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雷 李偉林張君利 陳永青 徐凱麗
浙江省臺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2014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指南中首次提出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ACOS),然而在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指南中將其更新為哮喘慢阻肺重疊(ACO),用于描述同時具備哮喘和慢阻肺兩種疾病特征的患者,其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1],對此,筆者應(yīng)用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化裁方治療痰濁阻肺型哮喘慢阻肺重疊,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jié)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臺州市中醫(yī)院診斷為哮喘慢阻肺重疊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65.81±5.49歲;平均病程在7.80±2.59年。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66.07±6.12歲;平均病程在8.01±2.3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噻托溴銨粉吸入劑(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8ug,1粒,每日1次,霧吸;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500ug,每日2次,霧吸;氨茶堿片(北京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0.2g,每日2次或3次,口服;氨溴索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1粒/2粒,每日3次,口服;頭孢地尼膠囊(安斯泰來制藥有限公司)0.1g,tid,口服。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chǔ)上,加用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化裁方進行治療,藥方組成為:姜半夏、陳皮、款冬花、橘絡(luò)、白芥子、桔梗各15g,百部、茯苓各12g,紫蘇子、萊菔子各30g,苦杏仁、旋覆花各10g,蜜甘草6g,鵝管石2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用。2周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停服對試驗研究有影響的藥物。
3.1 癥狀控制評分:采用ACT評分表評價哮喘控制情況,采用CAT評分表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程度。
3.2 療效評價:以積分改善率為標準,即積分改善率≥95%為臨床控制,70%≤積分改善率<95%為顯效,30%≤積分改善率<70%為有效,積分改善率<30%為無效。
3.3 結(jié)果: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臨床控制6例,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對照組臨床控制1例,顯效8例,有效1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在臨床療效上優(yōu)于對照組。癥狀控制評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控制評分(-x±s,分)
中醫(yī)學(xué)將哮喘慢阻肺重疊歸屬于“肺脹”范疇,其致病因素為痰,“痰”是炎癥性反應(yīng),故“痰”證理論等同于慢性氣道炎癥學(xué)說[2]。本病病機為痰濕內(nèi)生、肺氣不降,本質(zhì)為“本虛標實”,痰之本在脾,痰之標在肺。三子養(yǎng)親湯合二陳湯化裁方中姜半夏性偏溫燥,燥濕化痰之要藥,紫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二藥合為君藥;橘絡(luò)、陳皮化痰燥濕,白芥子溫肺消痰,萊菔子行氣祛痰,四者為臣藥;款冬花潤肺止咳,消痰下氣,旋覆花降氣化痰,桔梗有宣肺化痰之效,杏仁、百部止咳平喘,鵝管石補肺,茯苓去濕則逐水燥脾,以杜生痰之源,蜜甘草補中。諸藥合用,共達燥濕化痰,降氣平喘之效。
5 參考文獻
[1]Chung WS,Lin CL,Kao CH.Comparison of acute respiratory events between asthma COPD overlap syndrome and COPD patients: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15,94(17):e755.
[2]周忠輝,俞亞麗,洪波,等.止咳平喘湯聯(lián)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支氣管哮喘45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7,5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