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呂仁廣 楊勇 王博 陳廣東 劉成會
膀胱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腫瘤,我國男性膀胱癌發(fā)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1]。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和腺細胞癌,其次還有較少見的小細胞癌、混合型癌、癌肉瘤及轉移性癌等,其中尿路上皮癌最為常見,占膀胱癌的90%以上[2,3],其主要治療方法為經尿道電切術,術后輔以膀胱內灌注化療或免疫治療,但術后復發(fā)率非常高,為40%~80%[4],且絕大多數(shù)于術后1~2年內復發(fā)。這可能主要因其對常規(guī)的治療手段(如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等)敏感性較低所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腫瘤本身易復發(fā)及易于產生治療耐受。因此,深入探討膀胱癌的發(fā)病機制,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
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多基因參與、多步驟發(fā)展的復雜過程,一方面和細胞增殖或分化異常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異常有關,是細胞增殖與程序性細胞死亡平衡失調的結果。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即細胞凋亡過程,若促進凋亡基因的表達減少或抑制凋亡的基因表達增多,都將促使細胞惡性增生,導致腫瘤發(fā)生。PDCD4 和PDCD5 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兩種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小鼠正常肝臟中PDCD4 的表達水平最高,其次在睪丸、腦、肺、腎及脾,而在心臟和骨骼肌中表達水平較低[5]。在人類多種組織中PDCD4 均有表達,如結腸、肝、腦、肺、食管、腎臟、表皮、胰腺及卵巢等[6]。國外研究報道稱PDCD4 是腫瘤抑制基因,抑制腫瘤的轉化、進展及翻譯過程[7,8]。 研究發(fā)現(xiàn)PKB 是P13 信號傳導通路中重要的抑制因子,能夠調節(jié)PDCD4 蛋白的細胞亞定位。正常情況下,PDCD4 蛋白在細胞核及細胞漿中均有表達,而在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如營養(yǎng)條件下降或細胞發(fā)生惡性增殖時,PDCD4 蛋白可由細胞核通過其兩端的核輸出信號(NES)轉移到胞漿中,PKB 激酶在其胞核與胞漿的轉運中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9]。研究也同時表明,在人類50 多種組織中發(fā)現(xiàn)了PDCD5 mRNA 的表達,包括成年人的腎上腺、睪丸、心臟、胎盤和造血系統(tǒng)中,其在成年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胚胎組織。PDCD4 和PDCD5 均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這兩種因子現(xiàn)已成為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選取膀胱癌組織石蠟切片標本60 例和癌旁非瘤組織60 例,采用免疫組織化學兩步法檢測PDCD4 蛋白和PDCD5 蛋白在上述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尋找其在膀胱癌中表達的規(guī)律,并將PDCD4 和PDCD5 蛋白表達結果與膀胱癌的組織學分類、TNM 分期、組織學分級和轉移情況等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期尋找判斷膀胱癌侵襲性及估計預后可靠的分子標記物和抗腫瘤治療新靶點。
1.1 臨床資料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手術切除的膀胱癌組織及其配對的癌旁非瘤組織石蠟切片標本各60 例。其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齡27~79 歲,平均58 歲;其中尿路上皮癌42 例,鱗狀細胞癌10 例,腺細胞癌8 例;按TNM 分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Tis、Ta、T1)45 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T2 以上)15 例;按照組織學分級,高分化38 例,中分化17 例,低分化5 例;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伴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者6 例,無轉移者54 例。60 例與其配對的癌旁非瘤組織作為對照。所有患者術前未行放、化療及生物免疫治療,所有膀胱癌標本均經病理證實。
1.2 主要儀器與試劑石蠟包埋機(常州中威公司),組織脫水機(湖北孝感儀器廠),石蠟切片機(德國萊卡公司),水浴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微波爐(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冰箱(德國SIEMENS 公司),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華辰醫(yī)用儀表公司),移液器(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顯微鏡Olympus BX51(日本Olympus 公司),Image-proplus 顯微圖象處理系統(tǒng)(美國Media Cybernetics 公司),PDCD4 抗體和PDCD5 抗體(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uper Sensitive TM 即用型超敏免疫組化二抗試劑盒(巴傲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體稀釋液(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公司),PBS 和枸櫞酸鹽緩沖液(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公司),蘇木素、鹽酸酒精、80%乙醇、95%乙醇、無水乙醇、二甲苯、中性樹脂(腫瘤實驗室提供)。
