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江 高佳慧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將他們的子女留在家鄉(xiāng)接受教育。留守兒童的學業(yè)表現受到其父母外出的影響,通過對山東省L縣X鎮(zhèn)153名初中在學兒童的分析,發(fā)現:父母長期外出對其子女的學習表現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當母親也外出時,兒童學習表現將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水平與學習表現相關,健康水平低的兒童,學習表現也較差;相比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水平對其學習表現影響較小;親子關系質量與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相關,親子關系良好、親子聯系充分的留守兒童學習表現較好;留守兒童家長對兒童學習的關注程度與兒童的學習表現相關;留守兒童相比非留守兒童,學習表現受學業(yè)輔導的影響更大。
[關鍵詞]留守兒童;學習表現;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性增強。受城市化的影響,城鄉(xiāng)收入剪刀差加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務工、經商以增加家庭收入。然而,受家庭經濟條件以及城市戶籍制度的影響,進城務工者難以為其子代解決教育問題,只能將其留在農村接受教育。近二十年來,在學界、政府的努力下,留守兒童成為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學界研究發(fā)現,在缺乏父母關愛、接受隔代教育甚至由同輩監(jiān)護、自我監(jiān)護的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遭遇了諸如身心健康、思想教育、學習問題等諸多困境。
困境帶來問題。近年來,多起違法犯罪案件中嫌疑人的“留守兒童”身份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門話題,公眾一定程度上將案件中嫌疑人犯罪的原因歸咎于其作為留守兒童經歷,留守似乎已經與學習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畫上了等號,可見“留守兒童”一詞逐漸出現了被污名化的趨勢。那么,留守真的意味著問題嗎?本文從山東省L縣X鎮(zhèn)某初級中學選取了153名留守兒童,針對他們在學習方面的問題開展了研究。
2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2.1 文獻回顧
關于留守兒童教育與學習相關問題學界已經研究了近20年,整合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目前主要分為兩派——留守(對學習)無影響論和留守(對學習)有影響論:提出無影響論的學者研究發(fā)現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學習行為、信心、效能感上并無明顯差異,甚至前者還略高于后者,父母是否外出打工以及外出的時長與兒童的成績并沒有很大的相關性,父母外出后留守兒童成績也沒有明顯下滑,主要原因是在當時農村兒童父母教育觀念淡薄且教育水平低,外出與否均無力輔導孩子學習。主張有影響論者則認為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在學習上缺乏監(jiān)督與指導,表現出學習的自我管理、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力、學習成績上差于非留守兒童,并且在學習態(tài)度、成績上與他們跟父母聯系的頻率呈正相關,即父母外出務工導致了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出現問題,且留守兒童的成績要低于非留守兒童。還有的學者發(fā)現,父母外出打工對兒童學習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父母外出導致兒童的學習缺乏輔導和監(jiān)督出現下降的趨勢,甚至造成了兒童“讀書無用論”的想法;另一方面,父母外出打工為家庭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改善了兒童的教育條件,父母辛苦掙錢的行為也激勵兒童努力學習,提高了兒童學習的動力。
從過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留守對兒童學習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諸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兒童的學習發(fā)生變化:性別、同胞數量、父母文化水平、與外出父母的聯系頻率、父母對兒童學習的關注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兒童學習的輔導監(jiān)督、哪一方父母外出、學習階段、行為問題、家庭經濟狀況、朋輩群體的支持等因素均與學習表現存在相關關系。
2.2 研究假設
根據過往研究的發(fā)現,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一)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無法對兒童對學習給予及時的輔導和監(jiān)督,在學習表現上,非留守兒童優(yōu)于留守兒童,單留守兒童優(yōu)于雙留守兒童。
(二)父母外出導致兒童疏于照料,其健康程度低于非留守兒童,因此非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優(yōu)于留守兒童。
(三)家庭經濟水平高的留守兒童相比經濟水平低者能夠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因此經濟水平低者學習表現也要優(yōu)于后者。
(四)家庭關系質量高、聯系頻繁的留守兒童,學習表現要優(yōu)于家庭關系質量低、聯系缺乏的兒童。
(五)留守兒童中,家長對留守兒童學習關注度高的兒童,學習表現要優(yōu)于家長關注度低的兒童。
3 研究設計
3.1 概念界定
3.1.1 留守兒童。綜觀學界對“留守兒童”的定義,雖然在年齡、幾個父母外出以及父母每次外出的時間三個方面存在分歧,但總體上具有一致性,即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打工、外出的父母長期無法回鄉(xiāng)探望、兒童處于義務教育期限內。本文認為,留守兒童父母外出的目的是否是務工賺錢并非是界定留守兒童的標志,我們不能將其它原因(如治病、經商)長期外出父母的孩子排除出留守兒童的范圍。綜上,本文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是由于父母中一方或雙方長期(半年以上)外出而留在鄉(xiāng)鎮(zhèn)由單方父母、其他監(jiān)護人或兒童自己監(jiān)護并處于義務教育階段者。雙方父母外出的兒童為雙留守兒童,單方父母外出的為單留守兒童。
3.1.2 留守兒童學習表現。當前關于留守兒童學習表現的研究中,并未有文章對學習表現一詞給出明確定義,而是體現在問卷設計和數據分析中。陳欣欣,李云森,佟雅囡,譚金梅、伍文波對留守兒童學習表現進行研究時,因變量只包含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將學習表現與學習成績劃等號。筆者認為學習成績只是兒童學習表現的一個方面,單以成績來概括其學習表現略有偏頗,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應包括兒童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學習自我要求和學習成績。
3.2 變量
