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武 陳蘭 陳治棟
(浙江省平陽縣農業(yè)局,浙江平陽325400;第一作者:122098355@qq.com)
制約水稻產量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水稻生長后期容易出現(xiàn)脫肥早衰,特別是水稻后期如遭遇高溫干熱風侵襲時,更容易引發(fā)早衰[1]。水稻早衰的主要原因是生長后期根系吸收養(yǎng)分能力衰退,導致功能葉光合作用及供養(yǎng)能力不足,因早衰引起的產量減產可達5.0%~8.0%。這就要求在水稻生長后期補施一定數(shù)量的化肥,滿足水稻生長的需要。與傳統(tǒng)根部施肥相比,葉面肥具有用量少、養(yǎng)分利用率高、養(yǎng)分吸收快、施用方法簡單等優(yōu)點[2]??梢?,在水稻生長后期噴施葉面肥延長功能葉和根系的壽命,是防止水稻早衰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葉面肥產品數(shù)量和種類增長迅速,而農戶在選用葉面肥時只重價格不重質量[3],未能發(fā)揮出葉面肥的應用效果,水稻單產難以提升。因此,本試驗比較了2種不同葉面肥在水稻上應用的效果,為農戶合理購買和正確施用葉面肥提供參考。
試驗于2017年在平陽縣昆陽鎮(zhèn)龍安村進行,早稻前作為空閑田,土壤類型為上位青紫塥粘田,基礎肥力較好,排灌方便。供試品種早稻為中嘉早17,連作晚稻為甬優(yōu)538。供試葉面肥為“噴施寶”(由廣西北海噴施寶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每包凈含量10 g)和“施爾美”(由北京中農依本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每包凈含量25 g)。
早、晚稻試驗均設5個處理:處理1,每667 m2用2包“噴施寶”,對水15 kg,于破口期和齊穗期各用藥1次;處理 2,每 667 m2用 2 包“噴施寶”,對水 15 kg,于破口期用藥1次;處理3,每667 m2用2包“施爾美”,對水35 kg,于齊穗期用藥1次;處理4,每667 m2用1包“施爾美”,對水18 kg,于齊穗期用藥1次;對照,噴清水。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66.7 m2,2次重復。噴藥時間均在16∶00—17∶00,用小噴頭均勻噴霧。
從表1可以看出,葉面肥對早稻的有效穗數(shù)和千粒重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對照相比,有效穗數(shù)增加0.62~1.29 萬/667 m2,千粒重增加 0.2~0.9 g;噴施葉面肥明顯增加了晚稻的有效穗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從理論產量來看,噴施葉面肥后早稻增產28.2~101.3 kg/667 m2,增幅 7.52%~27.02%,效果顯著;晚稻增產 30.2~88.1 kg/667 m2,增幅 5.95%~17.35%,效果顯著。就不同葉面肥對水稻增產效果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施爾美”的增產效果顯著優(yōu)于“噴施寶”。
從表2可見,在早、晚稻穗期施用“噴施寶”和“施爾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其中,處理3在早、晚稻上產量均最高,早稻單產451.6 kg/667 m2,比對照增產 101.8 kg/667 m2,增幅 29.10%;晚稻單產 559.0 kg/667 m2,比對照增產 71.6 kg/667 m2,增幅 14.69%。處理4在早、晚稻上產量均列第2位。說明在穗期噴施“施爾美”更有利于水稻產量的提高。
從表2還可以看出,早稻對照產值為1 140.3元/667 m2,而處理 3 產值達 1 472.2 元/667 m2,扣除增加的成本,較對照增收307.9元/667 m2;晚稻對照產值為1 540.2 元/667 m2,處理 3 產值達 1 766.4 元/667 m2,扣除增加的成本,較對照增收202.3元/667 m2。從產投比來看,早稻以處理 4 最理想,達 23.6∶1,其次是處理 3;晚稻產投比同樣也是處理4最理想,其次是處理3。
綜合分析早、晚稻噴施葉面肥后的純增收益和產投比,均是處理4較理想,即在穗期每667 m2用1包“施爾美”對水18 kg噴施的處理。
表1 不同處理對早、晚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表2 不同處理對早、晚稻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水稻生長后期噴施葉面肥有助于改善水稻的生長性狀,特別是在有效穗數(shù)、千粒重和結實率上都有所提高,且差異顯著,最終產量大幅提高。
目前葉面施肥已逐漸成為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中一項重要的施肥措施,但因其施肥量有限,只能作為土壤施肥的一種有效輔助措施而不能代替土壤施肥[4]。葉面肥的施用效果還受天氣、噴施時期、噴施濃度、作物本身的生長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其增產機理和施用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