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70年(續(xù))

    2019-02-19 22:59:55木仕華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回鶻突厥契丹

    木仕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北京 100081)

    三、阿爾泰語系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

    (一)突厥語族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

    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各民族在歷史上曾使用過古代突厥文、粟特文、回鶻文、摩尼文、婆羅米文、敘利亞文、察合臺文等文字,并用這些文字記錄了大量各方面的文獻,是研究突厥語族語言史的文獻依據(jù)。

    1、突厥文及其文獻研究

    突厥文是公元7-10世紀突厥、回鶻、黠嘎斯等族使用的文字,又稱鄂爾渾-葉尼塞文(Orqon-Yenisey Script)、突厥如尼文(rune)。通行于鄂爾渾河、葉尼塞流域以及今中國新疆、甘肅境內(nèi)的若干地方。1889年,俄國人雅德林采夫(N.M.Yadrint?sev)帶領考察隊在鄂爾渾河流域發(fā)現(xiàn)了《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根據(jù)這兩通石碑,丹麥的語言學家湯姆遜(V.Thomsen)解讀了古代突厥文。俄國的拉德洛夫(W.W.Radloff),德國著名突厥學家葛瑪麗(Von.Gabain)都曾對突厥碑銘做過研究。國內(nèi)最早對突厥碑銘進行譯釋的學者首推韓儒林先生,1949年前韓儒林的《突厥文闕特勤碑譯注》(《北平研究院院務匯報》第6卷6期,1935年)、《突厥文芘伽可汗碑譯注》(《禹貢》第6卷6期,1936年),《突厥文暾欲谷碑譯文》(《禹貢》第6卷7期,1936年),《蒙古之突厥碑文導言》(翻譯)(《禹貢》第7卷1期,1937年)。岑仲勉的《跋突厥文闕特勤碑》(《輔仁學志》第6卷第l、2合期1937年),1958年,岑仲勉又據(jù)英文譯本改譯了韓儒林所譯的《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和《暾欲谷碑》。王靜如的《突厥文回紇英武威遠毗伽可汗碑譯釋》(《輔仁學志》1938年第7卷第1、2期合刊),馮家昇的《1960年吐魯番新發(fā)現(xiàn)的古突厥文》(《文史》1963年第3輯)對古突厥文刻題記進行了研究。耿世民的《維吾爾古代文化和文獻概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敦煌突厥回鶻文書導論》(臺灣新豐出版公司1994年),《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等探討了突厥、回鶻的歷史、碑銘的發(fā)現(xiàn)和解讀情況,古代突厥文字母和主要拼寫規(guī)則、古代突厥語法等,對《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等九塊碑銘以及《占卜書》做了全新的譯釋,提供了可靠的譯本。此外,對突厥文碑銘的研究現(xiàn)做專門評述的論文有:耿世民的《古代維吾爾族文字和文獻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0年第3期),《古代突厥文碑銘述略》(《考古學參考資料》1980年第3-4期),《古代突厥文主要碑銘及其解讀研究情況》(《圖書評介》1980年第4期)。陳宗振的《突厥文及其文獻》介紹了國內(nèi)外研究突厥文的重要著作(《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1年第11期)。庫爾班·外力的《吐魯番出土公元五世紀的古突厥語木牌》(《文物》1981年第1期)。李國香的《維吾爾文學史》(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從文學角度談及部分古代突厥文碑銘及其文學價值。李經(jīng)緯的《突厥如尼文〈蘇吉碑〉譯釋》(《新疆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對《蘇吉碑》作了漢譯和注釋。林幹的《古突厥文碑銘札記》(《西北史地》1983年第2期)對《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等突厥碑銘中的若干語詞的釋讀,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克由木霍加、吐爾遜阿尤甫、斯拉菲爾等編譯的《古代維吾爾文獻選》(維文版)(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對《暾欲谷碑》《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和《磨延啜碑》進行了轉(zhuǎn)寫、維吾爾文翻譯和注釋。

    耿昇譯勒內(nèi)·吉羅的《東突厥汗國碑銘考釋》[1]對《闕特勤碑》《暾欲谷碑》和《毗伽可汗碑》作了深入考證。牛汝辰、牛汝極的《古代突厥文〈翁金碑〉譯注》(《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對發(fā)現(xiàn)于蒙古國的《翁金碑》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全新的譯釋。張鐵山的《我國古代突厥文文獻研究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設想》(《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在評析突厥文文獻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該學科的發(fā)展提出了若干設想。牛汝極的《突厥文起源新探》(《新疆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認為古突厥文從象形和契刻符號發(fā)展而來。趙永紅的《古代突厥文〈占卜書〉譯釋》(《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楊富學的《古代突厥文〈臺斯碑〉譯釋》(《語言與翻譯》1994年第4期)則對具體文獻做了譯釋。芮傳明的《古突厥碑銘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是突厥文碑銘研究的新著。艾娣雅·買買提的《鄂爾渾—葉尼塞碑銘文獻古俗尋繹》(《西域研究》2001年第3期),阿力肯·阿吾哈力的《突厥如尼文字溯源》(《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對突厥如尼文字的起源提出了新見。耿世民的《若干古代突厥詞的考釋》(《民族語文》2002年第4期)、《古代突厥文碑銘的發(fā)現(xiàn)和解讀:紀念湯姆森解讀古代突厥文一百一十年》(《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古代突厥文碑銘的發(fā)現(xiàn)和解讀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丹麥學者湯姆森與古代突厥文的解讀》(《民族語文》2006年第6期)論及突厥文碑銘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現(xiàn)狀。通論性的有戴良佐編著的《西域碑銘錄》(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收錄了漢文碑銘210通(方),書中收錄的20通元碑,反映了高昌畏吾兒人在內(nèi)地的業(yè)績。

    2、回鶻文及其文獻

    回鶻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創(chuàng)制的文字,屬音素文字類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魯番盆地及中亞楚河流域。留存至今的回鶻文書寫的碑銘和文獻有《九姓回鶻可汗碑》《彌勒會見記》《福樂智慧》《金光明經(jīng)》《菩薩大唐三藏法師傳》《高昌館雜字》《高昌館來文》等。

    研究論著有耿世民的《古代維吾爾詩歌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維吾爾族古代史詩)》(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維吾爾族古代文化和文獻概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維吾爾古代文獻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年)。馮家昇的《回鶻文寫本菩薩大唐三藏法師傳研究報告》(《考古學???,1953年)。胡振華、黃潤華整理的《明代文獻高昌館課(拉丁字母譯注)》(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胡振華、黃潤華整理的《高昌館雜字——明代漢文回鶻文分類詞匯》(民族出版社1984年)。李經(jīng)緯的《吐魯番回鶻文社會經(jīng)濟文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回鶻文社會經(jīng)濟文書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李經(jīng)緯、鞠尚怡、顏秀萍著《高昌回鶻文獻語言研究》(新疆大學出版社2003年)。李增祥、買提熱依木、張鐵山編著《回鶻文文獻語言簡志》(新疆大學出版社1999年)。鄧浩、楊富學著《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年)。牛汝極的《維吾爾古文字與古文獻導論》(新疆大學出版社2003年)。張鐵山的《突厥語族文獻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回鶻文獻語言的結(jié)構(gòu)與特點》(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阿不里克木·亞森的《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結(jié)構(gòu)研究》(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年)。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語大辭典》①的譯注與研究成為回鶻文獻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出現(xiàn)了多個文種的譯注本。耿世民的《回鶻文哈密本〈彌勒會見記〉研究》是關(guān)于古代維吾爾族原始佛教劇本(也是我國最早的戲劇劇本,屬公元8世紀)的研究,有功于戲劇史的追溯。張鐵山的《敦煌莫高窟北區(qū)出土回鶻文文獻譯釋研究》(一、二)[2],為莫高窟新發(fā)現(xiàn)回鶻文獻譯釋成果。

