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摘要】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骨傷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取80例骨傷患者,于本院治療,時間為2017年4月~2018年4月,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功能恢復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經(jīng)護理后對比,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功能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骨傷康復護理模式中使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護理效果較好,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促進作用,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康復外科護理;并發(fā)癥;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傷康復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齡18~65歲,平均(45.69±5.28)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17~66歲,平均(45.63±4.89)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比較。
1.2? 方法
(1)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2)觀察組除常規(guī)護理外,增加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護理方法具體如下:①使用專業(yè)量表分別對患者的關節(jié)部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進行全面測評,依據(jù)測評結果制定個性化有效化的快速康復護理。②在康復早期,患者患肢腫脹疼痛,骨折端因缺乏穩(wěn)定性,容易移位。因此,在保證骨折對位良好,固定有效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訓練,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血腫和炎癥滲出吸收,緩解疼痛。③患者若出現(xiàn)局部炎癥,可用并療法減輕水腫和疼痛,將患者患肢抬高,適當制動,使用彈力帶輕度包扎患肢,促進靜脈回流。④待患者骨折復位固定后,便可進行緩慢且有節(jié)奏的等長收縮運動,收縮時要盡量大力度,然后放松,每日訓練3次,每次訓練5-10分鐘,以不造成疲勞為度。注意活動時,骨折部位的上下關節(jié)保持不動。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功能恢復時間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x±s)、計數(shù)行t檢驗、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經(jīng)護理,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功能恢復時間、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jīng)護理,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功能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 討 論
創(chuàng)傷骨傷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恢復,因此患者必須盡早進行功能鍛煉,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這是眾多骨科醫(yī)院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特點體現(xiàn)在“快速”上,對骨傷患者使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患者住院時間可縮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
本文主要研究了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骨傷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骨傷康復護理即對患者進行骨傷固定,對患者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及骨折后期進行功能性鍛煉,直到患者各關節(jié)恢復正常活動,肢體恢復正常力量。本研究中主要是在骨傷康復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除了對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外,再對患者實施肢體功能鍛煉,待患者骨折復位固定后,指導患者進行等長收縮運動,在患者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讓患者多參加活動鍛煉,在患者肢體逐漸恢復后,由別動活動變?yōu)橹鲃踊顒?,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功能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綜合上文,在創(chuàng)傷骨傷患者中使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縮短患者功能恢復時間,同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臨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金平湖.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骨傷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3):60-62.
[2] 都興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外科手術患者恢復效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24):88-89.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