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忠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學生個性有差異,作文水平有差異,有的下筆如有神,有的卻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或千篇一律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分層遞進,最終達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使“差生進化、中等生優(yōu)化、優(yōu)等生發(fā)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088-01
1.開放作文內容和立意
有的學生寫命題作文絞盡腦汁,一籌莫展,私下寫的日記卻靈氣飛揚,我班上一位名叫劉正的學生每次交作文都是一頁多一點,而有次為了能夠調桌位卻揚揚灑灑地給我寫了六七頁信紙。本來學生的生活是很豐富的,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也有自己的視角,不愁沒東西寫。但現(xiàn)實給了他們太多的限制,使得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進不了作文。寫母親,沒有不勤勞的,做好事不是讓座就是拾金不昧,以司空見慣的所謂“好人好事”來服務于預設的光明主題,自欺欺人地演繹著這可怕的流行病,蒼白成了現(xiàn)代學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導致思維的萎縮,語言的發(fā)展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此首先要開放作文內容和立意,讓學生敢于反映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情感。
2.開放作文過程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則是很有限的。先導后作,引導學生明確目標,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是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一開始就給學生定下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學生只能按教師的意圖行事,作文循規(guī)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里談得上創(chuàng)新?而開放的作文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己的寫作活動作為教學的主線。
3.開放作文時空
學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依靠那幾次集中的作文教學來提高,要突出實用性,提倡隨機作文,從課內向課外拓展,開放作文寫作空間,讓學生時時感到作文就在身邊,滲透隨時運用作文表達的意識,強化作文的實用意識。像結合學習寫觀察日記、學習日記等,結合閱讀寫摘記、讀書筆記、讀后感等。
4.課堂作文教學過程
4.1審題:這里應分成兩步進行:教師講題和學生探題,重要是后一步。這里教師講題和我們平時講題大同小異,都應讓大家弄清作文題的意思、要求,粗略講完作文題后,便應組織學生探題,方法就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來確定主題、選材和注意事項。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自主思考和討論這么幾個問題:(1)寫人還是寫事?(2)寫一個什么樣的人?(3)題眼是什么?(4)可以選哪些材料?(5)這些材料能否表現(xiàn)中心?這里要注意一點,以上問題只能在學生們的各抒己見中得出,教師只是一個清醒的“旁觀者”,適時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議。
4.2說作:自主構思好后,就可以提出來充分討論了。具體講起來也有兩項內容。第一,討論材料。我們的學生都有豐富的生活,鼓勵大膽講出來,這就是討論材料。第二,討論形式。確定內容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如何布局謀篇唇槍舌箭,以便互相啟發(fā),揚長避短,在交談中尋找一種最完美的形式來表現(xiàn)內容。上一步如果說是“思”的話,這一步就是“辯”,在辯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3小組修改:因為習作的對象是小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必然存在多方面的毛病:或錯字、錯標點;或內容不恰當、詳略不得當……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應該趁著作文還未上交,對作文來一次淺層的修改。此時,我們對學生習作中內容上的安排還不了解,所以初次修改只能停留在對錯字、錯標點、語句不通順等表層修改。方法是看和讀。看,就是把作文本打開平放在桌子一個最恰當?shù)牡胤剑〗M每個都看得到,小組中的同學湊在一起尋找作文上的毛病,遇到有問題的地方(如錯字、錯標點)就停下來討論,找到正確答案再繼續(xù)修改。讀,是在小組中進行角色分工:一個讀,其他人聽。聽到有內容上不合適的就停下來,討論該怎么改。
4.4教師評改:我對內容上的修改只用激勵性的語言指出這樣、那樣的毛病就可,而不必告訴學生怎么改,怎樣改的問題留給學生自己在修改討論中去領悟。比如在一次修改時,我改到一篇習作,毛病非常多:錯字、錯標點不用說,形式、內容上的錯誤也一大堆。我便在其作文上寫到:“可愛的小姑娘,這個內容能表現(xiàn)你想說的意思嗎?如果你能去找一個更恰當?shù)膬热?,并把它寫得有條有理,那將是一件很好的事。你能做到嗎?”
4.5作文后記:平時教學我們都提倡寫隨筆性的后記,總結一下得失。這樣的文章對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是很有利的。同樣,在教授習作時,應鼓勵學生多寫點后記,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如,寫完一篇習作后,讓學生再發(fā)表一些感想:為什么這樣想,為何如此選材,在寫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難等等。這樣寫出來的既是一篇好的小練筆,又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其反饋的信息如被教師掌握,以便供下一次作文時參考。這樣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5.小結
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以普通參與者的身份參與討論,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并歸納總結的能力。教無定法,在當今教育理論不繼改革完善的過程中,教師只有“以人為本”才能有效組織教學。由于水平有限,草就于此,就教于方家??傊畋臼秦S富多彩的,人生也是絢麗多姿的,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觀察、勤思考、勤動口、勤動手,久而久之,生活的積累豐富了,寫作也就“發(fā)于心而形諸于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