    敦煌回鶻文木活字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也是20世紀90年代回鶻文字研究的標志性事件。存世的回鶻文木活字計有1014枚,年代在12世紀到13世紀上半葉之間,早于古騰堡使用金屬活字。史金波、雅森·吾守爾合著的《中國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和早期傳播:西夏和回鶻活字印刷術(shù)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中,雅森·吾守爾執(zhí)筆的《回鶻活字印刷術(shù)研究》整合多學科的視角,證明回鶻文是我國活字印刷術(shù)向西方傳播歷程中的中介類型活字。敦煌出土的回鶻文木活字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在中國內(nèi)地活字印刷術(shù)發(fā)明不久,就已經(jīng)傳播到西夏和回鶻地區(qū),徹底改寫了活字印刷術(shù)歷史進程,確立了中國首創(chuàng)活字印刷的文明史地位。

    3、察合臺文及其文獻

    察合臺文是突厥語諸民族和蒙古人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音素型拼音文字,14-20世紀通行于新疆和中亞以及印度北部地區(qū)。察合臺文文獻主要收藏在新疆。目前已出版的察合臺文文獻主要有:《拉失德史》《中亞蒙兀兒史》《成吉思汗傳》《伊米德史》《安寧史》《布格拉汗列王傳》《新史記》《樂師傳》《巴布爾傳》《和卓傳》《突厥世系》《阿帕克霍加傳》《和卓依斯哈克傳》等近60本。

    寶文安漢譯的《蘇圖克·布格拉汗傳》(《新疆宗教研究資料》第16輯)、馬維漢漢譯的《艾卜·納色爾薩曼尼傳》系察合臺文手抄本文獻。察合臺文《納扎里詩集》《布格拉汗列王傳》《和卓傳》等都有漢文全譯本。察合臺文契約文書有陳國光在《新疆維吾爾族契約文書資料選編》的基礎上編輯的《民國時期南疆地區(qū)部分契約文書編目》,李進新的《近代新疆維吾爾族契約資料評介》,王東平的《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1759-1884年》等。金玉萍的《清季吐魯番地區(qū)的租佃契約關(guān)系——吐魯番廳察合臺文契約文書研究》(《西域研究》2001年第1期),對清朝光緒年間吐魯番地區(qū)的察合臺文契約文書作了研究。

    察合臺文契約文書的研究始于《新疆維吾爾族契約文書資料選編》,收入的314件文書包括契約及非契約性的文書,是研究清代南疆地區(qū)的維吾爾社會必備文獻,彌補了漢文文獻的不足。鐵依甫江·艾里耶夫整理、張宏超翻譯《納瓦依格則勒詩選集》收納瓦依詩共260首,對維吾爾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結(jié)合清史編撰項目編譯的察合臺文獻的代表性成果有苗普生譯注的《清代察合臺文文獻譯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將原文為察合臺文或波斯文的五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獻《編年史》《和卓傳》《大和卓傳》《伊米德史》和《塔蘭奇史》作了譯注,對研究16-20世紀初新疆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二)蒙古語族文字文獻研究

    蒙古語族的文字符號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制使用與蒙古帝國的崛起密不可分,還關(guān)系到蒙古族與回鶻、藏族、粟特等諸多民族之間的文字文化交流與互動關(guān)系。

    1、回鶻式蒙古文及其文獻研究

    回鶻式蒙古文文獻研究主要以文獻整理,轉(zhuǎn)寫,注釋為主。最早的回鶻式蒙古文文獻是《也松格碑》時間約為1224年年末或1225年年初。回鶻式蒙古語及其文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道布編纂的《回鶻式蒙古文文獻匯編》(蒙古文版,民族出版社1983年),匯集了國內(nèi)外先后刊布的13-16世紀回鶻式蒙古文文獻22份,還介紹了蒙古文字概況和13-16世紀回鶻式蒙古文文獻整理研究情況。其他代表性成果有:道布的《回鶻式蒙古文<云南王藏經(jīng)碑>考釋》(《中國社會科學》1981年第3期)、《回鶻式蒙古文及其文獻》(《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2年第12期)、《回鶻式蒙古文研究概況》(《中國民族古文字圖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回鶻式蒙古文》(《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代表性論著有嘎日迪的《阿爾寨石窟回鶻蒙古文榜題研究》(蒙古文版,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年),《阿爾寨石窟回鶻蒙古文榜題研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10年)?!吨泄琶晒耪Z研究》(蒙古文版,遼寧民族出版社2001年),《中古蒙古語研究》(漢文版,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年)系對13-16世紀回鶻式蒙古文音寫蒙古語文獻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有關(guān)中期蒙古語的概括性論著。哈斯巴根的《中世紀蒙古語研究》(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蒙古語歷史及文獻語言研究》(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也是這一時期的回鶻式蒙古語及文獻研究的代表性著作②。

    寶力高的《蒙古文佛教文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對蒙古文佛教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的研究,從版本學角度分類闡釋了蒙古文佛教文獻的載體、寫本和刻本、蒙古文《大藏經(jīng)》的翻譯、雕版刊行、版本特點以及內(nèi)容等,是回鶻式蒙古文佛教文獻研究的代表作。烏蘭的《<蒙古源流>研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年)是對《蒙古源流》作科學整理和研究,經(jīng)過校訂的原文拉丁音轉(zhuǎn)寫等內(nèi)容。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同時糾正了前人的錯誤或者不足之處,對不少問題有創(chuàng)見。

    2、八思巴文及其文獻研究

    八思巴字堪稱元代通字方案,可拼寫不同民族的語言。現(xiàn)存八思巴字文獻,拼寫蒙古語和漢語的碑銘各有二十余通。八思巴字對譯漢語資料有助于重建元代漢語的音韻系統(tǒng),也可用以考求漢語北方官話的形成史。羅常培、蔡美彪著的《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新版)即是八思巴文獻的集成,研究元代漢語的重要成果。蔡美彪著《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主要是對八思巴字音寫蒙古語碑文的考釋,以及八思巴字音寫蒙漢語及其他語言的文物的考釋。蔡美彪著《元代白話碑集錄》(中華書局2017年)所收錄的元代白話碑的碑文大都是譯自元代蒙古語的公牘。白話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白話口語狀況,為研究元代漢語史必備資料。

