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個古老的教育觀念與實踐,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就道出了合作學習的真諦。本文筆者就從自身對小學數學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教學的理解出發(fā),談談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幾點拙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教學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有當今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有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一、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地的小學教學中已經開始被重視和應用,但是由于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認識不足,或者沒有作深刻的探討,常常只在一種比較淺顯的表面上展開,所以存在許多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是沒有抓住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地培養(yǎng),使合作僅僅流于形式。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多數學生在表達完自己的意見就完事,而對于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沒有認真聆聽其他成員的發(fā)言。這樣討論就敷言了事、無法深化,有時會各抒己見,或人云亦云,真正意義的合作其實尚未開始。
二是沒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探究時機。有的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順應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員的贊賞,教師往往呈現問題情境后,不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學生沒有進入狀態(tài),毫無合作探究欲望時,讓其加入學習小組,或有時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于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tài),探究必須戛然而止。這樣造成了小組討論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合作探究學習的目的。
三是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強調學生“學”的作用,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評論員,以致使教學活動出現了東拉西扯的思維混亂,談論不切主題,偏離方向,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 小學數學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策略
面對以上種種問題,如何改善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成為了我們接下來所要分析的了。
首先,合理安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對象。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fā)揮,那他們便會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成立小組時給他們分好工顯得十分重要。
二是,積極營造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所以,教師對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必須加以肯定,至于對與錯,那是第二位的。其次,課堂上允許學生大聲爭論,允許學生“找碴”。在這樣一種民主、和諧、進取的氛圍中,學生就會產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積極地開動腦筋,千方百計地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從而養(yǎng)成對問題積極探討、質疑和敢于批評的良好習慣,自覺地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學會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同時,也使學生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三是,要把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時機。小組合作學習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但不是自由散漫地進行討論,而是要選好時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進行討論。經過實踐和探討,在教學中一般要把握以下幾個時機:(1)在理解知識點的關鍵處,引導學生討論;(2)出現難點,學生思想受阻時,引導學生討論;(3)在得出規(guī)律性結論之前,引導學生討論;(4)思維發(fā)散時,引導學生討論等。
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判斷“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對不對。當時,多數學生認為對,少數認為不對。筆者就讓打對或錯的學生分成兩組討論。認為對的學生經過討論,拿出一個圓,采用從中間對折、撕紙的辦法證明其中一份是這個圓的1/2,所以說它是對的,而反方同學也拿出一個圓,采用折、撕的辦法,但不是從中間折,而是任意折,撕開后出示任意一份,問:“這一份是它的1/2嗎?”認為對的學生齊聲說:“不是。”反方追問:“既然不是,為什么說對?”正方同學啞口無言。反方同學乘勝追擊:“題中沒寫‘平均分,怎樣分都行。”反方同學用事實說服了對方,此時,大家一致認為“不對”,缺了“平均分”一詞。課內,我及時抓住這一矛盾,組織學生討論,通過正反雙方同學的折一折、撕一撕,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后達成共識。這樣,學生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了學習中去,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得到了自主解決問題的鍛煉,使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
四是,有效評價,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有時得到同學的認可、鼓勵和幫助,比來自于老師的更有效果。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時讓學生自擬幾個題目,各組成員都參加測試,然后讓小組長按標準給每位同學打分,再按小組總分進行評比,成績好的同學感到個人的學習好是不夠的,成績差的同學感到影響了本組成績,有了壓力,這樣會使壓力變成集體和個人的動力。這樣有時要比教師課余專門輔導學困生的效果還要好,因為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容易些。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學生討論、合作學習有很多好處,但也不能因此而濫用合作。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的價值。無目的、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的小組合作,學生毫無興趣,甚至有時會趁機聊天,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所要體現的新理念。
三、 結束語
總之,在各種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從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今后,筆者會繼續(xù)探索,力求使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更有效。
參考文獻:
[1]陳鳳偉,韓巧玲,劉穎.數學聚能:史家小學的數學教育[M].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2.
[2]呂吉成,鄭書卿.談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8):121.
作者簡介:
孫滿倉,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秦嶺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