1.3 方法將固定好的腫瘤組織經自動脫水機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超敏 法,以PBS 代 替 一 抗(PDCD4 抗 體、PDCD5 抗體)作為陰性對照。將石蠟切片置入60℃烤箱中烤片2h;石蠟切片置于二甲苯Ⅰ中浸泡20min;石蠟切片置于二甲苯Ⅱ中浸泡20min;100%乙醇中浸泡5min×2 次;95%乙醇中浸泡5min;80%乙醇中浸泡5min;雙蒸水沖洗5min×2 次;抗原修復:微波熱修復,0.01M 枸櫞酸鈉緩沖液(pH=6)1 000ml燒杯中放入600~800ml 枸櫞酸鈉緩沖液,蓋上鋁鉑紙,以免液體蒸發(fā)過多,高火至液體沸騰,放入塑料片架(內放片子),此時調成中火,維持5min×4次;微波修復完畢后,放于室溫自然冷卻(內盛塑料片架的燒杯從微波爐里取出),至少30min;PBS 沖洗5min×3 次;用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阻斷劑封閉10min,用于阻斷組織內可能含有的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封閉液室溫孵育5min,用于清除非特異性背景(注意:此步驟時間不能超過10min,并且根據(jù)實際情況,是否需要此步封閉);甩干切片上的多余血清(不要用PBS 洗);用抗體稀釋液稀釋一抗(PDCD4抗體、PDCD5 抗體)至1∶100,滴加到切片上,置入濕盒中放入4℃冰箱中孵育過夜(預實驗證明 1:100 濃度稀釋一抗,4℃過夜,染色效果較為理想);過夜后在室溫復溫45min;PBS 沖洗5min×3 次;用一抗放大劑室溫孵育10min,PBS 沖洗5min×3 次;用辣根過氧化物酶聚合物室溫孵育10min,PBS 沖洗5min×3 次(注意:辣根過氧化物酶對光敏感,應避光孵育);取30μlDAB 濃縮液到1mlDAB 反應物中,混勻后加到組織上,室溫反應5min 或根據(jù)顯色情況及時用PBS 沖洗終止反應(注意:稀釋液可4℃保存2 周);雙蒸水沖洗5min×2 次;蘇木素復染10s;用大量自來水充分沖洗5min;用1%鹽酸酒精洗2s;自來水沖洗返藍;雙蒸水沖洗5min;80%乙醇中浸泡5min;95%乙醇中浸泡5min;100%乙醇中浸泡5min×2 次;石蠟切片置于二甲苯Ⅲ中浸泡10min;滴加適當?shù)闹行詷渲诮M織上,蓋上蓋玻片封片;拍照,觀察。
1.4 陽性結果判斷所有免疫組化的切片分別由兩名未接觸過患者的病理專家獨立評分。PDCD4 和PDCD5 的表達以細胞核或細胞漿中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陽性,根據(jù)細胞陽性比例和著色強度綜合制定免疫組織化學半定量記分法推算二者的表達情況。
陽性判斷標準:①根據(jù)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數(shù)定為0~3 分,共四級(A 項):0%為0 分、<10%為1 分、10%~50%為2 分、>50%為3 分。②根據(jù)細胞染色深淺定為0~3 分,共四級(B 項):0 分為細胞核或細胞漿上無棕黃色顆粒,與背景無區(qū)別;1 分為細胞核或細胞漿上有淡棕黃色顆粒,高于背景底色,也明顯高于陰性對照;2 分為細胞核或細胞漿上有著色較清晰的棕黃色顆粒,介于強弱之間;3 分為細胞核或細胞漿上有大量的深棕黃色顆粒,陽性染色強。③判定標準綜合A 項+B 項判定方法定為四級標準:0~1 分為陰性(-);2~3 分為弱陽性(+);4~5 分為中等強度陽性(++);6 分為強陽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PDCD4 和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中表達陽性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而PDCD4 和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中表達染色結果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Spearman 等級相關分析PDCD4 和PDCD5 在膀胱癌組織表達的相關性,設置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DCD4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
2.1.1 PDCD4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及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特異性良好,PDCD4蛋白在細胞核及細胞漿中均有表達,其結果顯示,在癌旁非瘤組織中PDCD4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100.0%(60/60),分別為中陽性30.0%(18/60),強陽性70.0%(42/60)。而在膀胱癌組織中PDCD4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80.0%(48/60),分別為弱陽性23.3%(14/60),中陽性25.0%(15/60),強陽性31.7%(19/60)。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癌旁非瘤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水平(P<0.05)。各類型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尿路上皮癌為81.0%(34/42),鱗狀細胞癌80.0%(8/10),腺細胞癌75.0%(6/8)。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與腫瘤的組織學分類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
