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市長壽實驗小學 孔曉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倍v觀現在的習作教學,很多教師還是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習作,按部就班地讓學生按照教材要求完成寫作任務,或者一味地認為學生寫作就是要教孩子掌握寫作知識與技能,頻繁訓練。沒有融合鮮活豐富的生活,沒有關注寫作的“交往”,失去了生活實踐的情境和樂趣,學生即便勉強成文,往往也是平淡空洞之作,學生習作成為庸常無趣的事情。特別是中年級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認為自己沒材料寫,不會寫,也寫不好。
怎樣才能打開作文這扇窗,讓學生不再畏懼與厭煩,不再感覺無內容可寫?學生寫作,到底應該怎么引導?筆者認為,學生寫作必須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開發(fā)習作資源,激發(fā)習作熱情,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寬容活潑的、張揚個性的、和諧發(fā)展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減少限定的條條框框,解除對學生習作心理的各種束縛,讓學生有寬松的作文心理,讓寫作真正成為學生喜歡的活動。筆者現以《有趣的七巧板》為例,談談做法: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有“玩玩七巧板”這個活動。筆者還沒開始上這個內容,就看到好多學生在拼七巧板。作文要走向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源頭活水。眼前的這個熱門玩意——七巧板,不就是“源頭活水”?
“小小七巧板,魔力大無邊,動手又動腦,圖案多豐富。你會用七巧板拼什么?”學生交頭接耳紛紛討論著,擺弄著,不一會兒,一幅幅生動有趣、洋溢著個性的作品就誕生了。動物、植物、人物,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不相同??粗约旱淖髌?,學生們個個喜笑顏開。
隨即他們就熱鬧起來,“你拼的是什么,讓我看一看?!薄澳銇砜纯次业?,多漂亮!”“我的烏龜和你的兔子來比比,看看誰厲害!”“嘿,我拼的和你的是一樣的,咱們是好朋友。”……更有大膽者走下座位,參觀議論起別人的作品來。一個,兩個,下來參觀的人變多了,教室里氛圍一點點熱鬧了,筆者暗自高興著:看來,只要學生感受到興趣和樂趣,他就有話要說,有話可說。
著名作家葉圣陶曾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晝夜不息?!鄙钍亲魑牡闹饕慈?,離開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形形色色的自然景觀、社會現象、人類活動等,這都是兒童寫作的源頭活水。作為教師,僅僅把目光關注在教材習作上,那是遠遠不夠的。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應該打開窗戶去觀察,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激發(fā)他們的生活熱情?!逼鋵?,學生時刻都存在于新鮮動態(tài)的生活中,他們自身就擁有一座豐富的生活寶藏——游戲,夢想、探索、游玩、涂鴉……教師應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其中的樂趣,當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厚的程度,就有了要說的話,要寫的話,就找到了作文的源頭活水。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睂τ谏鷦有蜗蟮挠腥ぷ髌?,小學生往往會對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渡衿娴钠咔砂濉芬徽n中,在學生拼完作品,情緒高漲,走下座位欲與同學分享成功時,筆者順水推舟:“趕快下來看看別人的作品,和他聊聊。你可以問問他是怎么拼成的,也可以采訪下他作品完成后的感受?!睂W生們聽見這句話,露著笑臉就開始在班級間穿梭。你看我的,我看你的,你向我介紹,我給他評議,七嘴八舌,這是多么熱鬧的氛圍呀,平時上作文課學生哪有這么高漲的情緒、活躍的氣氛!
