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毙抡n程標準中提到了語文課程的目標,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語文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即進行生活化教學[1]。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10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84
語文是一門來自生活的學科,就像劉國正說的那樣,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就是來源于生活,產生于生活,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是反映生活、服務生活的工具。[2]學生的生活化語文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對生活加大關注度,開闊自己的視野,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語文,這樣才能使生活化語文教學深入學生的內心,使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滲透與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
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處于成長過程中學習能力的巔峰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受自己情感的影響。以往那些古板老套、一味灌輸的教育方式,已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了,單純的靠背誦來記住語文知識點,反而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和反感。[3]教師如果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學效果就會變得不一樣,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大大提高,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語文帶給生活的樂趣,把被動學習的語文教學現狀變?yōu)橹鲃訉W習,增加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從而有利于提高語文成績。
(二)促進學生德育素質與審美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教學理念要想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發(fā)現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成長,課堂中融入生活,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輕松愉快,從而增加他們的生活體驗,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力和反應力,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增加了他們的思維廣度,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積累真善美的美好情感,從而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三)促進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當前,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學工作依舊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高中語文教學遲遲沒有找到突破口。要想早點突破舊的教育體系,就需要把生活化教學融入改革中,以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中心,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表達進行觀察和分析,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
二、實施語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一)語文教材生活化
語文教材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經過大量語文教師編寫而成,對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想要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中,就必須讓語文教材變得生活化。要想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生活化,就必須對這種教學方式說不。編寫教材時,把教材的重點放在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面,并且要加強語文的實踐活動,要把知識點融入到實踐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語文。
(二)語文活動生活化
語文活動的生活化,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在進行活動創(chuàng)作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學習。在語文講讀中主張生活化,就是要在課堂上從課文的方方面面進行講解,盡力尋找課文中能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的結合點,使書本上的內容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又能讓學生走進課堂里。語文教師要注意把課堂中有限的見識引入到生活這個廣闊的空間,帶領學生在生活中輕松地學習語文。
(三)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首先要能夠為學生在學習上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期間,需將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時,如果教師只是從文章背景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長期下去,會使一些學生產生厭學抵觸的情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要將此文與學生當前生活進行有效聯(lián)系。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但在教學中教師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在加深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意義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生活化教育方法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不但滿足了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滿足了高中素質教育的需要。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要善于發(fā)現生活中隱藏的語文知識并運用到課堂中來,顯示出語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魅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牛寧寧.捕捉生活元素,找尋別樣趣味——初中語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J].學周刊,2018(2):116.
[2]張陽雷.生活化理念在職高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152.
[3]陸淑穎.掘“生活”源泉,享“生長”語文——談生活化語文教學理念的實施[J].語文知識,2017(17):78.[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楊志平(1968.10— ),男,漢族,甘肅秦安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