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源
(江西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作為社會交往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際交往是人們個人幸福感提升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途徑。大學階段是學生處于從校園邁向社會的重要過渡時期,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互聯(lián)網等技術的興起,大學生在寢室生活、學習的時間遠遠超過其它場所。宿舍生活對于大學生個體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地攀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宿舍成員個體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密切關系。
對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概念,專家學者們所持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學者莊國波人為,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是指宿舍成員在共同生活和學習中以精神為主要內容,以思想、知識、語言、情感為媒介交往過程中形成的關系。[1]
大學生除了在宿舍休息所需要的7-8小時之外,另外還有5-6小時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通過分享最近的見聞、學習與考試信息、社團信息以及情感信息,在交往的過程當中逐漸了解彼此,并相互產生影響。
從已有研究成果來看,對于大學生總體的宿舍人際關系研究比較少。但是,近年來大學生宿舍發(fā)生的各類因人際關系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各類刑事案件愈來愈受到媒體的關注,如“馬加爵事件”“復旦投毒案”等諸多宿舍人際關系失序案例。這些都反映出關注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問題在調適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過程中的必要性。
1. 特殊性。很多大學生都是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離開家長,離開自己的親友圈,融入到一個陌生的新環(huán)境,開始過大學集體生活,寢室成員來自全國各地,文化背景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往往會導致彼此之間產生不同的認知,加之宿舍成員之間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大家從各地聚集在一起,可能會因為個人的作習時間、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摩擦。同時,這一群體正處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在認識到差異的同時往往也具備有包容性,彼此之間的包容性也使得大家在相處的過程中即便存在矛盾,卻也是和諧的。
2. 繁雜性。大學時期是人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大學生是充滿個性的群體。所以,相處時難免會產生摩擦與沖突,其復雜性具體體現(xiàn)在大學生群體的多樣性,男女宿舍、不同年級宿舍間的不同矛盾和沖突,也會產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組建不同的負責部門來處理這一問題。
3. 潛伏性。大學生宿舍的人際關系往往由于不同個性之間的摩擦,因此可能會引發(fā)出諸多潛在的問題。當大學生之間出現(xiàn)溝通障礙,認知差異以及人格缺陷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劇烈的沖突。一些細節(jié)上的問題會由量變進而產生質變,久而久之,一些諸如“不當?shù)臅r間打電話”“不小心碰到別人的東西”等行為會影響宿舍成員之間的相處,而此類問題會造成的危害同時又是不得而知的,問題何時會爆發(fā),問題爆發(fā)之后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具有潛伏性與未知性的,同時此類問題的危險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主要有個體之間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人格特征以及價值觀等。這些方面的巨大差異往往會導致宿舍成員之間不同程度的矛盾,最終導致互相誤解、反感以及厭惡。宿舍人際關系是一種歸屬感非常強的人際關系,很多學生往往都把宿舍當成是一個“家”。他們希望能在宿舍里獲得和在家一樣的溫馨,大家在一起生活、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大學生的需求發(fā)展正處在社交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既是社交需求的充分體現(xiàn)也是尊重需要的滿足條件。
團體心理輔導主要是指以團體形式,由專業(yè)人士運用心理學知識、方法與技術來解決大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對大學生人群進行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有助于大學生在以宿舍為單位的人際交往團體之中,更好地了解自我,發(fā)掘自我。其具體作用表現(xiàn)如下:
1. 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改正不足,完善自我。在進行團體輔導的過程之中,通常是針對具體的個體進行詳細的輔導。大學生在了解彼此之間的優(yōu)勢和劣勢的時候,能夠從其他人身上學習與借鑒相應的品質。從而使每一位同學在完成自己目標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我,而在此過程之中,個體的從眾心理也會使得個體朝著他人優(yōu)秀的方向不斷努力,進而使自己變成符合要求的一個團體成員。
2.有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團體意識,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一個具有自我中心主義的人在與他人的相處過程之中,往往不尊重他人,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樣的大學生在宿舍的人際交往的過程之中難免會碰壁。所以,運用心理學中專業(yè)知識和技巧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的輔導有助于他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和認知自己,從而培養(yǎng)一個學生的同理心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從馬斯諾的需求理論來看,當一個人滿足了基本的物質與生理需求之后,只有獲得了他人的尊重,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當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后,在追求自我個性的同時也能夠尊重他人,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滿足感。團體心理輔導是建立在滿足成員自身需要的基礎之上,進而充分地去尊重他人。
3.有助于大學生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增進友誼和了解。施拉姆將人際傳播模式闡釋為一個循環(huán)模式,強調人際溝通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成員之間的溝通從傳者到受眾,是一個環(huán)狀的循環(huán)過程,每一個人既是傳者又是受眾。團體心理輔導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雙向的傳播,進而讓大學生在宿舍相處的過程之中能夠更加地融洽,和諧的宿舍環(huán)境能夠使得大家的交流變得更加的有愛,一個宿舍里的環(huán)境是相互關愛并且彼此關心,有利于彼此之間的成長,只有彼此相互交心才能達到一種融洽的狀態(tài),才能在經歷之中懂得關心他人,相互成長。
