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主要是講授與接受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中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要深化課堂改革就要打破這種僵化的模式,架構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獨立探究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意識。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任何科目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不需要教,學習者在學習中自己摸索、辨析、歷練,從而取得自主收獲知識的技能?!备咧姓Z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全員參與、張揚個性、百家爭鳴,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講課平鋪直敘,導致語文課平淡乏味,不能激發(fā)學生品鑒文字的欲望,培養(yǎng)其主體意識根本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要強化探究性學習,加強高中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性學習就是探究者圍繞創(chuàng)設的問題展開探究,在探究中積極主動探尋問題的本質(zhì),逐步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深層次的見解,甚至推陳出新。與接受性學習不同的是教師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引導他們獨立、快速地搜集有效的文本信息,并及時處理和篩選語言信息,增強學生的主體和探究意識。
如散文《江南的冬景》,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江南的美麗圖畫,引導他們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筆者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首先布置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接著小組間進行討論和探究研讀,嘗試用精煉的詞語概述出文本中描繪的四個畫面,并找出每幅畫面所描繪的景物有哪些,總結出畫面的特點,讓學生初步領略江南冬天美麗的景色。接著引導小組派代表誦讀展示,并且思考作者描寫這些優(yōu)美畫面時運用了哪些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受?最后利用PPT展示拓展訓練,借鑒刻畫景物的描寫方法,展開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寫寫故鄉(xiāng)的冬景。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美、欣賞美、探究美,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
在高中語文課上,有不少教師將課堂安排得滿滿當當,唯恐遺漏掉一個知識點。這種高強度、大容量的課堂使得學生變成一個看客,成為課堂的俘虜,缺少獨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機會。而高中語文課本有不少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很多看似淺顯的語言卻蘊含了深厚的意蘊。要真正理解這些內(nèi)容,教師就需要給學習者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沉下心,自主地思考和探究,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次的思想和含義。
如教學李清照的《聲聲慢》,“愁”這個字貫穿了整首詞,字里行間都是悲愁,然而全詞看來沒有一個“淚”字,只是詞的下闋的最后寫了一個“愁”字,學生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全詞滿滿的愁緒,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這就需要教師留足時間引導學生體味詞中由晚來的風、南飛的大雁、梧桐細雨、滿地黃花等意象營造的凄冷氛圍,也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近易安居士,想象當時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此情此景,進而更好地揣摩詞人當時的凄涼心境。準確品鑒詩歌離不開知人論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網(wǎng)絡資源,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家事國情,以此幫助學生深入文本。教師在講解時不能越俎代庖,需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還可引導學生從借景抒情、妙用疊詞等多種寫作手法,甚至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多方位地探究問題,挖掘自身的內(nèi)在審美潛力,增強探究自信心,體會詩詞的深意,從而和作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教育最終的使命就是讓他們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彼械膶W生都有自身的優(yōu)點,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因此要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就需要特別關注學習者的個性特征,重視他們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高中語文主體性閱讀教學是基于學生的獨特感受來構建知識,教師要結合語文課堂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引導他們產(chǎn)生不同角度的感受。
如教學楊絳的《老王》,這篇散文敘述了一個社會最底層有著淳樸、善良本性的人力車夫的不幸遭遇,為了更好地細細研讀文本,收獲自己的閱讀感悟,筆者創(chuàng)設了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老王的命運和他的為人;尋找最能觸動你的情節(jié),并談談被觸動的原因;理解作者的不安和她的愧怍;和自己進行對話,學會關注我們身邊的“老王”。學生在初步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之后,筆者讓他們從老王拓展到自我內(nèi)心的感想,從而更好地觸動了學生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在學生那里誕生了許許多多“我”心中的“老王”。藝術作品的魅力就在于能夠于無形中影響人的情感,熏陶人的心靈??傊?,教師在課堂上應引領高中生與作品進行心靈的對話,尊重他們獨特的體驗,從而更好地完善學生的心智。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者的主體意識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獨特性的閱讀體驗,給他們留足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耐心細致地引領學生在探究性閱讀中逐步加強主體意識,真正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