2.1.2 PDCD4 蛋白在不同組織學分級及TNM 分期中的表達 PDCD4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不同組織學分級中高分化(Grade1)的陽性表達率為100.0%(38/38),中分化(Grade2)的陽性表達率為82.4%(14/17),低分化或未分化(Grade3)的陽性表達率為20.0%(1/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膀胱癌組織組織學分級越高,PDCD4 蛋白的陽性表達率越低,應用等級相關分析的方法進行整體比較,結果證實PDCD4 蛋白的表達與組織學分級呈顯著負相關(r=-0.370,P=0.004),見表2。
PDCD4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不同TNM 分期中Tis、Ta、T1 期的陽性表達率為100.0%(45/45),T2 期以上的陽性表達率為66.7%(10/1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膀胱癌組織TNM分期越高,PDCD4 蛋白的陽性表達率越低,應用等級相關分析的方法進行整體比較,結果證實PDCD4 蛋白的表達與TNM 分期呈顯著負相關(r=-0.437,P<0.001)。見表2。
表1 PDCD4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及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
圖1 PDCD4 在膀胱非瘤組織和癌組織中的表達(×400)
表2 PDCD4 蛋白在不同組織學分級及TNM 分期中的表達
2.1.3 PDCD4 蛋白的表達與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有無轉移膀胱癌的關系 PDCD4 蛋白在男性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0.0%(28/35),在女性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0.0%(20/25),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與性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CD4 蛋白在<60 歲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1.8%(27/33),在≥60 歲的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77.8%(21/27),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與年齡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CD4 蛋白在腫瘤≤1cm 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92.6%(25/27),在腫瘤>1cm 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9.7%(23/33),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CD4 蛋白在無轉移的膀胱癌的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8.9%(48/54),在有轉移的膀胱癌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50.0%(3/6),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PDCD4 蛋白的表達與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及 有無轉移膀胱癌的關系
2.2 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
2.2.1 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及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特異性良好,PDCD5蛋白在細胞核及細胞漿中均有表達,其結果顯示,在癌旁非瘤組織中PDCD5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100.0%(60/60),分別為中陽性25.0%(15/60),強陽性75.0%(45/60)。而在膀胱癌組織中PDCD5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80.0%(48/60),分別為弱陽性25.0%(15/60),中陽性26.7%(16/60),強陽性28.3%(17/60)。膀胱癌組織中PDCD5 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癌旁非瘤組織中PDCD5 蛋白的表達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類型膀胱癌組織中PDCD5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分別為尿路上皮癌81.0%(34/42),鱗狀細胞癌80.0%(8/10),腺細胞癌75.0%(6/8)。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與腫瘤的組織學分類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圖2。