4. 有助于幫助更多的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大學生來說,上大學是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以及父母,游子出門在外,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在沒有處理好孤獨感的情況之下,大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進而變得孤僻,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是需要專業(yè)的團體心理輔導進行專業(yè)指導。然而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是,有些高等學校因為學生人數(shù)多而帶來管理上的不便,同時團體輔導的師資嚴重不足,資源缺乏,稀缺的資源卻有大量的需求,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供需不協(xié)調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的矛盾。
5. 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宿舍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團體動力學原理有一個著名的場論,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場,因此會受到彼此之間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會隨之受到影響,這一理論突出強調了個體與團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團體會影響個人,在個人實現(xiàn)自我目標的過程當中,團體的氣氛會對個人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團體心理輔導對有助于大學生宿舍提高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目標,并為之奮斗。大學生的宿舍凝聚力能夠推動個人的發(fā)展,團結合作能夠使大家為更好地交流情感,達到真誠溝通是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之一。宿舍之間的室友雖然是朝夕相處,但是大多數(shù)的交流也多流于表面,深層次的溝通有利于宿舍之間凝聚力的培養(yǎng),只有交流的效果越來越好,才有利于宿舍間各成員的心理發(fā)展。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輔導能夠使大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的緩解,能夠使大學生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能夠使得大學生在此過程中忘記一些負面情緒,在思考和行動的過程當中,能夠使得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之中,進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個人的目標。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的必由之路?,F(xiàn)將研究團隊使用團體心理輔導工具在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實踐舉措和實施方法總結如下:
1. 參與式實戰(zhàn)訓練。這是一種讓學生自主進入到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它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顯著區(qū)別就在于能夠有效地挖掘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得教育效果和目標得到較好的改善和提高。參與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平等、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教與學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以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合作式教學方法。[2]這里所談的參與式實戰(zhàn)訓練可以分為素質拓展、團體輔導兩種形式和方法。
一是素質拓展。素質拓展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具體要求也各不相同。素質拓展主要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讓宿舍成員之間的隔膜得到化解,從而達到宿舍成員間的關系得到改變,感情得到升華地目的。大學生們在素質拓展活動中增進了友誼,加強了交流,鍛就了積極上進的學習態(tài)度和健康活潑的生活情趣。換言之,創(chuàng)造宿舍成員之間的持續(xù)有效的人際交流、溝通成素質拓展類活動的主旋律。具體來說,素質拓展的作用包括促進大學生人際關系之間的坦誠、包容、自我控制以及相互理解。
二是團體輔導。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參加團體訓練一年后的人際交往能力出現(xiàn)了顯著性改善,訓練后的交往能力明顯好于訓練前?!保?]團體心理輔導是在既定的時間、既定的地點,以某一個宿舍集體成員為對象,開展實施的各種對話、游戲等形式的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工具和形式非常豐富,要有效融入宿舍情境、宿舍話題,就要求高校心理輔導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根據(jù)不同大學生的特點、不同宿舍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以及交流,從而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有價值的團體輔導教育類型。
2. 體驗式實戰(zhàn)訓練。通過體驗式的實戰(zhàn)訓練,學生可以在某一預設的人際交往情境和實踐當中獲取真實的感受與體會,并進行檢驗和運用。陶漫、胡文靖提到:“體驗式教學有利于活動過程中優(yōu)化人際關系,在互動中級或團隊精神。”[4]體驗式教學可以設計一系列人際交往的游戲,讓大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游戲活動,真正體驗在游戲中所經受的各種境遇、挫折經歷、人際關系障礙等問題的從爆發(fā)到修復過程,使大學生宿舍群體從具體的實踐經歷當中體驗整個過程中的心理邏輯和感情線索,并真正的認識到人際關系對于人生的價值。
3. 咨詢式實戰(zhàn)訓練。咨詢法是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困惑和困難給予解答和幫助,或者提供方法的建議。[5]咨詢式實戰(zhàn)訓練是指運用咨詢法來解決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中的失序與關系障礙,有助于幫助和提高大學生的為人處事和人際溝通技巧與本領。咨詢式實戰(zhàn)訓練是一種有針對性的訓練與輔導,通過開設交互式咨詢工作室的形式進而來組織與開展咨詢活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弱勢群體的咨詢,一類是戀愛群體的資訊。關于弱勢群體的資訊主要是指這類群體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受挫、失敗以及出現(xiàn)異常。往往會伴隨著各類的人際危機,對于個體的心理發(fā)展產生極大的不利,主要有焦慮、緊張、恐懼以及言語出現(xiàn)非理性,這一類的心理問題往往會導致個體的身心發(fā)展受到障礙,進而出現(xiàn)各類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癥、抑郁癥以及反應性精神病,有礙于正常的交流溝通。而對于戀愛式的咨詢,問題主要產生于單戀、暗戀、多角戀、網戀以及失戀等。這類的情感問題一定要大學生的身心成熟到一定的階段,但是作為正常的社會心理行為,在戀愛資訊過程當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因此在進行戀愛式咨詢過程之中,團體心理輔導應當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大學生懂得鑒別真實的愛情,能夠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
總體而言,我國高校目前團體心理輔導正處于萌芽階段,面臨著較大的供需不足。合理的應用好參與式、體驗式以及咨詢式等團體心理輔導工具和方法對于促進大學生群體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著積極意義,有助于推動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