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峰 潘鋒豐 耿慧 孫小康 鐘遠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老年科,上海 200233)
認知功能障礙指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同程度認知功能損害,包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老年癡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高齡人群數(shù)量日益增多,認知功能障礙的患病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2〕。高血壓是已知的認知功能減退的危險因素〔1,3,4〕。但目前研究多著眼于收縮壓或舒張壓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極少有人關注平均動脈壓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本研究主要探討平均動脈壓與認知功能減退的相關性,了解過高或者過低的平均動脈壓是否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1.1一般資料 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上海第六人民醫(yī)院老年科就診的80歲以上老年人275例作為研究對象。男186例,年齡80~93〔平均(86.14±2.96)〕歲,女89例,年齡80~95〔平均(86.94±3.26)〕歲。高血壓組140例,年齡80~92〔(85.94±2.34)〕歲,男97例,年齡80~91〔平均(85.36±2.12)〕歲;女43例,年齡81~94〔平均(85.36±2.79)〕歲。非高血壓組135例,男89例,年齡81~92〔平均(85.74±2.64)〕歲,女46例,年齡80~95〔平均(86.64±3.16)〕歲。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急性腦血管意外、腦梗死、 腦栓塞、出血性腦卒中、嚴重臟器功能不全、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異常、急性感染、精神系統(tǒng)疾病及無法配合或完成檢查者。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見表1。
1.2研究方法 在安靜狀態(tài)下,測量研究對象坐位非優(yōu)勢臂上臂血壓(共3次,取平均值)、身高和體重。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及餐后2 h靜脈血,測定以下指標:肝腎功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甲狀腺功能〔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素(TSH)〕、葉酸、VitB12、睪酮和雌二醇等指標。另外進行頭顱CT檢查。平均動脈壓計算公式如下:平均動脈壓=(收縮壓+2×舒張壓)/3。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n(%)〕
與高血壓組比較:1)P<0.05
1.3認知功能檢查 采用簡易精神狀況檢查表(MMSE)進行認知功能檢查。MMSE 量表由20題組成,總分30分。其中包含6個認知功能域:定向力、即時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延遲回憶力、語言能力及視空間覺〔5〕。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
2.1兩組生化指標及腰圍比較 高血壓組的腰圍大于非高血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化指標及腰圍比較
2.2不同平均動脈壓各認知域得分比較 平均動脈壓>100 mmHg或<80 mmHg,MMSE量表檢測得分最低的是記憶力,其次是回憶力。而平均動脈壓>100 mmHg組與<80 mmHg組相比,注意力和計算力下降的尤為明顯。見表3。
表3 不同平均動脈壓各認知域得分
2.3不同平均動脈壓水平高血壓與非高血壓組MMSE得分比較 平均動脈壓在80~100 mmHg之間,兩組MMSE得分無明顯差別。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平均動脈壓大于100 mmHg或小于80 mmHg,MMSE量表得分明顯下降,在平均動脈壓大于100 mmHg人群中,高血壓組MMSE得分下降更加明顯。見表4。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平均動脈壓大于100 mmHg或小于80 mmHg,與平均動脈壓80~100 mmHg相比,MMSE得分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4。
表4 不同平均動脈壓下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MMSE得分比較分)
與本組平均動脈壓80~100 mmHg比較:1)P<0.05
認知功能是由多個認知方面組成,包括記憶、計算、時間和空間定向能力、結構能力、執(zhí)行能力、語言理解和表達及應用等方面,是大腦高級皮層的重要內(nèi)容,是人類各種有意識的精神活動。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大腦功能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衰退。認知功能減退與多種因素有關。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年齡、性別、癡呆家族史、早年腦外傷病史、高血壓、腦梗死、糖尿病等是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6~8〕。
國外報道MCI患病率在2.8%~6.5%〔4,9,10〕,國內(nèi)部分地區(qū)進行的MCI患病率調(diào)查研究結果有一些差異,大概在8~10%〔2,10,11〕。但隨著年齡增長,MCI發(fā)病率逐漸升高,高齡老人可以高達40%以上〔2,4,9,1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
關于血壓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大多研究注目于高血壓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認為控制血壓對改善認知功能是有益的〔1,13〕。但是以高齡人群為研究對象的不多,研究平均動脈壓與認知功能關系的報道也不多見。平均動脈壓是整個心動周期的各個瞬間動脈血管所承受的總平均壓力,是在一個心動周期中各瞬間動脈血壓的總平均值,它是一個心動周期中持續(xù)地推動血液向前流動的平均推動力,所以能更精確地反映心臟和血管的功能狀態(tài),可全面反映血壓情況。
本研究以高齡老人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平均動脈壓與認知功能減退有關??梢?,平均動脈壓越高,MMSE量表得分越低,高平均動脈壓或者平均動脈壓過低,都將引起認知功能下降。至于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于異常的血壓對認知功能產(chǎn)生的損害,由此導致兩組之間的差異。平均動脈壓升高,預示著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的彈性下降,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受損,使腦血流能量代謝發(fā)生異常,從而影響認知功能。而平均動脈壓過低,將導致大腦血供下降,從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本組研究對象是高齡老人,動脈硬化明顯,因而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導致平均動脈壓升高。本研究顯示,平均動脈壓異常,MMSE得分最低的是記憶力,其次是回憶力。另外,平均動脈壓過高,較平均動脈壓過低,對注意力和計算力影響更為明顯。其原因并沒有納入此次研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平均動脈壓過高或過低,對大腦各功能區(qū)域血流與能量代謝產(chǎn)生了不同的損害〔1〕??梢越Y合頭顱影像學檢查等手段以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平均動脈壓異常,將對認知功能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目前已知的影響認知功能的因素中,年齡是不可控因素,諸多研究著眼于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危險因素。此項研究的目的在與提示平均動脈壓也是認知功能受損的危險因素,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平均動脈壓在臨床治療中不可忽視。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各種疾病,因而需要服用不同的藥物,如男性多合并前列腺增生,α-阻滯劑使用頻率較高。藥物可能對血壓、血液黏滯性、血管彈性等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平均動脈壓,損害認知功能,在臨床上往往沒有得到重視。老年人群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極高,血壓的控制率很不理想,治療過程中既要注意有效控制血壓,同時注意盡可能避免對平均動脈壓的影響,降壓過程中避免血壓過度波動,可考慮采用能改善動脈僵硬度,提高動脈彈性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從而盡可能保護老年人群本已逐漸受損的認知功能,減少癡呆的發(fā)生,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