    照那斯圖的《元八思巴字篆書官印資料輯存》(文物出版社1977年)收錄印蛻95方,有重要參考價值。照那斯圖此后出版了《八思巴字和蒙古語文獻(Ⅰ研究文集)》,《八思巴字和蒙古語文獻(Ⅱ文獻匯集)》(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1990,1991年)兩部重要專著,與薛磊合作出版了《元國書官印匯釋》(民族出版社2011年)。照那斯圖、楊耐思的《蒙古字韻校本》(民族出版社1987年)為八思巴字與漢語音韻研究者提供了??北尽U漳撬箞D的《八思巴字篆字母研究》(《中國語文》1980年第4期)、《論八思巴字》(《民族語文》1980年第4期)是全面探討八思巴字系統(tǒng)之作。照那斯圖、宣德五的《訓民正音和八思巴字關(guān)系探究——正因字母來源揭示》(《民族語文》2001年第3期)認為“訓民正音”字母表的來源是八思巴字,備受矚目。

    3、托忒蒙古文及其文獻研究

    托忒蒙古文,是衛(wèi)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達于1648年在回鶻式蒙古文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一種文字。托忒文獻包括人物傳、法典、外交文書、祭地書、紀實文學、地圖、世系譜等。M·烏蘭所著的《衛(wèi)拉特蒙古文獻及史學:以托忒文歷史文獻研究為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對托忒文歷史文獻作了系統(tǒng)介紹研究,探討托忒文文獻與衛(wèi)拉特史方面的關(guān)系。特別指出,以往的學者們主要是對國外藏托忒文刻本進行研究,無視中國藏托忒文刻本及其載體類別。研究表明中國藏托忒文文獻刻版類別最豐富,但研究落后于國外。通論式的著作有王大方、張文芳編著的《草原金石錄》(文物出版社2013年)全書通過對蒙古草原地區(qū)考古調(diào)查所發(fā)現(xiàn)的元朝時期的石碑和印章等金石類文物的考察、拍照、拓印與研究,豐富了元朝時期蒙古族地區(qū)的歷史史料。

    (三)滿-通古斯語族文字文獻研究

    滿-通古斯語族的文字文獻的創(chuàng)制與遼、金兩個王朝的興盛有關(guān)。契丹文字的創(chuàng)制受漢字的影響。契丹文分大字和小字,有表意和表音的性質(zhì)區(qū)分。由于契丹文與女真文已經(jīng)死亡,存世的文獻有限,目前對契丹文與女真文的解讀尚未取得根本的突破,仍在艱辛的探索中。契丹語言的語言系屬,有的學者主張應歸蒙古語族;有的則主張納入滿-通古斯語族。本篇為了敘述方便,暫歸入滿-通古斯語族。

    1、女真文及其文獻研究

    金朝創(chuàng)制的女真文字記錄女真語,使用流行時間從12世紀20年代至15世紀中葉,女真語言文字的傳世文獻主要是明朝編纂的《女真譯語》?,F(xiàn)存女真大字石刻共計十二件③,1896年德國學者葛魯貝的《女真語言文字考》出版標志著女真語文學的創(chuàng)設。自19世紀至20世紀末,在中國、朝鮮及今俄羅斯境內(nèi)發(fā)現(xiàn)各類型的女真文文獻30余件。金光平、金啟孮著《女真語言文字研究》(《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專號》1964年、文物出版社1980年)是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女真文字的專著。金啟孮著《女真文辭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收錄女真字1737個,堪稱女真文字研究的百科全書。金啟孮、烏拉熙春的《女真文大辭典》(日本明善堂2003年),是在《女真文辭典》的基礎上增補了《女真文字書》及現(xiàn)存所有石刻中出現(xiàn)的女真字,總數(shù)達到1300多字,區(qū)分了女真文意字和音字的關(guān)系以及各自的發(fā)展脈絡,并將其與滿洲-通古斯諸語言作了比較研究。

    齊木德道爾吉、和希格的《女真譯語研究》(《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增刊1983年)對女真語的語音作了構(gòu)擬并對女真語的語法作了新的探討。烏拉熙春的《明代的女真人——從女真譯語到永寧寺記碑》[3]討論了《女真譯語》和由漢文、蒙古文、女真文所寫的三體碑文《永寧寺記碑》的兩種殘留的女真文資料,對15世紀的女真文從文字、音韻、語法等方面進行新的解讀。對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所藏《慶源郡女真大字石刻》和《北青女真大字碑》的研究成果有烏拉熙春、吉本道雅的《韓半島から眺めた契丹女真》(京都大學學術(shù)出版會2011年)。對西安碑林發(fā)現(xiàn)的女真大字殘頁的綜合研究成果見于烏拉熙春的《女真文字書研究》(日本風雅社2001年);對黑水城出土的金代女真大字殘頁的最新研究成果見于烏拉熙春的《愛新覺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學研究》(日本松香堂2009年)和劉鳳翥等著的《女真譯語校補和女真字典》(中西書局2019年)。

    2、契丹文及其文獻研究④

    契丹文是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統(tǒng)稱,一般認為契丹大字于遼太祖神冊五年(920),由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創(chuàng)制,系表意文字。契丹小字的創(chuàng)制晚于契丹大字,由太祖弟迭剌創(chuàng)制,系拼音文字。

    1922年6月21日,遼興宗皇帝及其仁懿皇后的契丹字哀冊在遼慶陵被發(fā)現(xiàn),引發(fā)契丹文字考釋的一時風氣。1925年日本的羽田亨所撰《契丹文字的新資料》(《史林》1925年第10卷第1號)發(fā)表視作契丹文字研究的肇始,該文區(qū)分了女真文和契丹文的界限,限于資料,契丹文解讀仍在探索中。1930年代,處在對契丹字字義的推測階段,代表人物有羅福成、王靜如、厲鼎煃等。具體成果為羅福成《遼宣懿皇后哀冊釋文》(《滿洲學報》第2號,1933年),《興宗皇帝哀冊文釋文》(《滿洲學報》第2號,1933年)。王靜如的《遼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國字哀冊初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本第4分,1933年)、《契丹國字再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為契丹文研究的創(chuàng)始之作?!杜d隆出土金代契丹文墓志銘解》(《考古》1973年第5期)則使契丹文的研究在新材料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厲鼎煃著(署名天德)《契丹國書略說》(仁聲印刷所,1934年)、《熱河遼碑二種考》(《大學雜志》第1卷第5期,1933年)、《熱河契丹國書碑考》(《國學季刊》第3卷第4號,1932年)也是當時較突出的研究成果之一。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為:分清大小字的區(qū)別、了解小字的拼寫構(gòu)造、書寫方法、推測一些字的意義。受制于研究方法,可信的僅七十余條。1939以來發(fā)現(xiàn)的契丹大字的9篇資料的拓片影印件和相關(guān)漢文碑刻均收錄于清格爾泰等編撰的《契丹小字研究》[4]中。