表4 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及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
圖2 PDCD5 在膀胱非瘤組織和癌組織中的表達(×400)
2.2.2 PDCD5 蛋白在不同組織學分級及TNM 分期中的表達 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不同組織學分級中高分化(Grade1)的陽性表達率為100.0%(38/38),中分化(Grade2)的性表達率為76.5%(13/17),低分化或未分化(Grade3)的陽性表達率為20.0%(1/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膀胱癌組織組織學分級越高,PDCD5 蛋白的陽性表達率越低,應用等級相關分析的方法進行整體比較,結果證實PDCD5 蛋白的表達與組織學分級呈顯著負相關(r=-0.403,P=0.001)。見表5。
表5 PDCD5 蛋白在不同組織學分級及TNM 分期中的表達
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不同TNM 分期中Tis、Ta、T1 期的陽性表達率為100.0%(45/45),T2期以上的陽性表達率為60.0%(9/1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膀胱癌組織TNM 分期越高,PDCD5 蛋白的陽性表達率越低,應用等級相關分析的方法進行整體比較,結果證實PDCD5 蛋白的表達與TNM 分期呈顯著負相關(r=-0.523,P<0.001)。
2.2.3 PDCD5 蛋白的表達與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有無轉移膀胱癌患者的關系 PDCD5 蛋白在男性中的陽性表達率為77.1%(27/35),在女性中的陽性表達率為76.0%(19/25),膀胱癌組織中PDCD5 蛋白的表達與性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CD5 蛋白在<60 歲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78.8%(26/33),在≥60 歲的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1.5%(22/27),膀胱癌組織中PDCD5 蛋白的表達與年齡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CD5 蛋白在腫瘤≤1cm 的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8.9%(24/27),在腫瘤>1cm 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6.7%(22/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CD5 蛋白在無轉移的膀胱癌的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7.0%(47/54),在有轉移的膀胱癌患者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6.7%(4/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PDCD5 蛋白的表達與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及 有無轉移膀胱癌的關系
2.3 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和PDCD5 蛋白表達的相關性60 例膀胱癌組織中有45 例PDCD4蛋白和PDCD5 蛋白同時表達陽性,10 例兩者同時表達陰性,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PDCD4 蛋白和PDCD5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呈正相關(r=0.748,P<0.001)。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居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首位,由于膀胱癌多中心性起源及多發(fā)性的特點,40%~80%行保留膀胱手術的患者術后復發(fā)[2],其中10%的患者發(fā)展為浸潤性癌或轉移。膀胱癌發(fā)生轉移后,多數(shù)患者在2年內死亡。為避免腫瘤復發(fā)、延緩腫瘤的進展或根除殘余病灶,術后一般都輔助膀胱內灌注治療,采用合適的藥物對延遲和預防淺表性膀胱腫瘤的復發(fā)極為必要。影響膀胱癌預后最重要的因素是病理分期,此外腫瘤的大小、組織學分級、患者行為狀態(tài)評分、腫瘤中是否存在組織壞死、生化指標異常等因素也與膀胱癌的預后有關。目前有關膀胱癌的研究表明,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多基因參與、多階段發(fā)展的復雜過程,實際上是多種腫瘤相關基因表達失?;蚨喾N腫瘤抑制基因失活所致[10,11]。因此,研究生物因子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可能為臨床提供必要的診斷、預后指標和治療標準。
PDCD4 最早由Shibahara 等[12]在小鼠體內發(fā)現(xiàn),在小鼠體內大部分細胞發(fā)生凋亡時該基因表達上調。人的PDCD4 基因定位于染色體的10q25.2,含13 個外顯子,它的DNA 全長26.9 kb, cDNA 全長約3.5kb,其中編碼區(qū)約1.4kb[13]。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PDCD4 蛋白在細胞核內合成,并轉運至胞漿中發(fā)揮作用,在蛋白序列上含有兩個保守的α 螺旋結構區(qū)-MA3(mitogen activated3),使其可以通過MA3 的結構域競爭性地結合到eIF4A 上,從而抑制解螺旋酶活性,抑制腫瘤細胞的翻譯過程[14]。本實驗免疫組織化學結果顯示PDCD4 蛋白在細胞核及細胞漿中均有表達,而在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如營養(yǎng)條件下降或細胞發(fā)生惡性增殖時,PDCD4 蛋白可由細胞核通過其兩端的核輸出信號(NES)轉移到胞漿中。目前來自人腫瘤的研究結果說明PDCD4 是一種新的抑癌基因,它的下調或缺失與多種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關系,如肺癌、胃癌、膠質瘤、卵巢癌、肝癌、黑色素瘤、胰腺癌、乳腺癌、大腸腺癌、神經細胞瘤、口腔腫瘤等。這些研究結果均提示PDCD4 有可能成為腫瘤基因治療的新靶點。