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式開展,內容上包括基本人口學信息、兒童的留守情況以及學習表現。因變量為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表現由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學習的自我要求和學習成績加權計算而來;自變量為兒童與父母同住的情況,包括:父母均不外出、父親單獨外出、母親單獨外出和父母同時外出四種情況。根據過往研究的發(fā)現,本研究設計了4組中介變量,分別為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經濟水平、家庭關系質量、親子聯系頻率和家長對兒童學業(yè)的關注度。家庭關系質量包括親子關系與親子聯系,親子關系包括父子關系、母子關系、父母關系三項,親子聯系包括外出的父母回家看望兒童的頻率、外出的父母與兒童聯系的頻率兩項,五項得分加總得到家庭關系質量得分;家長對兒童學業(yè)的關注度分為兒童認為家長對其學習的關注度、與父母聯系時是否討論學習話題、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情況三個因素。
3.3 樣本的性別年齡統(tǒng)計(見表1)
4 研究發(fā)現
4.1 不同留守情況與學習表現
對所得數據進行計算,可得到不同留守情況下兒童學習表現得分,如表2所示(僅母親外出的樣本過少,其得分不予參考)。可以發(fā)現,非留守者與單留守者相比,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以及學習的自我要求方面并無顯著差異,總分0.324分的差距主要來自學習成績方面,即單留守者平均成績顯著低于非留守者;雙留守兒童的情況不容樂觀,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自我要求上均低于單留守和非留守者,學習成績上差距則更為巨大,總得分低于非留守者0.8083分。對兒童成績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雙留守兒童低于單留守兒童63.07分。可見不同的父母外出情況與兒童的學習表現存在相關性。
4.2 留守兒童學習表現影響因素分析
4.2.1 健康狀況與學習表現。健康狀況與學習表現相關,但并非是父母外出導致健康差異。通過表3可以發(fā)現,兒童健康水平與其學習表現存在相關關系(P<0.05)。然而,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并非是父母外出導致了兒童健康水平差異,兒童健康狀況與其是否為留守兒童無相關關系(各健康水平下P>0.05)。
4.2.2 家庭收入與學習表現。總體上看,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收入要高于非留守兒童,這是否意味著留守兒童能夠在教育方面得到更多的經濟支持從而學習表現較好?然而,表4表明,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與家庭收入無相關關系;表5表明,非留守兒童家庭收入與其學習表現呈正相關(P<0.05),家庭收入越高,非留守兒童學習表現越好??傮w而言,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其家庭收入高于非留守兒童,筆者推測可能由于外出務工者并未將其經濟收入用于兒童教育,導致了經濟收入無助于其孩子學習表現提升的現象。
4.2.3 家庭關系質量與學習表現。留守兒童的家庭關系質量得分由父子關系、母子關系、父母關系、外出的父母聯系留守兒童的頻率、父母回家看望兒童的頻率構成,表6表明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與親子關系質量存在強相關性(P<0.0005)。說明父母外出后,如果不能與留在家的孩子和配偶保持良好的關系和充分的聯系,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將受到負面影響。
4.2.4 家長對兒童學習的關注度與學習表現。家長對兒童學習的關注度由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對其學習的關注程度、與父母聯系時是否討論學習話題以及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情況三個因素組成。表7表明,家長對兒童學習的關注度與留守兒童學習表現顯著相關(P<0.0005),家長對兒童學習的關注程度越高,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越好。
4.2.5 學習輔導情況與學習表現。通過表8、表9可以發(fā)現,留守兒童相比非留守兒童,前者的成績與學業(yè)輔導顯著相關(P<0.05)。非留守兒童是否有人輔導學習與成績相關性不顯著(P>0.05)。原因或是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外出,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業(yè)輔導,從而表現出更好的學習成績。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山東省L市X鎮(zhèn)153名初中在學兒童的分析,主要有如下發(fā)現:第一,父母長期外出對其子女的學習表現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當母親也外出時,兒童學習表現將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第二,兒童的健康水平與學習表現相關,健康水平低的兒童,學習表現也較差。第三,相比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水平對其學習表現影響較小。第四,家庭關系質量與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相關,親子關系良好、親子聯系充分的留守兒童學習表現較好。第五,留守兒童家長對兒童學習的關注程度與兒童的學習表現相關。第六,留守兒童相比非留守兒童,學習表現受學業(yè)輔導的影響更大。
[參考文獻]
[1] 陳欣欣,張林秀,羅斯高,等,父母外出與農村留守子女的學習表現——來自陜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09(05).
[2]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狀況分析與建議[J].教育科學,2002(04).
[3]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現狀的調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3).
[4] 何世雄.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狀況研究——以甘肅省通渭縣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3.
[5] 胡楓,李善同.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基于5城市農工調查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9(02).
[6] 姜強強,陳晨.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01).
[7] 秦敏,朱曉.父母外出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研究[J].人口學刊,2019(03).
[8] 趙富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9] 葉敬忠,王伊歡,張克云,等,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J].農村經濟,2006(07).
[10] 范方,桑標.親子教育缺失與“留守兒童”人格、學績及行為問題[J].心理科學,2005(04).
[11] 李云森.自選擇、父母外出與留守兒童學習表現——基于不發(fā)達地區(qū)對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3(03).
[12] 佟雅囡.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學習表現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
[13] 譚金梅,伍文波.淺論父母外出務工與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J].企業(yè)導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