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珠
摘 要:小學生對童話故事有特殊情結(jié),這為教師閱讀教學設計提供更多啟迪。童話教學設計和發(fā)動時,教師需要有整合創(chuàng)新意識,利用多種教學調(diào)度手段,為學生提供適宜閱讀情境、傳授靈動閱讀學法、設計多種演繹活動、拓寬課外閱讀域度,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形塑閱讀審美認知,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童話閱讀;審美期待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07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049-02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童話教學內(nèi)容,給學生提供了更多閱讀學習機會。教師在童話教學設計時,需要建立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圍繞學生學習主體展開教學調(diào)度,為童話教學注入更多助力。小學生直觀思維比較敏銳,對角色誦讀、課堂演繹、童話講述等閱讀學習活動有更多參與興趣,教師不妨從這些角度展開思考,讓學生在童話閱讀中形塑審美認知,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夢幻化情境,激活學生閱讀想象力
童話故事大多具有離奇的情節(jié)和個性的人物,學生對童話閱讀也有更多的期待和熱情。教師利用多種教輔手段,為學生布設一些夢幻化的閱讀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想象力。媒體展示、生動講解以及教師的示范誦讀,都可以對學生形成一些心理沖擊,促使學生自然進入童話世界之中,并在閱讀體驗中增智、明理、體悟。小學生想象力極為豐富,教師借助童話故事進行教學調(diào)動,其契合度更高,激發(fā)效果也會更為突出。
童話世界是玄幻的、奇妙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童話時,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布設更為玄妙的閱讀情境,學生會順利啟動閱讀思維,進入閱讀情境之中。例如教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nèi)容,然后為學生展示一組圖片信息,這些圖片都是從電子課件中挑選出來的,并給學生布設觀察要求:一只小鳥為了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經(jīng)歷了很多波折,這個故事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通過觀看這些圖片信息,你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嗎?學生聽說要講述童話故事,都有些緊張。因為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學生開始認真觀看這些圖片,并自發(fā)展開集體討論,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的互動交流之中,對學生存在的講述問題給出具體的指導。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講述活動,教師及時跟進,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給出積極鼓勵。
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圖片信息,成功激活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特別是復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對學生形成更多心理觸動。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還非常有限,當眾講述故事,無疑有許多困難,教師給出一些鼓勵和提示,成功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課堂展示活動順利推進,同時讓學生從童話故事講述中形成的學習認知更為深刻而鮮活。
二、精選靈活化學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力
小學生對童話的期待多體現(xiàn)在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方面,其關注點比較集中,且比較膚淺,如何引導學生進入童話世界核心,考驗教師的教學智慧。小學生學法基礎還比較單薄,教師不妨從學法傳授角度展開教學發(fā)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學法選擇,這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閱讀理解力。瀏覽式閱讀、梳理性閱讀、質(zhì)疑性閱讀、歸結(jié)性閱讀、賞析性閱讀等,都屬于閱讀學法范疇,教師需要根據(jù)童話內(nèi)容和學生學力基礎做出匹配性設計,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學生閱讀童話故事時,其學法運用比較單一,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給出布設,讓學生有更多學法選擇機會,以提升其童話閱讀的有效性。例如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師在閱讀發(fā)動時,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學法選擇:自主閱讀童話,梳理主要情節(jié),利用關鍵詞進行展示;同桌兩個人合作閱讀,做好角色分工,可以進行角色誦讀;“童話通過故事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你閱讀后有哪些感悟呢?”展開質(zhì)疑性閱讀,將閱讀中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或者在文本閱讀時提出問題,并提交到班級,為大家學習討論提供更多視角和素材。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展開了閱讀學習。特別是同桌合作性閱讀,學生接受度更高,課堂內(nèi)角色誦讀聲此起彼伏。在質(zhì)疑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以問題形式進行設計,很快就涌現(xiàn)一些問題:“老屋年久失修,已經(jīng)是老態(tài)龍鐘了,如何能夠堅持不倒下呢?”“這些有求于老屋的小動物,其愿望都比較小,老屋為什么要滿足它們的要求呢?”“老屋具有無私奉獻精神,作者為什么不直接點出來呢?”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究,課堂互動氣氛濃重起來,經(jīng)過多重討論,學生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教師隨時深入課堂之中,對學生閱讀進行適時監(jiān)測,解答學生提出的個性問題。閱讀匯報階段,教師利用多種驗收手段進行檢查,學生大多能夠圓滿完成閱讀學習任務,并自覺建立閱讀認知體系。
