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勇
(濟寧學院 社會科學部,山東 濟寧 273155)
中國傳統(tǒng)家訓是儒學深入家庭的表現(xiàn)形式,它以儒學為理論基礎(chǔ),推動儒學在基層的傳播與創(chuàng)新,使儒家思想從廟堂之高轉(zhuǎn)入江湖之遠,并在社會中發(fā)揮教化與規(guī)范作用,為構(gòu)建與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tǒng)家訓根植于家庭,立足于基層,屬于民間文化,儒家思想是傳統(tǒng)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官方思想,是國家治理、社會規(guī)范的指導思想,屬于精英文化。傳統(tǒng)家訓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將儒家倫理變?yōu)榧彝サ赖?,使儒家思想更能貼近百姓生活,精英化的儒學通過家訓從書齋走向社會,經(jīng)過進一步地的吸收和轉(zhuǎn)化,內(nèi)化為民眾的個人意識和自覺的道德追求,形成家庭色彩濃厚的民間文化,傳統(tǒng)家訓為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聯(lián)系與交流架起一座橋梁。
儒學獨尊的地位確立后,解說儒家經(jīng)典的人愈來愈多,儒學變得高深莫測,成為高山流水的精英文化,儒學通向民間的道路被阻隔,而儒學又不能棄之不用,必須開辟蹊徑,將之流傳大眾,遺給子孫,家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將儒家文化普及到下里巴人,實現(xiàn)了精英文化向民間文化的下移。
儒家思想特別重視倫理秩序,這一規(guī)范幾乎在所有的家訓中都有所體現(xiàn)。傳統(tǒng)家訓致力于將儒家的高雅文化變成家庭的通俗說教,對儒學艱澀難懂的語言加以解釋,使之通俗易懂,掃除精英文化下移的壁壘。如顏之推在家訓中對孔子“奢則不遜儉則固”的解釋,就是將儒家精英的需求變成了普通百姓的要求,其《顏氏家訓》言:“孔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奢則施,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chǎn);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yè)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jié)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盵1]再如薛瑄在家訓中對儒家“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倫理而已”的闡發(fā),就是將精英思維變成家庭思想,《其誡子書》言:“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倫理而已。何為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五者之倫序是也。何為理?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于倫理明而且盡,始得稱為人之名,茍糾倫理一失,雖具人之形,其實與禽獸何異哉?”[2]
在道德的行為模式上,儒家確立了推己及人、待人如待己的原則。傳統(tǒng)家訓將忠恕之道當做人際關(guān)系的原則,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正人正己,推己盡己。這是儒家思想精英文化中君子原則的道德標準,這個標準經(jīng)過家訓的演化、演繹成為家庭成員的做人守則。范純?nèi)试诩矣栔凶苑Q平生所學得“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盡,因此以忠恕戒子弟,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別人寬容,其《戒子弟言》言:“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茍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賢地位也?!盵3]方孝孺在家訓中強調(diào)不能只顧自己享受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其《家人箴》言:“己之溫,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艱?!盵4]
在道德的價值取向上,儒家確立了個人服從整體的規(guī)則。傳統(tǒng)家訓在家庭道德原則中,將家庭利益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確立了先國后家再自己的利益順序,這是儒家整體思想的反映,也是精英文化大局意識的體現(xiàn),它通過家訓成為家庭成員的道德操守。許相卿在家訓中告誡家庭成員要以保國安民為己任,其《許云邨貽謀》言:“士幼而績學業(yè),以堯舜君民為志。壯而入仕,固當不論崇卑,一以廉恕忠勤、報國安民為職,持此黜謫何愧?如或貪酷阿縱,負國辱家,貴顯只重罪愆,合宗告祠削譜,勿齒于族?!盵5]孫奇逢在家訓中告誡家庭成員要以家國利益為重,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損害國家、家庭利益的行為,其《孝友堂家訓》言:“示應試諸子孫曰:涿州史解元家,子弟赴試,老者肅衣冠設(shè)席以餞,命之曰‘衰殘門戶,賴爾扶持’,今老夫所望于爾輩扶持者,又不專在此也。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盵6]