在讓學生充分交流后,筆者就讓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來個“小小作品展示會”?!澳阌闷咔砂迤闯闪耸裁??”“看著你自己的作品,你想到什么?心理有什么感受?”“看著他拼的圖案,你想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話?”在學生采訪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有什么不足之處,幫他補充和修改;有不同想法,也可以及時交流。這樣一來,說話交流不再是幾個人的事情,大家都“有事可干”了。
學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間里才能得以孕育、誕生。教師創(chuàng)設自由、互動的交際情境,學生置于其中,他們就會有主動表達的愿望。學生可以同桌交流,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也可以與老師進行對話,學生自由選擇交流對象,自由選擇話題,自由選擇方式,這樣教師就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獨特的思維方式也還給了學生。教師只要找準時機,創(chuàng)設濃郁的生活語境,幫助學生搭建“交往”的舞臺,把民主、寬容、自主、互動的氛圍還給學生,學生就有話可說,在多姿多彩的“舞臺”中觀察表達。
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是每個教師努力的目標。教學中,除了讓學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外,還可以讓他們發(fā)揚合作精神,尋找合作伙伴將圖案自由組合,可以兩人也可以幾個人的作品相互組合,這樣一個個情景就誕生了。筆者隨機了解了一下,有公園風光圖、動物聚會圖、伙伴游戲圖,還有的一時也說不上來,就是幾個圖的組合。這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你的想象,看著組合后的圖,你又想到了什么?能描述畫面情景或者編個有趣的故事嗎?”學生看著各自組合后的圖案,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出主意,想點子,充分發(fā)揮合作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從拼到想,從想到說。而后,全班交流,果然,在大家的集思廣益后,一幅幅組合后的圖案有了豐富的情節(jié),有開展音樂會的,有同學們劃船的,有公園美景的,有慶祝生日的……故事富有個性,筆者也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說生動,一個個故事博得了大家的喝彩。
“兒童是天生的故事大王。”“所有的孩子都是語言天才。”一幅幅組合圖畫,一個個生活場景,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積累,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故事各有特色,飽含生活的氣息,他們享受著成功與喜悅。童年是什么?童年就是兒童用童話編織的神奇世界,“想象,是一對能使思維飛翔起來的翅膀?!毕胂?,點亮兒童明亮的眼睛,激發(fā)兒童的內在情感,讓他們情不自禁地進入“場域”,激活學生豐富的語言,喚醒學生心中的故事。學生自己成為言語主體,用自己的話語表達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
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缺失“兒童精神”的現象。每個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似乎都有自己的套路,從引導學生選題到選材,以知識技能為學生搭建起寫作的框架。教師忽視了自己面對的是不一樣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言語特征。作文教學套路化,時間久了,條條框框就會轉化為穩(wěn)定的模式:事情不分大小,必定會有終身難忘的感受;景物不分地點,必須是流連忘返……學生寫作沖動在固有的程式中僵化了,學生原生態(tài)習作被涂脂抹粉,遮掉了那最為閃亮的“童心”。
學生為什么會畏懼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寫作動力,條條框框的限制太多,缺乏寫作的成就感。為了能在表達上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個性,在寫作時,筆者讓學生自由選擇寫的內容,可以寫個人的作品,也可以描述合作后的作品,可以寫自己搭建的過程,也可以寫參觀他人作品的交流與感受。而且,七巧板拼好后的兩次采訪交流,都轉化成了寫作資源。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在他們確定寫的內容后,就可以無拘無束地去寫。
在這種輕松愉快的寫作氛圍中,一篇篇洋溢著生動情趣的作文誕生了。有學生甚至自覺交上了三篇作文。筆者想:當學生以真實的經歷、感受和思考投身到寫作中來,就會有真實的言語需要,寫作過程中的真情就會自然涌動。新課標第二學段:“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边@一點嘗試做到了。
“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學生寫作,是學生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是他們與世界交往的方式之一。寫作起步階段,語文教師有比教作文技法重要百倍的任務,就是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把準學生成長的脈搏,蘇醒學生的感官,活躍學生的身心,激活學生的表達需要,你就會發(fā)現,每個學生都是五彩斑斕的“童書”。這樣,學生寫作會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放飛心靈,洋溢個性,學生的言語和精神世界就會變得澄澈和敞亮,筆下就會有藍天白云、歡聲笑語,就會有快樂的童年,多姿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