PDCD5 是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從正常培養(yǎng)的白血病細胞株TF-l 細胞中克隆得到的高表達的程序性細胞死亡相關新基因,當時命名為TFAR19(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9)。后經國際人類基因命名委員會建議,命名為PDCD5。PDCD5 基因定位于染色體的19q13.11,基因全長約有6kb,由6 個外顯子和5 個內含子組成,分為3個結構域,外顯子6 可能是一個編碼與促凋亡活性密切相關的功能結構域,cDNA 全長為559bp,包括AATAAA 加尾信號和polyA 尾,其中25-399bp 有一個編碼125 個氨基酸的讀碼框架,在25bp 處有一個ATG 起始密碼子。PDCD5 基因的表達受多種因素調控,現(xiàn)有資料表明PDCD5 是凋亡促進劑,而不是凋亡誘導劑[15,16]。PDCD5 作為一個凋亡調控分子,與腫瘤的預后、耐藥以及治療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本實驗進一步認識了PDCD4 和PDCD5 在膀胱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jù)。我們應用免疫組織化學兩步法在蛋白水平檢測了PDCD4 和PDCD5 在膀胱癌組織及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其結果顯示PDCD4蛋白和PDCD5 蛋白在細胞核及細胞漿中均有表達。在癌旁非瘤組織中PDCD4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100.0%(60/60),而在膀胱癌組織中PDCD4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80.0%(48/60),膀胱癌組織中PDCD4 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P<0.05)。在癌旁非瘤組織中PDCD5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100.0%(60/60),而在膀胱癌組織中PDCD5 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80.0%(48/60),膀胱癌組織中PDCD5 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癌旁非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P<0.05)。PDCD4蛋白的表達與組織學分級呈顯著負相關(r=-0.370,P=0.004),與TNM 分期呈顯著負相關(r=-0.437,P<0.001);PDCD5 蛋白的表達與組織學分級呈顯著負相關(r=-0.403,P=0.001),與TNM 分期呈顯著負相關(r=-0.523,P=0.001)。最后進行了分組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的膀胱癌患者PDCD4和PDCD5 的表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腫瘤大小和有無轉移的膀胱癌患者PDCD4和PDCD5 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60 例膀胱癌組織中有45 例PDCD4蛋白和PDCD5 蛋白同時表達陽性,10 例兩者同時表達陰性,應用Spearman 等級相關分析結果示,PDCD4 蛋白和PDCD5 蛋白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呈正相關(r=0.748,P<0.05)。以上實驗結果說明,PDCD4 和PDCD5 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膀胱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細胞凋亡的調控。細胞凋亡是一個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靠凋亡促進因子和抑制因子相互作用來保持平衡,細胞最終是否走向凋亡取決于促進因子和抑制因子相互作用的最終結果。該實驗說明各種因素所致的膀胱上皮細胞演變?yōu)槟[瘤細胞后,其凋亡相關蛋白的表達呈現(xiàn)下降水平,且隨著腫瘤的演變,凋亡相關蛋白的表達呈進行性下降。
綜上所述,PDCD4 和PDCD5 是兩個與膀胱癌相關的抑癌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缺失,并與膀胱癌的分化惡性程度相關。鑒于抑癌基因PDCD4 和PDCD5 的特殊生物學特性及其與膀胱癌關系的復雜性,可以預測這兩種因子在膀胱癌的診斷和治療上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調控PDCD4和PDCD5 的基因表達,阻滯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將有可能發(fā)揮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細胞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膀胱癌的目的,這將可能成為人類膀胱腫瘤基因治療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