    1950年代,探索拼讀法,構(gòu)擬字音成為研究工作的主流。這一時期日本學者為契丹小字研究中的勁旅。如山路廣明1956年的《契丹制字研究》中著重探討了契丹文字的讀音問題。村山七郎1951年3月在《言語研究》上以《契丹字解讀方法》為題發(fā)表文章,提出契丹字來源于突厥文字的觀點。長田夏樹于1951年刊布《契丹文字解讀之可能性》,對契丹字進行了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研究。愛宕松男于1956發(fā)表《關(guān)于契丹文字的解讀》和《契丹文字魚符、玉盞、銅鏡銘文的解讀》,主張契丹語和蒙古語完全相同,契丹小字的最小讀寫單位原字還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字母和字頭。1960年代蘇聯(lián)及歐洲諸國學者也開始全新的契丹文研究。如:魯?shù)婪?、沙夫庫諾夫、達斯今;法國的安比斯,德國的門格斯、弗蘭克、道弗爾,匈牙利的李蓋提、卡拉等為代表。

    1970年代中國學者為了改變契丹文字研究停滯的局面,1975年9月清格爾泰、陳乃雄、劉鳳翥、于寶林、邢復禮等人共同組織契丹文字研究小組,對契丹小字進行了一系列攻關(guān)式的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關(guān)于契丹小字研究》[5],初擬了一百個字的音值,最終成果題為《契丹小字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問世。小組的研究以音義結(jié)合、重視漢文史籍中用漢字記錄的契丹語材料,參照親屬語言的語音語法現(xiàn)象的研究范式見長,部分擬音內(nèi)容和語詞釋讀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有進展,具體如:構(gòu)擬出110多個原字的讀音,釋讀了三百多條詞語,并對24種附加成分的音義作了討論。

    1980年代,出土了眾多契丹小字的文獻。18方契丹小字墓志銘的拓片影印件以及摹本均收錄于清格爾泰的《契丹小字釋讀問題》中。目前已確認且包括重復出現(xiàn)的契丹小字的總字數(shù)已突破3萬5千字。契丹文字研究小組1985年專著《契丹小字研究》發(fā)表后,契丹文研究成果迭出,如:即實的《謎林問徑:契丹小字解讀新程》(遼寧民族出版社1996年),清格爾泰的《契丹小字釋讀問題》,劉鳳翥的《遍訪契丹文話拓碑》(華藝出版社2004年),烏拉熙春的《契丹語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學東亞歷史文化研究會2004年)和《遼金史與契丹、女真文》(京都大學東亞歷史文化研究會2004年),陳乃雄和包聯(lián)群的《契丹小字研究論文選編》(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吳英喆、楊虎嫩的《契丹小字的新資料:蕭敵魯和耶律詳穩(wěn)墓志考釋》,[6]吳英喆的《契丹小字新發(fā)現(xiàn)資料釋讀問題》(東京外國語大學2012年)等。吳英喆認為契丹文研究界逐步掌握了契丹小字中存在的若干規(guī)律,如:(1)元音和諧律:清格爾泰首次提出契丹語中存在元音和諧律的觀點。代表論文為《契丹小字釋讀工作中運用元音和諧律的問題》(《蒙古學集刊》2005年第2期)(2)“數(shù)”的和諧:高路加的《契丹小字復數(shù)符號探索》(《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88年第2期)中,提出契丹小字中基數(shù)詞作定語時,被限定語常常采用復數(shù)形式(但也有單數(shù)的)的觀點。(3)“性”語法范疇:吳英喆的《契丹小字“性”語法范疇初探》(《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提出契丹小字中存在“性”語法范疇的觀點。(4)父子連名現(xiàn)象:劉浦江和康鵬在《契丹名、字初釋—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父子連名制》(《文史》2005年第3期)認為在契丹族的歷史上存在“父子連名制”。(5)元音附加法:吳英喆的《契丹小字拼讀方法探索》(《蒙古學集刊》2006年3期)提出契丹小字中存在“元音附加法”的觀點。(6)入聲韻尾:吳英喆的《契丹小字中的漢語入聲韻尾的痕跡》(《蒙古學集刊》2006年第4期)認為遼代漢語借詞中入聲韻尾并沒有完全消失。

    劉浦江領銜編纂的《契丹小字詞匯索引》厘定了原字378個和契丹小字詞匯4167個,并對契丹小字詞匯編制了索引,糾正了前人的若干錯誤。劉鳳翥的《契丹文字研究類編》(中華書局2014年)涵蓋了迄今為止最新的契丹語文研究成果和最全的契丹文研究資料,分:契丹文字研究史;契丹文字新研究;契丹文字資料諸篇。清格爾泰、吳英喆、吉如何的《契丹小字再研究》(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7年)是繼《契丹小字研究》之后總結(jié)國內(nèi)外契丹文字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契丹文大小字性質(zhì)各異,尚未徹底破譯。契丹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分析型的漢字與粘著型的阿爾泰語類型之間的契合路徑,也利于了解漢字傳播史的軌跡。

    3、滿文及其文獻研究

    滿文文獻研究歷史悠久。清朝一直堅持對滿文文獻的裝訂分類存檔。清乾隆年間就開始對《滿文老檔》進行整理、編纂出《無圈點字書》,堪稱為清代滿文文獻整理的先河。清末有張玉泉、李德啟的《滿文老檔之文字及史料》《滿文書籍聯(lián)合目錄》。1969年臺北故宮影印出版十冊《舊滿洲檔》滿文文獻。臺灣學者廣祿、李學智整理出版《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1-2冊)、《舊滿洲檔譯注·清太宗朝(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譯注《滿文老檔》(中華書局1990年)為滿文文獻整理的重大成果。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作的《盛京刑部原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的《清初內(nèi)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三冊)。其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的《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收錄海峽兩岸收藏的滿文檔案4297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的《雍正朝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黃山書社1998年)收錄海峽兩岸收藏的滿文檔案5434件,文獻均系首次翻譯刊布。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編譯的《滿文土爾扈特檔案史料選譯》(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備受關(guān)注。

    1980年代以來,滿文古籍《滿洲源流考》《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旗通志》《八旗文經(jīng)》《清代內(nèi)閣大庫散佚檔案選編》《熙朝雅頌集》得到整理和刊布,《滿漢大詞典》《新滿漢大詞典》的問世使清史和滿語研究更上層樓。

    關(guān)于滿文文獻的刊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匯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全283冊)出版問世,其內(nèi)容豐富,涉及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意義。吳元豐主編的《北京地區(qū)滿文碑刻拓片總目》(遼寧民族出版社2015年)輯錄北京7個單位所存滿文和滿、蒙、漢、藏等多體文字合璧的碑刻拓片,共計764種,比《全國滿文圖書資料聯(lián)合目錄》多出85種,代表著新的進步。

    四、印歐語系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

    中國境內(nèi)的印歐語系伊朗語族⑤的文字文獻都是古代的死文字及文獻,但關(guān)乎東西交通、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交流、宗教傳播,一直是絲路研究的熱點。尤其是吐火羅語文獻、粟特文獻的研究一直是印歐語言學界的重要研究論題。

