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年老體能衰退,鍛煉成了大問題,打不了籃球踢不了足球。運動醫(yī)學專家用多年的研究告訴老人,老年健身也應有大格局和新觀念。
練耐力 耐力決定內(nèi)臟壽命。每周老人要進行兩次高強度的耐力鍛煉,從勾腳踮腳打基礎、微彎膝蓋馬步練穩(wěn)固、彈力帶上肢拉伸,到拉伸和抗阻力訓練。當然,并不是每個老人都適合這樣鍛煉。尤其是不能憑自己的個人經(jīng)驗。鍛煉前一定要做測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醫(yī)院診斷,而是要通過給心臟增加一個負荷(壓力),看看血壓、心率、心肺功能和血氧等的反應,通過它來設計運動處方。
練肌肉 肌肉越強血糖越穩(wěn)定。很多老人常會感覺渾身沒勁,皮膚干燥瘙癢、皺褶增多,這些其實是肌肉減少的表現(xiàn)。老人每天買菜、遛彎兒等,多多少少還能鍛煉到下肢,但上肢卻用得很少,所以老年人的頸肩肌肉退化明顯,有必要通過啞鈴、彈力帶、俯臥撐等鍛煉來保持頸肩腰的肌肉功能。對老人來說,肌肉越發(fā)達血糖越穩(wěn)定。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在家里做些徒手的肌肉訓練也未嘗不可。比如身體直立,單手扶在椅背或墻上,做提踵運動——腳后跟抬起、放下動作,每次做30~50下,每天做3~4次。
腿部和關節(jié)鍛煉 “人老腿先老”,老年人要特別注意腿的鍛煉,如跑步、深蹲、踢腿、打太極拳等。另外,在鍛煉中可多做些四肢關節(jié)活動和拉韌帶的練習,以保持肌肉、韌帶的彈性、延伸性和靈活性。
練神經(jīng) 精細運動延緩衰老。老年人容易摔倒,是因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肌肉的調(diào)動能力不夠。一些精細運動都會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讓它衰退得慢點。比如在看電視或是閑暇時用腳在地上寫字,腳不用夾筆,只做動作就行。
練心情 精神滿足也很重要。運動應是身體和精神的雙滿足。老人最好在一周里既安排可以常年進行的項目(如慢跑),又要有季節(jié)性的運動項目(如游泳)。運動前還可穿插一些柔韌性的運動項目,如壓腿。就像做菜,葷素搭配好,才賞心悅目。
特別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餐后45分鐘一定不要坐下,通過增加運動量來降低血糖,這比用什么保健品都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站1小時。一邊看電視一邊完成運動量,是愉悅身心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