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學習,課堂閱讀學習氣氛濃重起來。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適時介入其中,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建議,解答學生提出的個性問題,都給學生帶來更多閱讀啟迪。分角色朗讀童話,趣味性更強,學生接受更為自然,其閱讀學習呈現(xiàn)活躍性。而質(zhì)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心理觸動會更為劇烈,教師以此作為發(fā)動手段,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機會,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學習品質(zhì)有重要幫助。
三、設置演繹性活動,增強學生閱讀感染力
小學生直觀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對此要有充分認知,為學生布設一些演繹性閱讀活動,這勢必能夠成功調(diào)動學生閱讀童話的積極性。學生進入童話演繹操作時,教師需要跟進給出科學設計和調(diào)度。首先要讓學生準備演繹劇本,教師不妨讓學生以團隊形式展開課本劇創(chuàng)編活動。其次是演繹排練,要做好角色分工,同時對人物個性進行深入研究,以提升演繹效果。再次是演繹評價,學生展開課堂演繹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評價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內(nèi)化童話學習認知。
例如,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課時,教師在學生熟悉童話故事情節(jié)之后,為學生設計了課堂演繹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創(chuàng)編課本劇,并認真組織排練,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聽說要進行課堂演繹活動,都顯得極為興奮。學習小組組長進行了詳細分工,組織成員討論人物形象特點,創(chuàng)編臺詞、動作和表情,并進行認真細致的排練活動,讓學生順利進入角色之中。課堂演繹階段,教師以抽簽形式?jīng)Q定小組出場次序。不管是參與演繹的,還是觀看演繹的,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熱情。在學生演繹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對課堂演繹情況進行自評和互評。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有學生這樣自評:“我飾演‘紅頭這個角色,感覺情緒表達有更多起伏,為表現(xiàn)出人物的真實情感,我在語氣語調(diào)方面做出了一些改進。由開始的絕望到后來的堅韌,再到后來的驚喜,將人物情感細致地展示出來。”有學生給出互評:“‘紅頭飾演者表情很到位,痛苦、欣慰、歡樂等情緒都展示出來了。”教師隨時進入學生互動之中,對學生的精彩表現(xiàn)給出積極評價,讓其他學生也從中獲得感染。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課堂演繹活動,并對這個活動進行全面布設和組織,給學生規(guī)劃了清晰操作路線。從學生具體表現(xiàn)中可以看出,教師設計、調(diào)度都非常到位,能確保演繹活動始終處于高效互動之中。特別是評價環(huán)節(jié)的個性設計,給學生認識自己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會。教師的適時介入,也為學生課堂演繹實踐提供了更多動力支持,形成了嶄新教學增長點。
四、開展延伸性學習,塑造學生閱讀認知力
童話閱讀學習不能局限在教材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一些課外閱讀內(nèi)容,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課外童話資源比較豐富,教師要進行整合性發(fā)動,讓學生在信息共享中展開童話閱讀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學生利用網(wǎng)絡信息平臺搜集童話素材資源成為可能,教師可以發(fā)動學生展開更廣泛的素材搜集活動,讓學生有更廣泛的童話閱讀機會,這對提升其童話閱讀認知力有重要幫助。
課內(nèi)童話資源相對單一,教師利用多種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外童話信息材料,勢必能夠形成嶄新的閱讀發(fā)動契機。例如教學《那一定很好》這篇童話時,教師先讓學生自行閱讀教材,然后給學生提供了對比閱讀素材:“有一篇童話故事,名字叫《美人樹》,我們不妨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觀賞,這個童話故事和我們學習的《那一定很好》都寫了樹,你們不妨展開對比閱讀,看兩篇童話在內(nèi)容選擇、描寫方法、構(gòu)成路線、表達哲理等方面有哪些異同點?!苯處煘閷W生展示《美人樹》片段內(nèi)容,學生開始閱讀,并自發(fā)進行課堂討論。有學生認為,《美人樹》講述的是復雜的故事,其內(nèi)容情節(jié)都極為豐富,不像《那一定很好》故事比較單一,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也有學生覺得,兩篇童話都寫了樹,很顯然,是借助對樹的描寫,來表達一種道理。在追求理想時,需要有正確的意識,不能好高騖遠,需要切合實際,這樣的理想才具有更高價值。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之中,對學生的個性觀點給出積極評價。為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給學生布設了一個信息素材課外搜集任務:利用多種渠道,搜集一個關于樹的童話故事,準備在班級內(nèi)講述。學生聽說要利用多種媒體搜集童話故事,都顯得非常興奮。因為小學生具有運用信息媒體技術的能力,自然能夠找到許多相關信息材料。
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對比閱讀機會,讓學生通過對兩篇童話的不同方面進行橫向?qū)Ρ?,給學生帶來了更多學習啟迪。學生自覺展開閱讀對比,教師隨時跟進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評價,都給學生提供更多思想觸動。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成功啟動了閱讀思維,課堂討論展示異常熱烈,都說明學生主動學習情緒高漲,這為學生拓展性閱讀提供了更多幫助。教師讓學生利用多種信息媒體渠道搜集童話故事,這個設計也具有更高適合度。學生學習熱情被激活,閱讀學習效果值得期待。
童話有離奇的情節(jié)、典型的人物,能給學生帶來更多視覺沖擊。教師在教學引導時,需要觀照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計劃,為學生提供閱讀童話的情境和方法,讓學生誦讀童話、復述童話、演繹童話,都能夠讓學生形成閱讀審美內(nèi)驅(qū)動力,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覺醒,成功激活學生學習童話的主動性,并在不斷閱讀體驗中形成審美認知。
參考文獻:
[1]章亞琴.童話在語用視角下的“真閱讀”教學研究[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9(3):66.
[2]葛海燕.兒童本位視野下的小學童話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6(12):52.
[3]阮家英.芻議如何利用童話故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外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