    (一)吐火羅文及其文獻(焉耆-龜茲文文獻)研究

    吐火羅語是20世紀初在塔里木盆地發(fā)現(xiàn)的一種死語言,1890年發(fā)現(xiàn)第一份吐火羅文書寫的手稿。吐火羅文的文獻以佛教內(nèi)容為主,也包含了寺院經(jīng)營檔案、商旅通關(guān)文件、醫(yī)學和巫術(shù)的報告等。季羨林1943年在德國發(fā)表了論文《〈福力太子因緣經(jīng)〉吐火羅語本諸異本》,利用包括漢文在內(nèi)的各種文本,對吐火羅語的語詞、語意、故事傳譯中的變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1946年回國之后,因資料缺乏,中斷了三十年,中間只有馮承鈞漢譯法國學者伯希和(P.Pelliot)和列維(S.Levi)著的《吐火羅語考》(中華書局1965年)問世。1975年,新疆吐魯番出土一批吐火羅文甲種焉耆文的《彌勒會見記》劇本殘卷,從1981年起季羨林又得以重新研究。季羨林的研究確認1974年在一處佛教遺址發(fā)現(xiàn)的殘破的古代文書是用吐火羅文寫的劇本《彌勒會見記》。1993年季羨林《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⑥出版;1998年,季羨林在德國出版《中國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語(A)〈彌勒會見記〉》,結(jié)束了“吐火羅文發(fā)現(xiàn)在中國,而研究在外國”的歷史。季羨林還發(fā)表過《吐火羅文A(焉耆文)〈彌勒會見記劇本〉新博本76YQ1·1(兩頁一張)譯釋》(《中亞學刊》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繼季羨林之后,我國繼續(xù)從事嚴格意義的吐火羅語文獻研究的學者僅臺灣女學者慶昭蓉一人而已。慶昭蓉的《吐火羅語世俗文獻與古代龜茲歷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以吐火羅語世俗文獻等出土胡漢文字資料為經(jīng),傳世史籍與佛教典籍為緯,分析6-8世紀龜茲的歷史特征,概觀吐火羅語世俗文獻的出土與收藏情況,并介紹近年國外吐火羅語文獻學研究的重要進展,引述不少海外所藏吐火羅B語(即龜茲語)世俗文書殘片的錄文與翻譯作為論證根據(jù),吸收了一部分古代龜茲地區(qū)境內(nèi)現(xiàn)存石窟題記的最新調(diào)查成果。相關(guān)最新的成果還有慶昭蓉的《從吐火羅B語詞匯看龜茲畜牧業(yè)》(《文物》2013年第3期)、《從龜茲語通行許可證看入唐前后之西域交通》(《西域文史》第8輯,2013年)。新疆龜茲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唐研究》(第二十卷)發(fā)表《蘇巴什石窟現(xiàn)存龜茲語及其他婆羅迷文字題記內(nèi)容簡報》,對法國探險隊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的有關(guān)題記的照片以及在法國吐火羅語專家walter couv?reur,georges-Jean pinault對該題記介紹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三方合作項目“龜茲地區(qū)現(xiàn)存吐火羅語寫本與題記的調(diào)查與研究”對現(xiàn)存題記做新調(diào)查,并與Pinault的《庫車地區(qū)諸遺址》(Sito divers de la re?gion de Koutcha,Paris,College de France,1987)出版的四道題記勘合,分前言、轉(zhuǎn)寫體例、題記內(nèi)容、現(xiàn)存題記的文獻與歷史價值、結(jié)語五部分,仔細勘定了所錄共49行橫列婆羅迷文字,共計47道題記的原文內(nèi)容,堪為最新成果。

    中國學者認為,吐火羅語和吐火羅人的定名是有問題的,主張稱為焉耆-龜茲文文獻⑦,如王靜如的《論吐火羅及吐火羅語》⑧等文論證了“吐火羅語”實際上就是“焉耆語”和“龜茲語”,季羨林的《吐火羅語的發(fā)現(xiàn)與考釋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如是主張⑨。

    (二)粟特文及其文獻研究

    粟特文字母系阿拉美字母的分支?,F(xiàn)存的粟特語文獻的寫作年代集中于8-11世紀,多數(shù)是從穆格山、吐魯番和敦煌發(fā)現(xiàn)的。目前我國學者對粟特語文獻的研究,主要是在外國學者釋讀基礎上進行的。龔方震的《粟特文》(《中國民族古文字圖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黃振華的《粟特文及其文獻》(《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1年第9期)、程越的《國內(nèi)粟特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5年第9期)、陳海濤的《敦煌粟特問題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敦煌研究》2000年第2期)均對粟特文文獻有不同程度的介紹。伊不拉音·穆提依的《中亞地區(qū)的三個重要民族及其語言》[7]概述了粟特人活動和粟特語的演變。王叔凱的《淺論粟特字母的傳播與回鶻文的傳播》(《敦煌學輯刊》1982年第3期)也論及此專題。其他討論文書的典型成果如:王冀青的《斯坦因所獲粟特文〈二號信札〉譯注》(《西北史地》1986年第1期)和陳國燦的《敦煌所出粟特文古書信的斷代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7期,1985年)都討論了二號信札的譯文及寫作年代,觀點各異。林梅村的《敦煌出土粟特文古書信的斷代問題》(《中國史研究》1986年第1期)從考古地層和信件文義分析,提出此前兩位學者討論的文書信撰于202年。林梅村的《粟特文買婢契與絲綢之路上的女奴貿(mào)易》(《文物》1992年第9期)討論了絲綢之路上粟特文書記載的女奴買賣問題。1984年馬小鶴在《公元8世紀初年的粟特——若干穆格山文書的研究》(《中亞學刊》第3輯,1984年)一文中,詮譯若干粟特語、阿拉伯語文書,闡明了噴赤干領主迪瓦什梯奇的經(jīng)歷和8世紀初年阿拉伯人在中亞的擴張。林梅村的《布古特所出粟特文突厥可汗紀功碑考》(《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利用漢文史料對碑文記載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作了新的解釋,稱碑文的作者是在突厥為官的粟特僑民。

    柳洪亮的《吐魯番新出摩尼教文獻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收錄了吉田豐的《粟特文考釋》以及吉田豐對柏孜克里克摩尼教粟特文書信的格式所做的研究,吉田豐認為其書信格式一方面與《古代書簡》(4世紀初)和穆格山文書(8世紀初)相似,并與同時代的回鶻文書信也有相同之處。美國學者安妮特·L·朱麗安娜、朱迪思·A·萊莉著、蘇銀梅譯《古粟特文信札(Ⅱ號)》(蘇銀梅譯,《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5期),畢波的《粟特文古信札漢譯與注釋》(《文史》2004年第2期)提供了粟特文古信札的漢譯版。馬小鶴《摩尼教“五種大”新考》(《史林》2009年第3期)據(jù)粟特文文書Ml78對摩尼教教義作了研究。《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收錄的馬小鶴《粟特文“tinpi”(肉身)考》(中華書局2005年)對新發(fā)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的三件粟特文作了研究。上述成果為中國學者研究粟特文文獻和譯述國外學者粟特研究論著的代表性成果。

