埔寨王家武裝部隊總司令兼總參謀長、內閣首相兼國防大臣朗諾為首的柬右派集團,乘西哈努克親王出國訪問之機發(fā)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親王的國家元首職務。美國策動和支持了這場政變,目的是為了控制柬埔寨,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在柬埔寨建立親美政權,摧毀柬越邊境地區(qū)的“越共庇護所”,從西部包抄越南南方人民武裝,試圖挽救在越南南方的敗局。
1960年袁毛澤東同賀龍在交談
政變發(fā)生后,西哈努克以北京為基地,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統(tǒng)一陣線和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號召一切愛國力量團結起來在柬埔寨開展武裝斗爭。紅色高棉——柬埔寨共產(chǎn)黨加入了民族團結政府,一場轟轟烈烈的抗美救國戰(zhàn)爭很快在柬埔寨全面展開。
1970年5月20日,毛澤東發(fā)表“五二0聲明”,題為《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力支持以西哈努克親王為代表的王國民族團結政府的抗美救國戰(zhàn)爭。
朗諾政變成功后,在美國經(jīng)濟、軍事援助和軍事顧問團的支持下,向越共及柬共發(fā)起猛烈進攻,結果慘敗而歸。1974年6月,柬方作出了解放首都金邊和進行全國決戰(zhàn)的決定。
在圍攻金邊的戰(zhàn)役中,中國支援了一批“沉五型”水雷。這種水雷是一種模塊化水雷,采用次聲和水壓復合引信,是一種非常難清掃的水雷。這種先進的水雷剛剛研制生產(chǎn)不久,當時中國海軍還沒有裝備。
在圍攻金邊的戰(zhàn)役中,中國海軍沒有直接參加布雷,而是指導布放“沉五型”水雷。這次布雷被用來封鎖朗諾集團叛軍湄公河的水上運輸。
《解放軍海軍水雷戰(zhàn)記》記載,這次指導柬方布雷作戰(zhàn),中國海軍采取了相當特別的一種布雷手段。中方調用了一名水文學家參加計劃,將湄公河水面下各種暗流分布和流速測量出來,做成全流域的水文地圖。因為“沉五型”水雷是分體的,有一個帶定時器的浮箱,中國海軍人員就根據(jù)水文資料,定好定時器,從上游游擊隊控制區(qū)將水雷漂流而下,到預定河段定時器操控浮箱灌水,水雷就沉底待發(fā)了。
水雷的布防極為隱秘,對方難以防備。水雷雖然漂流而下,卻沉底才開始工作,避開了二戰(zhàn)后禁止在內河使用漂雷的國際慣例。這次一共布設了30枚水雷,炸沉了對方10艘船舶。這些被炸沉的船舶有用登陸艇改裝的運輸艇,有排水量在二三百噸的小型貨船,有17人被炸死,30余人被炸傷,水雷戰(zhàn)成效顯著。
封鎖中,朗諾集團叛軍對水雷束手無策,只好請求美國援助排雷。美國派出掃雷部隊支援朗諾政權清掃水雷,但沒有取得任何結果。水雷的攻擊完全封鎖了湄公河水道,切斷了湄公河的運輸,金邊朗諾政權不得不靠美軍空投過日子,這樣就加速了金邊城內的崩潰。
戰(zhàn)后,中國又幫助柬埔寨清掃湄公河水道。中國海軍使用魚雷快艇投放深水炸彈清掃水雷,采用魚雷艇定距投放深水炸彈引爆水雷,湄公河的水雷被全部清理干凈。
1997年12月29日,廈門灣海域悶雷聲聲,巨浪沖天,沉睡在水下半個多世紀的水雷一枚枚被引爆。
