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尊椿 劉彬 周美鴻 陳永康
1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南昌330006);2廣州醫(yī)科大學中西結合研究所(廣州51026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臨床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急癥。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內(nèi)源性的非編碼調(diào)節(jié)RNA,能與靶基因的3'UTR 區(qū)結合,抑制靶基因的轉(zhuǎn)錄[1]。已有研究[2]表明miRNA可調(diào)控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病理過程,并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關系密切。小RNA-124(miR-124)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異性的miRNA[3],相關臨床[4-6]及動物[7-8]研究顯示,在缺血性腦卒中后血漿miR-124 水平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表現(xiàn)出成為缺血性卒中發(fā)病風險新的生物標志物的潛力。然而miR-124 與AIS 的關系及確切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本研究旨在探索miR-124 在AIS 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就診AIS 患者40 例,男2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65.03 ± 10.18)歲。對照組為無AIS 病史體檢者,共40 例,男25例,女15 例,平均年齡(63.18 ± 8.16)歲。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構成、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2018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診斷標準及MRI和(或)CT 結果確診AIS。排除標準:合并腦出血者;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有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有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AIS 患者入選時均進行NIHSS 評分評價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NIHSS≤5 提示輕度神經(jīng)功能受損,NIHSS >5 提示中度及重度神經(jīng)功能受損。進行MRI 彌散加權成像測定梗死體積,參考文獻[9]將梗死面積<3 cm3的納入小面積梗死組,將梗死面積>3 cm3的納入大面積梗死組。
1.2 miRNA-124 相對定量檢測AIS 入院后24 h內(nèi)抽取靜脈血5 mL,3 000 r/min 離心分離血漿。采用TRIzol 法提取血漿總RNA。采用Takara 公司的Mir-X miRNA 第一鏈合成試劑盒進行逆轉(zhuǎn)錄。采用Takara 公司的SYBR qRT-PCR 試劑盒檢測miR-124 和U6 的表達。miR-124 上游引物:5'-CGT GTT CAC AGC GGA CCT TGA T-3',下游引物為試劑盒提供的通用引物mRQ 3' Primer;U6 上游引物:5'-CTC GCT TCG GCA GCA CA-3';下游引物:5'-CGC TTC ACG AAT TTG CGT GTC-3'。采用2-ΔΔCT法計算miRNA 的相對表達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對連續(xù)資料的變量間相關性進行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IS 患者血漿miR-124 水平降低AIS 患者血漿miR-124 水平檢測結果見圖1,與對照組比較,AIS 組患者的血漿miR-124 水平顯著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圖1 AIS 患者血漿miR-124 水平Fig.1 Plasma miR-124 levels in AIS patients
2.2 AIS 患者梗死區(qū)大小與miR-124 水平的相關性將AIS 患者分為梗死體積>3 cm3和梗死體積<3 cm3兩個組,比較不同梗死程度AIS 患者的血漿miR-124 水平。結果如圖2 所示,梗死體積>3 cm3的AIS 患者的血漿miR-124 水平顯著低于梗死體積<3 cm3的AIS 患者,與梗死體積<3 cm3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4.34,P<0.001)。AIS患者的梗死體積與miR-124 水平的升高呈負相關(r=-0.473,P<0.001)。
圖2 AIS 患者梗死體積與miR-124 水平的關系Fig.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farction volume and miR-124 level in AIS patients
2.3 AIS 患者血漿miR-124 與NIHSS 評分的相關性將AIS 患者根據(jù)NIHSS 評分分為NIHSS >5 和NIHSS ≤5兩個組,比較不同神經(jīng)損傷程度AIS患者的血漿miR-124 水平。結果如圖3 所示,NIHSS >5的AIS患者的血漿miR-124水平顯著低于NIHSS ≤5的AIS 患者,與NIHSS ≤5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4,P=0.002)。AIS 患者的NIHSS 評分與miR-124 水平的升高呈負相關(r=-0.567,P<0.001)。
圖3 AIS 患者NIHSS 評分與miR-124 水平的關系Fig.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HSS score and miR-124 level in AIS patients
AIS 已成為導致我國居民致死和致殘的最重要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管事件[10]。近年來眾多相關研究[11-12]顯示,缺血性腦卒中后組織和血漿中的miRNAs 的表達譜發(fā)生顯著變化。AIS 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中,血漿miR-124 水平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尚存在爭議[4-6,13]。有研究[14]發(fā)現(xiàn)缺血性卒中患者發(fā)病后血漿miR-124 水平顯著升高,上升時間一般能夠持續(xù)48 h。還有研究[4,6]發(fā)現(xiàn)在AIS 患者發(fā)病后24 h 內(nèi)血漿miR-124 水平顯著降低。本研究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AIS 患者發(fā)病后24 h 內(nèi)血漿miR-124 水平顯著降低,這與之前的研究[4,6]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并完善了AIS 患者血漿miR-124 水平的變化特點,為miR-124 可用于AIS 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實驗證據(jù)。
此外,在AIS 患者血漿miR-124 水平與腦梗死體積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中亦存在爭議,JI 等[5]研究發(fā)現(xiàn),AIS 患者血漿miR-124水平與梗死體積及NIHSS 評分均呈正相關。而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腦中動脈閉塞小鼠模型中抑制miR-124 的表達顯著增加模型小鼠的梗死體積[7]。大腦中動脈閉塞模型小鼠顱內(nèi)注射miR-124 擬似物脂質(zhì)體后,腦梗死面積顯著減少,且具有保護及改善AIS 患者神經(jīng)功能損傷的作用[15]。表明miR-124與腦梗死體積及NIHSS評分呈負相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AIS 患者的腦梗死體積及NIHSS 評分與miR-124 水平均呈負相關,結果與動物實驗研究結果一致,提示miR-124 可作為評估AIS 患者腦梗死體積及神經(jīng)功能損傷嚴重程度的潛在標志物。
綜上,本研究從AIS 患者血漿niR-124 水平、梗死體積及神經(jīng)功能損傷等方面,從臨床角度為血漿miR-124 表達水平在評估AIS 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測神經(jīng)功能損傷中的應用提供了依據(jù)。本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研究的樣本量過小,NIHSS >15 分的僅有1 例,造成無法準確評估m(xù)iR-124 在判斷重度神經(jīng)功能損傷中的意義。其次,未檢測AIS 患者發(fā)病后多個時間點miR-124 的表達,無法觀察miR-124 表達水平在AIS 患者中的演變規(guī)律。筆者將在未來研究中從這些方面繼續(xù)探索血漿miR-124 在AIS 中的意義,為AIS 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