    (三)于闐文及其文獻研究

    于闐文是古代于闐塞種人使用的文字,又稱于闐塞文。于闐文是繼佉盧文之后,在于闐一帶流行于5-10世紀的文字系統(tǒng)。于闐語屬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的語言。于闐文文獻以佛經(jīng)居多,也有少量社會經(jīng)濟文書、官方文書等。英國學者貝利研究于闐文堪為集大成者,其著《于闐文文獻》《于闐文佛教文獻》《于闐文字典》為代表性成果。

    中國學者的典型成果有林梅村的《新疆和田出土漢文于闐文雙語文書》(《考古學報》1993年第1期)、段晴的《于闐佛教古卷》(中西書局2013年)是對于闐語、梵語原始寫卷,結(jié)合漢文文獻,進行文本分析的新成果。段晴、張志清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中西書局2013年)整理、詮釋了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來自新疆和田的梵文、佉盧文文書。段晴的《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于闐語卷(一)》(中西書局2015年)對國圖所藏西域文書中部分于闐語卷的釋讀與研究,主要內(nèi)容涵蓋了國圖所藏于闐語典籍、案牘等,反映了古代于闐國的社會、生活等多角度的情況,是目前中國學者整理翻譯研究于闐文文獻的典型成果。

    (四)佉盧文及其文獻研究

    佉盧文是梵文Kharos.t.hi一詞的簡稱,全稱“佉盧虱底文”,又名“佉盧書”“佉樓書”,該名出于古代佛經(jīng)譯本,意為“驢唇”,故有時也稱“驢唇文”?!皝冶R文”僅作為一種文字符號,而用這種文字所書寫的語言并不稱為“佉盧語”。新疆發(fā)現(xiàn)的佉盧文資料大約為東漢時期的居多。新疆在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約700余件佉盧文文書,內(nèi)容涉及社會文化諸方面。佉盧文書載體類型多樣,大多為古鄯善國的文獻。

    1965年王廣智譯出巴羅(T.Burrow)著的《新疆出土佉盧文殘卷譯文集》(A Translation of the Kharo s.t.hi Documents from Chinese Turkestan)(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民族所1965年)。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佉盧文文書的全面漢譯和研究首推林梅村所著《沙海古卷——中國所出佉盧文書初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該書根據(jù)文書的年代、形式和內(nèi)容重新做出細致的分類,找出其間的聯(lián)系,與不同地點出土文書進行比較,從而勾勒出尼雅綠洲的社會生活實況,為尼雅佉盧文書研究的起點。

    林梅村對佉盧文錢幣、文書的收集整理研究的成果有:《佉盧文書及漢佉二體錢所述于闐大王考》(《文物》1987年第2期),《再論漢佉二體錢》(《中國錢幣》1987年第4期),《中國所出佉盧文書研究述論》(《新疆社會科學》1988年第2期),《漢佉二體錢銘文解詁》(《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2期),《樓蘭新發(fā)現(xiàn)的東漢佉盧文考釋》(《文物》1988年第8期),《新疆尼雅發(fā)現(xiàn)的佉盧文契約考釋》(《考古學報》1989年第1期),《洛陽所出東漢佉盧文井闌題記——兼論東漢洛陽的僧團與佛教》(《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9年第13-14期合刊),《新疆營盤古墓出土的一封佉盧文書信》(《西域研究》2001年第3期)?!赌嵫拍铣峭?6A07房址出土佉盧文》(《西域研究》2000年第3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佉盧文書譯文》[8](P263-282),《中國所出佉盧文書的流散與收藏》(《考古》1992年第1期),《新疆佉盧文書釋地》(《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新疆佉盧文書的語言》(《新疆文物》1989年第3期),《新發(fā)現(xiàn)的幾件佉盧文書》(《中亞學刊》第3輯1990年)。此外,還有段晴、才洛太的《青海藏醫(y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中西書局2016年)。上述的論著為中國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佉盧文文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五、南島語系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

    中國的南島語諸族群主要分布在臺灣島上,歷史上這些族群都沒有創(chuàng)制文字系統(tǒng),自然沒有文獻傳統(tǒng),大抵視為無文字社會的典型。17世紀荷蘭聯(lián)合東印度公司(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統(tǒng)治臺灣時期,即明天啟四年(1624)至清順治十八年(1662)⑩,荷蘭神職人員為了配合殖民者推行政務,管理臺灣土著社區(qū),兼?zhèn)鹘虨槟康?,教導現(xiàn)今臺南新市鄉(xiāng)一帶的原住民西拉雅族群所在的社區(qū)新港社,教當?shù)匚骼抛迦好癖娪美∽帜笗鴮懽约旱恼Z言,作為書寫、閱讀、學習新港語的文字符號,傳教士利用拉丁字母編纂原住民語的字典,開啟了使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方法,書寫新港語的新傳統(tǒng)。

    1630年新港社原住民集體接受基督教信仰。1636年,荷蘭人在新港社開辦了第一所傳教性質(zhì)的學校,同時教授西拉雅族群信眾用拉丁字母書寫西拉雅語言。由此開始了用新港社區(qū)西拉雅語作為學校的教學語言。傳教士和社區(qū)民眾除了用拉丁字母轉(zhuǎn)寫、書寫口語外,也編輯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西拉雅語言基督教教義問答、祈禱文等作為教材。順次編輯了各種字典、教義書,如新港語的《馬太福音》《虎尾壟語詞典》等,成為后來語言學者研究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文獻依據(jù)。

    清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1662年1月28日)荷蘭總督揆一向鄭成功繳械投降,荷蘭人于明永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1662年2月9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臺灣。荷蘭人統(tǒng)治臺灣38年,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發(fā)展留下了深刻的統(tǒng)治烙印。僅以新港文書為例,現(xiàn)存最早新港文書的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最晚的是清嘉慶十八年(1813),距荷蘭人離開臺灣已有150年了,也就是說,荷蘭投降退出臺灣后,新港等社仍繼續(xù)使用荷蘭人所創(chuàng)制的拉丁字母書寫系統(tǒng)來書寫土著族群語言的契約文書。

    明清易代,清朝統(tǒng)一臺灣后,臺灣地方流官為了便于地方行政和征收賦稅的需要,依舊允許使用拉丁字母書寫的社會經(jīng)濟文書,1813年新港文書堪為明證。這些用以書寫西拉雅等族群語言的書寫符號記錄土著族群社會的社會經(jīng)濟文書和社會歷史文書,被后人稱之為“新港文”或“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其內(nèi)容主要涉及原住民與漢人因土地關(guān)系訂定的土地租借、買賣與借貸等方面的契約文書,民間的俗稱“番仔契”或“番字契”,現(xiàn)今統(tǒng)稱為“新港文書”。從現(xiàn)存的新港文書所使用語言和文字符號的類型來看,既有用拉丁字母拼音字書寫的新港語單語文書,也有用漢字與拉丁字母拼音字對照書寫的雙語文書。