精英文化通過家訓的詮釋,由高深的道理變?yōu)橥ㄋ椎纳?,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入尋常百姓家,進而走進普通人的心中。儒家思想提倡儉以養(yǎng)德,精英文化因而重視節(jié)儉意識,這種意識非常適合大眾需要,所以很多家訓提出各自的節(jié)儉思想和不同的節(jié)儉方式,精英文化的儉德走入千家萬戶。如司馬光在家訓中提出生活所用以稱家之有無為量,其《涑水家儀》言:“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分之以職,授之以事,而責其成功。制財用之節(jié),量入以為出,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兇之費,皆有品節(jié)而莫不均一。裁旨冗費,禁止奢華,常須稍存贏余,以備不虞?!盵7]再如朱柏廬在家訓中提出平心忍氣、量力舉事、節(jié)衣縮食三個節(jié)儉途徑,其《朱子治家格言勸言》言:“儉之為道,第一要平心忍氣。一朝之忿,不自度量,與人口角斗力,構(gòu)訟經(jīng)官。事過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第二要量力舉事。土木之功,婚嫁之事,賓客酒席之費,切不可好高求勝。一時興會,所費不支,后來補苴或行稱貸,償則無力,逋則喪德。第三要節(jié)衣縮食。綺羅之美,不過供人之嘆羨而已,若暖其身,布素與綺羅何異?肥甘之美,不過口舌間片刻之適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肥甘何異?人皆以薄于自奉為不愛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養(yǎng)生也?!盵8]
可見,傳統(tǒng)家訓對儒家思想的闡發(fā),使精英文化下移到普通家庭中,被家庭成員接受和遵守,影響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也影響了社會秩序與風氣。精英文化滲透到民間文化的最小的細胞中,經(jīng)過不斷融進,有的已經(jīng)變成了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從而實現(xiàn)了精英文化進入尋常百姓家的目的。
家訓結(jié)合社會生活實際,將流于社會上層的精英文化,以靈活易懂的方式嫁接到民間,這種結(jié)合實際的現(xiàn)身說法,感人之力至深,使民眾更容易接受,因而使民間文化承接了精英文化的下移。
民間文化要想攀仰精英文化,并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其落地生根,家訓就很好地實現(xiàn)了這一功能。傳統(tǒng)家訓將精英文化變得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然后為普通人吸收這種文化開辟了一條途徑,并在其間扮演著教科書的角色,這部書脫胎于精英文化,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精英文化,它身上散發(fā)著民間文化的氣息,已經(jīng)屬于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如孔臧在家訓中用儒家勤奮觀教育兒子,為通俗易懂,以水滴石穿、蠹蟲穿木為喻,說明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的道理,家庭色彩很是濃厚,其《戒子書》言:“人之進退,唯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霤至柔,石為之穿,蝎蟲至弱,木為之弊。夫霤非石之鑿,蝎非木之鉆,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9]再如彭端淑在家訓中為教育子侄堅定求學意志,以四川兩個和尚朝南海的故事作比喻,生動形象地論述了難與易、聰明與昏庸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并指出難與易、聰明與昏庸都是可以轉(zhuǎn)化的,轉(zhuǎn)化的條件就是人們的主觀努力,以此勉勵子侄勤學上進,感情色彩也很濃厚,其《為學一首示子侄》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徽咴唬骸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枧c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盵10]
