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先建/廣西南寧市動物園
陸生野生動物救護,是人類維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態(tài)多樣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南寧市實際情況,對陸生野生動物救護工作中遇到的各類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便于更好的開展陸生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如今全球的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繁育單位具有成熟的動物繁育技術。我們大可以參考這類經驗成果,為需要救護的陸生野生動物制定科學合理的飼喂標準。例如南寧市現有的陸生野生動物養(yǎng)殖場中,眼鏡蛇、果子貍、豪豬和竹鼠等動物的飼養(yǎng)技術最為成熟,我們在救護這些陸生野生動物工作中完全可以參照這些動物養(yǎng)殖場的飼喂標準。
我國畜牧業(yè)成熟,我們可以進行參考,為類似野生動物提供食物。例如,參考相同重量的家養(yǎng)雞的飼養(yǎng)標準飼喂野生環(huán)頸雉。其他野生動物如豹貓、野豬和褐翅烏鴉也可以如此。
1.抓住野生動物的特點。陸生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擁有不同的消化系統(tǒng)及采食習慣,全面的了解這些動物知識,才能面對不同種類動物時做出正確的飼喂方案以及救護處置。比如救護工作中遇到梅花鹿與野兔,兩者都是草食動物,但前者是反芻動物,其消化系統(tǒng)要比兔子復雜得多。所以在進行陸生野生動物的救護工作時,應針對陸生野生動物特有的采食習慣和消化系統(tǒng),選取合適的飼喂食物種類和投喂方式,并進行科學合理調制,使這些食物豐富滿足所需營養(yǎng)素。
2.完善微量元素攝入系統(tǒng)。就微量元素攝入對陸生野生動物的功效而言,其作用是維持動物體內的正常代謝,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學習基本的動物營養(yǎng)知識,并清楚地了解各種微量元素的功效和缺乏臨床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1.正確選擇放生地點。日常救護工作中,大多數動物在人為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會恢復健康,并具有野外生存能力。因此,對于這些恢復健康后的陸生野生動物,應該考慮動物的生境及習性,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間將其來放歸野外。為防止動物被二次傷害,切勿出現如寒冷冬天時放生蛇類,陽光熾熱時放生貓頭鷹的情況。
2.已發(fā)履行救護職責。參與救護陸生野生動物工作的人員應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必須掌握政策和具體權責分工。確定各自負責的工作的范圍和責任,并對救護流程清楚了解,不出現越權處置情況,降低瀆職及公益訴訟風險率。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陸生野生動物救護處理體系如下:
自治區(qū)林業(yè)主管部門對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具有相應的救護和最終處置權。
市級林業(yè)主管部門擁有對廣西重點保護動物的相應的救護和最終處置權。
縣級林業(yè)主管部門對國家“三有”動物有相應的救護和最終處置權。
3.強化救護人員專業(yè)培訓。據統(tǒng)計南寧市救護陸生野生動物數量最多的為蛇類,蛇類的救護存在極高的危險性,其中對有毒蛇與無毒蛇的專業(yè)鑒別尤為重要。因此應當根據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強化專業(yè)技能培訓力度,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具備相關的救護技能和知識,及時有效地開展工作的同時確保自身安全。
4.積極開展宣傳。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臺和電視臺開展各種形式的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的科學概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我們開展的陸上野生動物救護工作,得到更多市民的認可和幫助。
南寧作為廣西的首府,林地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野生動物貿易主要集散地,國際影響敏感,社會和媒體關注度高。據統(tǒng)計,2013年以來南寧市共救護陸生野生動物11萬多頭(條、只),年均救護量是鄰省的2~3倍。因此,作為南寧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工作的參與者,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實踐,剖析存在的問題,為南寧市陸生野生動物的救護工作找到積極有效的經驗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