    自然災害救助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等特點以及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等現(xiàn)狀使得我國承擔巨災損失的主要力量是政府。災害發(fā)生后,我國災害救助主要采取中央財政撥款無償救濟災民的模式,根據(jù)具體的受災情況由國家財政對災區(qū)的損失進行相應的補償。但是,中央財政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占自然災害直接經(jīng)濟損失的比重偏低(見表1),難以有效補償災害帶來的巨額經(jīng)濟損失。另外,此類行為是一種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來實施救助的行為,強調(diào)的是社會公平,難以實現(xiàn)較高的補償效率,單一的政府救災體制機制不能滿足災害損失后受災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1]。

    現(xiàn)今存世的新港文書,是19世紀臺灣開港后,西方傳教士、探險家、商人以及日治時期日本學者等陸續(xù)采集而得的文獻資料。1928年,今臺灣大學的前身臺北帝國大學在臺北正式成立,設有“語言學研究室”。屬于該研究室的日本學者小川尚義也在臺南新港社一帶采集這批“新港文書”。1931年由村上直次郎將這些古文書編纂譯注出版,書名稱為《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臺北捷幼出版社1995年),該書收錄了109件的“番仔契”,其中有87件為新港社(新港文書),包括21件的漢番對照;另外有卓猴社有3件(卓猴文書)、麻豆社16件(麻豆文書)、大武壟社1件(大武垅文書)、下淡水社1件(下淡水文書)、茄藤社1件(茄藤文書)。關(guān)于這批社會文書所屬的確切年代,最早的一件是1683年的麻豆文書,最晚的一件是第21號新港文書,年代是1813年,貫穿17-19世紀臺灣歷史。

    20世紀初臺北帝國大學教授村上直次郎整理時以新港社契字最多,統(tǒng)稱為新港文書?!靶赂畚臅笨胺Q臺灣最早出現(xiàn)的非漢字文字符號系統(tǒng),也是第一個用拉丁字母書寫的文字系統(tǒng)?!靶赂畚臅币彩俏餮笕嗽谂_灣島首次傳教的文獻證據(jù)?,F(xiàn)存的新港文書有140多件左右,是研究臺灣土著族群文化、臺灣歷史的珍貴文獻資料。鑒于語言學者在20世紀初葉采集臺灣土著民族語言材料時土著民語言已經(jīng)處在瀕危中,1930年代日治時期,新港社區(qū)的西拉雅語逐漸失去使用功能后失傳,目前能識讀新港文書的學者甚少。

    1945年后迄今,有關(guān)的論著主要有村上直次郎編《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李壬癸的《新發(fā)現(xiàn)十五件新港文書的初步解讀》(《臺灣史研究》,2002年第9期),陳秋坤的《大崗山地區(qū)古契約文書的歷史意義》[9],翁佳音、吳國圣《新港文書典契的解讀與格式》[10]等。典型的專著有李壬癸《新港文書研究》(《語言暨語言學》??追N之39,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10年)。

    六、中國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七十年的成就與展望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十分重視發(fā)展民族古文字文獻的研究工作,注重對民族古文字文獻的保護、整理、研究。20世紀50年代在全國范圍開展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和語言大調(diào)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搜集到了大量各民族古文字文獻,無論是文字文獻的類型還是數(shù)量都有超乎以往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為后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從事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的學者。除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停止或倒退狀態(tài)外,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保護都處于平穩(wěn)的發(fā)展進程。

    由國家民委領導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總目提要》的編纂工作進展順利。民族古文字文獻的修復保護有專門的依托部門和機構(gòu),為民族文獻的修復保護傳承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和制度保障,從中央到各省市古籍保護領導機構(gòu)健全,各有關(guān)部門之間的配合密切高效運轉(zhuǎn)的工作機制得以確立。國家專門出臺相關(guān)政策并加大經(jīng)費投入,已經(jīng)精準摸清從全國各級收藏機構(gòu)收藏的民族古文字文獻的類型和數(shù)量以及保護現(xiàn)狀的家底。

    少數(shù)民族古籍善本再造工程,分多個批次覆蓋各民族古文字文獻,十分有利于民族古文字文獻的研究保護傳承。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不斷趨于合理,涌現(xiàn)了一大批享譽國內(nèi)外的民族古文字文獻大家,如季羨林、王靜如、馮家昇、傅懋勣、馬學良、耿世民、王堯、巴桑旺堆、東嘎·洛桑赤列、方國瑜、李霖燦、和志武、張公瑾、李范文、史金波、雅森·吾守爾、劉鳳翥、清格爾泰、金啟孮、亦鄰真、照那斯圖、道布、蔡美彪等堪為各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其中耿世民先生獲德國洪堡基金會頒發(fā)的《國際知名學者獎》及世界阿爾泰學界最高獎項PLAC金獎,季羨林獲印度國家最高榮譽獎“蓮花獎”,王靜如、李范文先后獲得法國儒蓮獎。

    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文獻不斷入選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1、《中國西藏元代官方檔案》(2013)其中4份圣旨是八思巴文官方檔案原件。2、納西東巴古籍文獻(2003)涉及海內(nèi)外收藏的三萬余冊納西東巴經(jīng)典。3、清代內(nèi)閣秘本檔中一組24件全滿文有關(guān)清初西洋傳教士在華活動的檔案文獻(1999)。2008年以來國務院批準確定五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各民族古文字文獻的翻譯、整理、研究有條不紊得以開展;民族古文字文獻方面的數(shù)字化和國際編碼、中華字庫等也在積極推進中。

    2011年中國社科院設立十五項絕學及其負責人,絕學項目涉及民族古文字文獻的文種和負責人為:西夏文(史金波)、八思巴字(照那斯圖)、契丹文字(劉鳳翥)、女真文(孫伯君)、納西東巴文(木仕華)、古藏文(東主才讓)。國家社科基金開始設置絕學研究的資助項目,成為21世紀初的新發(fā)展趨勢。

    民族古文字文獻整理研究現(xiàn)狀十分喜人。需要進一步對已經(jīng)刊布的民族古文字文獻開展系統(tǒng)細致的校勘、釋義、注譯、版本比較等研究,以數(shù)字化的技術(shù),及時建立民族古文字文獻文本及語音視頻數(shù)據(jù)庫,為民族古文字文獻保護研究提供原始權(quán)威的基礎資料,推動學術(shù)資料利用方式和研究手段的更新。海外收藏的民族古文字文獻回歸成為最近十年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涉及古藏文文獻、西夏文獻、納西東巴經(jīng)典、敦煌文獻等中外合作順次展開。國際合作超乎以往任何時代。另外,鑒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與絲綢之路歷史有關(guān)的境外文字文獻的收集整理編纂、研究和釋讀也得到空前的重視。