家訓編撰的時候,不像窮經(jīng)為生的人那樣,尋章摘句,穿鑿附會,而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將儒學通俗化,極力使經(jīng)典通曉易知,以便理解記憶。家訓注重以事證理,先以簡潔的語言闡明儒學義理,再結(jié)合具體事例證明其正確性,使家庭成員能夠明白易懂,這也使儒學要義能夠為家庭成員尤其是讀書較少的女子便于理解和接受。柳玭在家訓中告誡子孫要有家風、守家法,就以先祖柳公綽為例,通過其家居生活的點點滴滴,教育家庭成員以此為榜樣,家庭色彩十分濃厚,其《柳玭家訓》言:“先祖河東節(jié)度使公綽,在公卿間最名,有家法。中門東有小齋,自非朝謁之日,每平旦轍出小齋,諸子皆束帶,晨省于中門之北。公綽決私事、接賓客,與弟公權(quán)及君從弟再會食,自旦至暮,不離小齋。燭至,則命子弟一人執(zhí)經(jīng)史,躬讀一過,訖,乃講議居官治家之法,或論文聽琴,至人定鐘,然后歸寢,諸子復昏定于中門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嘗一日變易?!盵11]106楊繼盛在臨終遺言中以淺顯直白的語言告誡兒子與姐姐和睦相處,娓娓道來,充滿著家庭親情,其《楊忠愍公遺筆》言:“你姐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后若富貴便罷,若是貧窮,你兩個要老實供給照顧她。你娘要與她東西,你兩個休要違阻,若是有些違阻,不但失同胞之情,并使你娘生氣,又為不友,又為不孝,記之,記之。”[12]221
傳統(tǒng)家訓,立足平常生活,語言樸實,道理淺顯,擯棄空洞的說教,散發(fā)著鮮活的生活氣息,容易懂,容易學,容易做。朱仁軌在家訓中闡發(fā)謙讓思想,以讓路讓田作比,言簡意賅,寓意深刻,易于理解,其《誨子弟言》言:“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盵13]楊繼盛在家訓中闡發(fā)節(jié)儉之義,從衣服、飲食入手,語言樸實,貼近生活,其《楊忠愍公遺筆》言:“衣服要樸素,房屋休高大,飲食使用要儉約。休要見人家穿好衣服便要做,住好房屋便要蓋,使好家活便要買,此致窮之道也?!盵12]220于成龍在家訓中闡發(fā)孝的理念,語言直白,情真意切,感染力強,其《于清端公治家規(guī)范》言:“孝為百行之原。父母生兒,能有幾個身顯榮親的?就是力田、貿(mào)易、肩挑負販者,皆可隨分養(yǎng)親,但要把父母時時刻刻放在心里。讀書明理者,以養(yǎng)志為先,愚夫俗子,亦勉力養(yǎng)其口體,依依膝下,始終孺慕。如有不孝,族人公罰?!盵14]
傳統(tǒng)家訓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為精英文化注入百姓氣息,通過家庭成員對家訓的遵守履行儒家的道德要求,其實也就跟隨了精英文化的步伐,通過把家庭成員打造成道德君子的方式把個體輸送進精英階層中,這是民間文化積極融入精英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如儒家仁義的思想,這是精英文化的核心,同樣也是民間文化的追求,傳統(tǒng)家訓為二者的貫通不斷地穿針引線。傳統(tǒng)家訓強調(diào)儒學的重要性及對道德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提出道德修養(yǎng)的具體方法,以此培養(yǎng)家庭成員的君子風度和淑女典范。柳玭在家訓中指出儒學為道德之源,其《柳玭家訓》言:“不知儒術(shù),不閑古道,懵前經(jīng)而不恥,論當世而解頤,身既寡知,惡人有學。余自幼奉嚴訓,實自懇剋,不敢以資冒明進。分為州邑冗吏,未嘗以一言求伸于公卿間。今優(yōu)游清切,乃逾心期,至于披閱墳史,研味秘奧,猶惜寸陰,不知老之將至。噫!君臣父子之道,禮樂刑政之規(guī),在于儒術(shù),是乃本源?!盵11]108陸九韶在家訓中指出孝悌忠信的道德培養(yǎng)離不開儒學經(jīng)典,并以儒家的要求培養(yǎng)家庭成員的德行,其《居家正本制用》言:“古者生民,八歲入小學,至十五歲,各因其材而歸之,四民秀異者,人大學而為士,教之德行。愚謂人之愛子,但當教以孝悌忠信,所讀須六經(jīng)、論、孟,明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節(jié),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黨,以接鄰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際。”[15]
可見,以儒家思想為奠基的精英文化通過家訓的形式變?yōu)槊耖g的萬家燈火,家訓在承接精英文化的時候,并非全盤照搬,而是不斷地吸收、消化,將高雅之堂的精英文化通過長輩的諄諄誘導、兄長的殷殷叮嚀表達出來,對家庭成員進行思想的引導,具有親和力,通過家訓的熏陶,精英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發(fā)展為民間文化。
綜上所述,傳統(tǒng)家訓是精英文化下落和民間文化提升的渠道。一向被視為高雅文化的儒學正是借助于家訓這座橋梁才得以走入尋常百姓家,影響民眾的生活,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體現(xiàn)了精英文化向民間文化的滲透。家訓遵循著儒家的價值觀,將精英文化嫁接到民間,在家庭這個基層細胞里建立儒家的道德要求,進而形成良好的家風,使家庭風氣、社會習俗符合精英階層的要求,體現(xiàn)了民間文化對精英文化的承接。
因此,傳統(tǒng)家訓以儒家思想為指導,體現(xiàn)著儒學的價值觀,推動儒學的普及和傳播,并根據(jù)社會實踐需要做出調(diào)整,推動儒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它善于運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傳播高雅文化的內(nèi)容,將精英文化下移到基層大眾,形成豐富的民間文化,建立起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互動機制,是連接精英文化與民間文化的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