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第十九小學 王明強
素質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合作學習法越來越受到小學教師的關注。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同,不僅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還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將簡要介紹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然后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閱讀是幫助小學生提升表達能力和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應當受到教師的重視。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選閱讀材料、采用合作學習法,可以達到開闊學生閱讀視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積極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探尋合作學習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的途徑,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充滿樂趣的,只有在充滿樂趣、活躍的環(huán)境下,小學生才有主動探究知識的動力。合作學習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遇到難題時,學生可以與自己的小伙伴討論,或是與其他同學一起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便改變了傳統(tǒng)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思考問題,久久得不到答案的狀況。學生在團隊中會有更加持久的閱讀動力,在與小伙伴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會得到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會在不斷吸收他人好的觀點的過程中得到不斷提升,思維的寬度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擴展。
在合作開展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要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原本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使下也會主動參與交流討論,這有助于學生打開心扉,促進學生與他人交流。為清晰地向他人表述自己的讀后感,學生必須尋找正確的組織語言的邏輯。在小組內(nèi)發(fā)言,學生還要應對小組成員的提問、質疑。因此,學生必須從文本出發(fā),找到自己所述內(nèi)容的依據(jù)。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從文本出發(fā)解讀故事的習慣,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為學生的日常寫作奠定邏輯基礎。
興趣是小學生閱讀學習的主要動力,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講解《蒙娜麗莎之約》一課前,教師可以先播放與介紹世界名畫有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世界名畫的價值,同時,引導學生了解《蒙娜麗莎》的作者達·芬奇的一生。在利用世界名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探究興趣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身邊的同學討論自己見過的世界名畫或者談一談自己對視頻中出現(xiàn)的名畫的看法。由此,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便會逐漸活躍起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由此萌發(fā)。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本文,可以達到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為營造古典、高雅的閱讀氛圍,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閱讀《蒙娜麗莎之約》時播放輕柔、舒緩的古典音樂,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
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的關鍵,教師在引導學生分組時既要考慮每個小組的數(shù)量、性別比例、組員的學習能力,還要考慮不同組員的具體分工。合作學習分組的基本原則是“以先帶后”,即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領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學習。因此,同一合作小組內(nèi)應當有學習能力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考慮到學生的性格會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產(chǎn)生影響,同一小組的男女生比例應當盡量均衡。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組內(nèi)還必須有一名領導者負責分配不同成員的任務,監(jiān)督學習進度。因此,教師至少要在組內(nèi)安排一名領導能力較強的學生。
合理分組的最佳效果便是小組合作學習氛圍濃厚、學習進度快。如在《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能會使用“分角色朗讀”這一教學方法。如果小組分配合理,組內(nèi)成員便能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開展閱讀學習,效率高的小組甚至可以保證每個組員都體驗一次角色扮演的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的組織能力有限,僅憑小學生的團隊能力可能無法達到教師期待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給予配合較好的小組適當獎勵,同時放大他們做得好的地方,鼓勵其他小組學習該小組的合作方法。這便給其他學生提供了可借鑒的模版,其他小組學習模范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會更加高效。
小學生組織能力有限,教師不能完全依靠學生的組織能力維持課堂進度。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各個小組適當指導,明確各個小組的閱讀探究方向。教師在明確各小組的閱讀探究方向時要“差異化”地對待各個小組,根據(jù)不同小組的閱讀特點制定不同的閱讀目標。
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時有不同的關注點,有的學生非常關注文章中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有的學生則更關注景物的變化,還有的學生喜歡閱讀中長篇小說、童話,因而更關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該故事中既有人物描寫,又有景物描寫,整個故事也處于發(fā)展的狀態(tài)。教師可以給不同小組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任務,如讓擅長總結人物特征的小組找出該童話中與描寫人物形象有關的語句,并探究這些語句塑造了何種人物形象,小組內(nèi)的不同組員要從不同角度闡述人物形象。
教師在指導學生合作閱讀時要更加關注閱讀探究的細節(jié),如尋找文中關于景物描寫的語句時,不能簡單地將故事場景總結為“冬天”“下雪”,而要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背后的含義。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童話中“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一句顯然有情感色彩。“星星墜落”“紅光”等景物都有更深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這些景物背后的含義。再如總結故事發(fā)展過程時,教師也要引導各個小組按照一定邏輯順序介紹,可以是時間順序,也可以是事件發(fā)展順序等,總結的語句中必須包含人物、時間、情節(jié)等要素。
評價環(huán)節(jié)即反思環(huán)節(jié),評價不是為了得出結果,而是為了引導學生改正閱讀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更高效地學習。
教師在評價學生表現(xiàn)時要以個人為單元,評價個人在小組內(nèi)的表現(xiàn)。盡量以書面或其他可記錄、可查看的形式體現(xiàn)對學生的評價,便于學生日后反思;還要以小組為單元,橫向比較不同小組的閱讀效果,找出不同小組存在的閱讀、合作問題,評價標準要多樣化、層次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評、互評,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小組內(nèi)各個成員互相監(jiān)督的作用。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的側重點應當有所不同。教師評價要側重于閱讀技巧、閱讀效果等層面的分析,學生評價則要側重對合作學習小組內(nèi)各個成員的課堂表現(xiàn)、溝通協(xié)調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合理應用合作學習法。教師要通過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將傳統(tǒng)的灌輸式閱讀教學法轉變?yōu)槿蝿招烷喿x教學法。學生通過與同學合作解決閱讀問題,其閱讀能力能夠得到不斷提升,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