    總之,70年的中國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在以往的基礎上均有進展,尤其是藏文文獻、西夏文文獻、黑水城多民族文字文獻、蒙古文文獻、突厥語族文獻、印歐語系文獻、納西東巴文等文種及其文獻研究依舊保持了上揚的趨勢,論著作數(shù)量繁多。此外,佉盧文文獻研究、粟特文文獻、吐火羅文獻、于闐文文獻成為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而成為新的熱點和亮點。“新清史”的熱絡使?jié)M文文獻研究得到重視。相較而言,南方有文字文獻傳統(tǒng)的彝文文獻、水書文獻等則注重于探討數(shù)字化、輸入規(guī)范、文獻刊布、保護策略等較多,對文字文獻的本體研究較少。從整體的學術(shù)水準而言,印歐語系文字文獻研究、藏文文獻研究、突厥文獻的研究水平,國際化程度較高,研究精深、范式嚴謹,古今中外相融一體,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中外學界的對接。西夏文獻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對草書文獻的釋讀和佛教經(jīng)典的對譯和對勘研究,作者隊伍隨著文獻刊布數(shù)量的增加而壯大。相對而言,南方民族文字文獻的研究則有較大的局限性,語文學意義的研究整體水平有待提升,對國外學界的研究進展關(guān)注較少,研究范式尚未實現(xiàn)規(guī)范化。有的文字文獻雖然研究論著眾多,但研究的深度和視野的廣度、方法論都有待完善,大都以模仿漢文文獻的研究范式為主,遠未形成切合具體文字文獻的研究譯注范式。

    70年來,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對學術(shù)研究的進步是多方位、多層次的,其間所闡發(fā)的多元多學科的價值也必將在全新的視野中得到深入的體現(xiàn)。結(jié)合“一帶一路”、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新方法,無論是以往研究過的古代民族文字文獻,還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民族文字文獻材料都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知識生產(chǎn)更新、學術(shù)進步不可偏廢的重要研究領域,系統(tǒng)全面收集整理翻譯研究各民族古文字文獻的事業(yè)任重道遠,前途未可限量。

    [注釋]

    ①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語大辭典》有維吾爾文版(3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1984年;漢文版:3卷,民族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烏茲別克文、土耳其文。

    ②此外,蒙古國學者D·Tumurtogoo的Mongolian monuments in uighur-mongolian Scripts(XIII-XVI Centuries),2006年,臺北刊行,也是這一時期回鶻式蒙古文文獻集成的重要代表。

    ③其中十一件屬金代、一件屬明代。

    ④本節(jié)契丹文及其研究史分期、代表型學者及其著作的回顧主要參考了清格爾泰等著《契丹小字再研究》第一章概述部分,特此說明。

    ⑤中國塔吉克族的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塔吉克族是中國唯一使用伊朗語族語言的民族,但文字普遍使用維吾爾文字。

    ⑥季羨林:《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又收入季羨林的《季羨林文集》第2卷《吐火羅文研究》;《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收入季羨林的《季羨林文集》第2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⑦除了張廣達、耿世民的《唆里迷考》(《歷史研究》1980年第2期),考證漢文“唆里迷”和回鶻文Sulmi/Solmi都指“焉耆”時,曾介紹了吐火羅語命名的爭論并有所貢獻外,幾無進步。

    ⑧《中德學志》1943年第5卷第1、2期合刊。王靜如還發(fā)表過有關(guān)吐火羅語文文獻的論文:“Arsi and Yan-Chi,Tokhri and Yüeh-Shih”,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志》(9),1944年)《重論ārsi,ārgi與焉夷、焉耆》(《史學集刊》第五輯,1947年),另為馮承鈞譯《吐火羅語考》撰寫過《〈吐火羅語考〉序》(中華書局1957年)。

    ⑨但季羨林終其一生,就一直用“吐火羅語”一詞指稱這兩種語言,參見季羨林所撰《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吐火羅語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390頁。

    ⑩這段時間恰恰為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的生卒年限。

    猜你喜歡
    回鶻突厥契丹
    俄藏回鶻文《玄奘傳》第六卷七葉釋讀
    小議回鶻文《玄奘傳》第六卷所見之?g?一詞
    Or.8212/76突厥魯尼文文書譯注
    “一國兩制”由契丹人首創(chuàng)?
    紅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7:01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讀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鳳翥契丹
    古突厥文碑銘中ik芻議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動詞的式范疇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777米奇影视久久|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蜜桃国产av成人99|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丝袜脚勾引网站|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kizo精华| 观看美女的网站|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成人国产麻豆网| 乱人伦中国视频| av福利片在线|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成人影院久久|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国产av精品麻豆| 久久久久网色|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熟女电影av网| 宅男免费午夜|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最黄视频免费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青草久久国产|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中文欧美无线码| 观看美女的网站|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亚洲内射少妇av|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av.av天堂|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人妻 亚洲 视频| 夫妻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精品| 婷婷色综合www|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欧美人与善性xxx| av卡一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青草久久国产|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 老司机影院成人|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另类精品久久|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有码 亚洲区|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亚洲四区av|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性色av一级|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xxxxx性猛交|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videosex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国产乱来视频区|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费观|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久久久久久人妻| www.精华液|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国产 精品1|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国产亚洲最大av|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性色av一级|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福利一区|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二区|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捣出白浆h1v1| 一本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av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嫩草影院入口|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尾随美女入室|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多毛熟女@视频|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制服av|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人妻 亚洲 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国产乱来视频区|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熟女电影av网|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xxxxx性猛交|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男天堂|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五月天丁香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亚洲四区av|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我的亚洲天堂|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亚洲图色成人|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图色成人|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捣出白浆h1v1| 91成人精品电影|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国产综合精华液| 天天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香蕉丝袜av| 91国产中文字幕| av有码第一页|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午夜福利乱码中文字幕|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精品麻豆|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 xxxhd国产人妻xxx| 亚洲内射少妇av|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中国国产av一级| 夫妻午夜视频|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黄色 视频免费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欧美xxⅹ黑人|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久久久久精品人妻al黑|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啪夜夜爽|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电影|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天天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 少妇 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在线看a的网站|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片|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xxxxx性猛交|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97在线视频观看|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宅男免费午夜|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亚洲精品第二区|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老司机影院成人| videos熟女内射|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www.自偷自拍.com|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看免费av毛片|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1024香蕉在线观看|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国产av精品麻豆|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欧美97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中文字幕制服av|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香蕉精品网在线|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如何舔出高潮|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欧美人与善性xxx|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av在线播放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国产 精品1| 欧美xxⅹ黑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免费看不卡的av|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熟女av电影| 久久 成人 亚洲|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超碰成人久久|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性色av一级|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123|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青草久久国产|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中国国产av一级|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日啪夜夜爽|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软件|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亚洲中文av在线| 超碰成人久久| 香蕉丝袜av|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老司机影院毛片|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酒店卫生间|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中文欧美无线码|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成人二区视频| 日本wwww免费看|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v一级|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深夜精品福利| 天堂8中文在线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大香蕉久久网|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自线自在国产av| 成人国产麻豆网|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亚洲中文av在线|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日韩伦理黄色片|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天堂8中文在线网|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午夜91福利影院|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咕卡用的链子| 永久网站在线|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制服av|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 亚洲国产色片|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老女人水多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精品酒店卫生间|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91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香蕉精品网在线|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久久人妻熟女aⅴ|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