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淼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法;消化道潰瘍;療效評價
消化道潰瘍?yōu)榕R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主要以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yōu)橹饕±肀憩F,臨床癥狀顯著,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及身心健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提升,飲食結構逐漸多元化,消化道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的首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隨著臨床對消化道潰瘍疾病探究的深入,臨床發(fā)現消化道潰瘍發(fā)病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具有高度相關性,借助幽門螺桿菌進行消化道潰瘍治療效果顯著。隨著臨床藥學不斷發(fā)展,臨床可用于消化道潰瘍治療的藥物不斷增加,臨床選擇的增加,同樣增加最佳適配藥物探究的難度。本研究筆者為了探究幽門螺桿菌于消化道潰瘍治療中應用效果,特開展前瞻性平行比對,采用不用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旨在探究最佳高效及安全的治療藥物,執(zhí)行如下。
1.1一般資料本前瞻性研究抽取38例研究對象進行平行比對,均為筆者消化內科于2018年3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消化道潰瘍患者,將38例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2組,對照組分為19例,女性9例,男性10例,最大年齡67歲,最小年齡19歲,平均年齡值(42.01±2.14)歲,最長病程8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3.01±0.41)年;研究組分為19例,女性10例,男性9例,最大年齡68歲,最小年齡18歲,平均年齡值(41.86±2.08)歲,最長病程9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3.12±0.39)年;客觀比對2組患者入組時一般資料中的患病年齡、性別分布及病程長短等指標,結果提示差異顯著(P<0.05)。
納入標準:(1)本前瞻性研究收集的38例患者均滿足《消化內科學科》對消化道潰瘍的診斷依據,患者入院時伴有嘔吐、腹部不適等癥狀,經內鏡、超聲等聯合確診;(2)38例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自愿將病歷資料用作客觀比對;(3)將研究上報筆者院倫理會,經審核后開展。排除標準:(1)藥物過敏體質患者;(2)患者(或)及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比對的患者。
1.2方法待患者確診后詢問藥物過敏史,給予患者藥敏實驗,待無不良藥副反應后開展客觀比對;對照組患者采用20mg的奧美拉唑、1g阿莫西林聯合0.5g克拉霉素治療,每次服用2次,持續(xù)治療1周;研究組患者采用20mg的蘭索拉唑、1g阿莫西林聯合0.5g克拉霉素治療,每次服用2次,持續(xù)治療1周,比對兩組患者疾病轉歸情況。
1.3評價標準(1)統計比對兩組不同治療干預后腹痛癥狀消失及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2)依據消化道疾病診治指南為評估依據,若消化道潰瘍面積縮小范圍不滿50%,則為無效;若小潰瘍面積縮小患者在50%~75%,則為有效;若潰瘍面積縮小超過75%,則為顯效;若潰瘍面積全部愈合,則為治愈。
1.4統計學分析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本進行所得數據客觀分析,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1兩組患者不同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轉歸情況比對研究組腹痛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用時,提示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同指標,提示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不同藥物治療療效分析研究組經一周治療無無效患者,有效率100%,對照組經一周治療無效患者6例,有效率68.42%,提示差異顯著(P<0.05),見表2。
奧美拉唑及蘭索拉唑均對機體中K+及H+指標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胃酸大量分泌刺激粘膜,改善潰瘍等消化道疾病腹痛臨床癥狀。本研究中,采用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治療組的患者腹痛轉歸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時間;同時該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同指標,提示差異顯著(P<0.05),考慮蘭索拉唑與胃Ph值之間的關聯,提高Ph值,從而起到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的效果。經長達一周的藥物治療后,研究組經一周治療無無效患者,有效率100%,對照組經一周治療無效患者6例,有效率68.42%,提示差異顯著(P<0.05);數據可知克拉霉素、阿莫西聯聯合蘭索拉唑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于消化道潰瘍治療中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聯聯合蘭索拉唑治療,可有效促使疾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