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林
摘要:近些年來,社會不斷發(fā)展,國民經濟也提升了不少,而且我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經濟也在不斷進步,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也在不斷的加快,一些青年或者壯年都外出去打工了,而留下的便是孩子和老人,因此這個社會也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群體,那邊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出現,因為他們自身不良生活習慣的存在,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導致社會中風氣不是很好,而且這些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小學語文學習方面,留守兒童更顯弱勢,在小學語文學困生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所以,本文就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留守兒童學困生的轉化。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
語文學科是小學生必學的基礎科目,是小學生開始學生人際交往利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小學語文留守兒童學困生的轉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留守兒童的含義
現如今,“留守兒童”是指在一些農村貧苦地區(qū),應為父母雙方外出打工或經商而被寄養(yǎng)在爺爺奶奶家里或者親戚家的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孩子。這些留守兒童一般情況不會在爺爺奶奶或親戚的照顧下正常的去上學,但是由于長時間和父母分離,造成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的結果。
二、留守兒童現存問題分析
生活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的收入無法讓自己的家庭過上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所以留守兒童的生活并不寬裕。留守兒童在生活中,會持續(xù)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因為監(jiān)護人的存在并不能替代留守孩子對父母的思念。一方面,留守孩子變得自卑、缺乏自信,不愿意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另一方面,留守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一些不理解的情緒。
學習方面,留守兒童在學習中無法得到父母的幫助,而且其監(jiān)護人教育水平低也是無法幫助到她們,所以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是一種孤立無援的地位。因為自制力和其他原因,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并不是很好,而且很多時候作業(yè)完成度不夠,同時態(tài)度不夠端正,最后導致成績不好。
三、小學留守兒童學困生轉化策略
1、學科價值引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學科價值引領,首先要讓學生深刻的明白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通過一些語文的歷史、語文偉人以及生活中的語文,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語文,語文對于我們的人生和生活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學好語文對我們有什么樣的意義等問題,可以一步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喜歡上語文,培養(yǎng)自己的對語文學習的習慣性和持續(xù)性。
2、愛心引領,增強學生自信心
愛心引領,要求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教師特別要關注一些班里的內向的學生和一些學習基礎差、學習效果差的學生,用自己的熱情去感化他們,讓他們重新找回對學習的自信心,突破自己,提高自己,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興趣引領,讓學生喜歡上語文
興趣引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大大增強。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常見的易于引起學生興趣的語文情境,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愿意去尋找生活中的語文美,去體驗語文的樂趣。
4、目標引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目標引領,語文教師要有一個教學目標體系,這個目標要有針對性,而且要有層次性,針對學困生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還有針對特長生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這些目標不僅要分個人目標,還要分成小組目標,最終都是為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只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小目標,才能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個人影響整體,提高教學效率。
5、環(huán)境引領,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環(huán)境引領,因為一個有著良好的語文氛圍的環(huán)境,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還能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對于一些對語文有恐懼心理的學生,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學生的心理因素,還要通過加強校風、班風和學風建設,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積極開展一些文明友好的課余活動,使學生有一個“關心、互助、理解、鼓勵”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感受到學校和教師、同學的熱情和溫暖,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6、競爭引領,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競爭引領,因為只有競爭,才能加快大家的步伐,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心中的競爭性,通過開展各種語文競賽活動,建立一些競爭機制,可以促使所有學生去積極地參加,進一步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增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管是在語文學科還是其他學科,“留守學生”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且繁雜的任務,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必須高度重視,爭取能夠形成教育合力,而且爭取一切積極力量,盡力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讓他們幸福成長。
參考文獻:
[1]徐群.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chuàng)建和諧新農村,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 (12),156-157.
[2]方銘琳.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機制,中國農業(yè).2013 (10)32.
[3]田景正.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
[4]楊曉玲.農村留守兒童成因及對策淺析.經濟論壇.20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