廈門灣歷史水雷區(qū)主要分布在廈門港主航道青嶼水道兩側。20世紀30年代中期,國民黨軍在廈門灣入口處青嶼附近海域布設了大量鐵質磁性水雷,以防衛(wèi)日軍。廈門淪陷后,日軍撤退時,又在廈門港投放了不少水雷。
20世紀40年代末,英國海軍在該區(qū)域標注了“疑存雷區(qū)”的海上標志,半個多世紀以來,航船都是繞道而行。雖然經(jīng)過60多年的海流和地質變化,水雷已陷入海底泥沙之中,水雷的引信大都失效,但一旦受到船只拋錨等外力的作用,仍可以引起爆炸?!耙纱胬讌^(qū)”嚴重威脅著來往艦船和漁民的生命安全,阻礙了廈門港的航運發(fā)展。
1997年6月20日,海軍東海艦隊接到廈門市政府清除水雷的求援。他們堅決地受領了任務,于8月10日派出了一支精兵強將組成的掃雷分隊進駐廈門灣排雷作業(yè)現(xiàn)場。
海上掃雷首先要掃海尋找到水雷。廈門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距離最近處只有幾千米。廈門灣既是商港,又是漁港,當?shù)貪O民設置在水下的流崗、網(wǎng)柱和過往船只丟失的鐵錨比比皆是,給掃海探雷帶來了很大困難。
1997年8月15日8時,掃雷分隊負責人楊丁飛下達了掃海命令。一只只用鋼纜連接的掃海器和用纜繩串起來的紅色浮筒分別從兩只掃雷船上拋入海中,浮筒順流而下。相隔850米的兩只掃雷船各牽住鋼纜一端呈弧形并駕齊驅,開始掃海。海上掃雷掃水上浮雷容易,掃海底淤泥下的藏雷難度大。廈門灣水雷既無雷型記載,又無布雷圖,尋找沉入海底幾十年的水雷猶如大海撈針。
兩艘掃雷船劈濤斬浪在波峰浪谷中艱難地探測著,船體單向搖擺達40度,幾乎所有官兵都開始嘔吐,但每天仍要堅持10多個小時的海上作業(yè)。
一天又一天,在26平方公里的“疑存雷區(qū)”,兩艘掃雷船船犁海耕了3個多月,完成了634條測線,并對重要可疑點進行了反復探測。經(jīng)人工判讀和計算機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終于在廈門灣海底泥面下面尋找到15顆水雷。
排雷任務更加艱巨。開始有人提出“起雷排除法”:先用高壓水槍清除水雷附近的淤泥,再用吊機將近一噸重的雷體吊離到安全地帶引爆。然而,使用高壓水槍隨時都有觸發(fā)水雷爆炸的危險,而且工期長,費用高。最后經(jīng)過反復比較論證,決定采取水下爆破的方法進行排雷,利用炸藥爆炸瞬間產(chǎn)生的強大沖擊波和震動摧毀或引爆水雷。
1997年12月29日10時許,1101號掃雷船裝載著TNT乳膠炸藥和許多裝滿黃沙的麻袋緩緩駛近3號水雷。11時18分,一包系著紅色圓浮標的炸藥從吊車上緩慢沉入海底,掃雷船換了一個角度,投入第二包炸藥,先后投入海底五包炸藥。之后,潛水員潛水查看5包炸藥位置是否按設計呈現(xiàn)梅花形,之后接好導爆管,潛水員回到掃雷船駛到安全海區(qū)。13時50分,掃雷船引爆炸藥,一聲聲沉悶的爆炸聲響起,爆炸掀起了幾十米高的水柱。海面平靜后,經(jīng)掃雷船測定該雷區(qū)磁異常消失,首次爆破掃雷成功。
至1998年1月12日,經(jīng)過4個多月的艱苦奮戰(zhàn),掃雷官兵頂風戰(zhàn)浪,不畏艱險,出色完成掃海測雷面積32.98平方公里,排雷面積26.42平方公里,清掃殘留在水下的流網(wǎng)、漁柵和鐵錨480個,新發(fā)現(xiàn)暗礁5個,測定并排除水雷15枚,徹底消除了廈門灣半個多世紀的雷患,為海軍掃雷部隊的史冊又增添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