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艷
浙江省金華市中醫(yī)醫(yī)院 浙江 金華 321017
1.1 一般資料:本組68例均為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3.64歲;治療組中男24例,女10例;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4.16歲。兩組患者諸項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口服或靜脈補鉀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內服治痿湯:黃柏15g,龜版、知母、生地黃、白術、陳皮、白芍各12g,鎖陽、甘草、菟絲子、狗脊各9g,干姜6g。水煎分服,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2周。
2.1 療效標準:治愈:肢體活動正常,肌肉豐滿,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肢體痿弱好轉,癥狀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未愈:肢體痿軟無改善。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肌肉萎縮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肌肉萎縮積分比較(-x±s)
2.4 兩組治療后K+、肌力、跟腱反射恢復時間比較:見表3。
2.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比較:見表4。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6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在治療中均未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本病可歸屬中醫(yī)痿病,多因肝腎虧損所致,素體肝腎虧虛,或因房勞過度,腎精虧空,難以復原;或因過度勞役而致肝腎皆虧;或因五志失衡,內火灼精,均可致肝腎虧損[1]。肝血虧虛,腎精不足,肝不主筋,腎不主骨,則筋痿髓虧,肌肉失用,發(fā)為痿病。因此,筆者從肝腎論治,對該病采用自擬治痿湯,本方由經(jīng)典名方虎潛丸加減化裁而來,方中重用黃柏,配合知母以瀉火清熱;生地、龜版、白芍滋陰養(yǎng)血;狗脊強壯筋骨;鎖陽、菟絲子溫陽益精;干姜、陳皮、白術溫中健脾,理氣和胃,甘草調和諸藥。合之,共奏滋陰降火、強壯筋骨之功。
4 參考文獻
[1]盛增秀.丹溪學派探要(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12):86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