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鵬
摘 ?要:在深入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樹立終身學習這一理念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所熟知,在教學期間,教師采取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就小學階段的籃球教學來講,體育教師也堅持這一理念,對教學模式予以創(chuàng)新和改進,希望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將以新課改為背景,確定小學籃球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方案。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籃球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074-02
小學生對于具有較強競技性的籃球運動非常喜歡,籃球運動可以啟發(fā)小學生的運動意識,促進小學生運動的協(xié)調性得以發(fā)展。但是現(xiàn)階段,面對新課改的要求,小學階段的籃球教學卻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將對籃球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直接影響,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1],所以筆者確定本次研究課題,展開如下綜述。
1 ?目前中小學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觀念陳舊
近些年的教學改革在體育教育上并未取得明顯的成效,究其原因在于基層教育者對于改革的理解太過流于表面。更多的是力求達到一種歡快的、熱鬧的課堂氛圍,而非從學生自主性出發(fā),進行其主動性的調動。通過這種現(xiàn)象不難看到,其本質在于基層教育者的觀念依舊是傳統(tǒng)的。關于教學制度的改革大部分的指導都是來自理論層面,其中突出的體現(xiàn)為口號。如此指導無法明確指出改革的目標和意圖,導致基層教育工作者無法領會改革的具體目標,在進行教學工作時就形成了以上所述的現(xiàn)象。
1.2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應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依舊保持傳統(tǒng)教學的機械性和被動性。課堂的教學任務主要以運動理論和球類運動的技術為主,教學重點為運動過程中的標準動作和技術理論知識,跳過對基本運動、健身等知識的普及,更不會涉及到健身相關的知識、習慣和意識的教授。對學生的健身指導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1.3 教學內容缺乏系統(tǒng)科學性
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教授和體育競技運動知識技能的傳授。甚至將競技運動中涉及到的規(guī)則套用到學校的體育教學和學校體育活動項目中。競技運動項目的規(guī)則是完全從競技角度出發(fā)進行制定的,這些規(guī)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參與者的運動能力,從某種角度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運動能力,但是這些規(guī)則對于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和心理建設都不是好的選擇,畢竟競技和體育教學的目標相差甚遠。將體育競技應用在體育教育中會引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誤解,片面地追求更高、更強的運動能力而忽略其基本的強健體魄、鍛煉筋骨等功能,更會使原本體育能力較差的同學產(chǎn)生抵觸心理。
1.4 教學方法僵化呆板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展開素質化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鼓勵其自主學習。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點即“填鴨式”和“一刀切”。對每位學生“一視同仁”進行無差別化教育。忽略學生獨立性和區(qū)別性的后果就是學生成為老師教學工作的“容器”,無法孕育出具有不同特長、不同閃光點的學生。因此一定要杜絕傳統(tǒng)模式的僵化教育,推行“區(qū)別對待”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滿足每位同學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完美地實現(xiàn)教育工作主體由教師向學生的轉移。
1.5 教學評價標準單一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在進行評價時采用的劃一化辦法。這種辦法主要以測試結果位參照,忽略每位學生在素質、身體、努力和進步幅度的不同。這種評價方式忽略了個體差異,不僅結果不公正,而且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激勵性完全喪失。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對于體育教學的考核其實是一種反饋,一種學生的自我了解,然后根據(jù)結果的優(yōu)缺進行下一步鍛煉目標的定制和調整[2]。
2 ?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籃球教學的策略
2.1 優(yōu)化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要求對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改革。教學方式上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遺傳型”方式,采用探索型和發(fā)展型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工作的主導地位由教師向學生轉移。將以老師為主導和過度要求對于體育系統(tǒng)知識掌握的現(xiàn)象完全取消。教育評價的改革要求將評價的重點由運動成績和身體素質轉向“健康第一”。取消傳統(tǒng)的重點進行技能教育和重視運動結果的觀念。創(chuàng)建新的有益身心健康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裨益學生身心建設的新觀念。
2.2 設定全新的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不能只是理論空談,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再輔以習慣和意識的培養(yǎng)。使每一位學生都正確的認識體育教育的重心,端正學習體育的態(tài)度,明白體育運動給身體帶來的益處,樹立可持續(xù)健身的觀念,利用熟悉的方法進行多樣化鍛煉,并保證擁有獨立進行體育運動的能力。取消體育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技術動作進行糾正、糾正再糾正的現(xiàn)象;取消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考核使用秒表、米尺等測量工具;使得體育教學真正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2.3 甄選有效的教學內容
從教學內容入手,改變原有的以競技為主的格局,以學生情況為出發(fā)點,進行教學內容選擇,標準在于科學、層次化、差異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具體進行挑選的內容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教材的編寫,將繁冗的技術部分知識點進行簡化,將純競技項目類和標準成人項目進行刪減,引入適合學生參加的運動項目;第二個方面是以學生的身心特征為基礎,進行運動規(guī)則的適當簡化,還可以引入藝術類體育項目,根據(jù)地域的區(qū)別更可以添加具有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將具有地域性質的體育項目融入體育教學中是老師們備課時的難點。
2.4 科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
對于教學方法的改革,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入手,制定學生能夠接受的合理教學內容,且在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的時候可以采取自評、同學間互評等方式。教學方法的采用必須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獲取成功的滿足感。徹底取消“填鴨式”和“一刀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自主鍛煉轉變,消除傳統(tǒng)教學留下的“要我學”影響。在這一過程中還必須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如此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
2.5 改革落后的考核方法
對體育學科成績的考評,應該保證全面性和綜合性。只看學生在考核時體現(xiàn)出的結果是無法體現(xiàn)綜合水平的,還需要參考學生在平時課堂的表現(xiàn)以及努力的程度。多維度的考評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獲得真實、合理的評價。通過考評可以總結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取長補短定制新一輪的運動計劃,不僅可以獲得滿足感,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種將自我評價加入考評系統(tǒng),進行綜合性、階段性評價的模式,將考評內容變得公平、公正、可發(fā)展,且具有針對性和相對性,再加上評價體系的靈活化、多樣化、人性化,才是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選擇[3]。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小學階段的籃球教學存在著教學觀念陳舊、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以及教學方法僵化和教學評價手段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教學觀念入手予以優(yōu)化,繼而明確教學目標,有效甄選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機制,以此促進小學籃球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強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 吳健.新課改下小學籃球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策略[J].時代教育,2017(8):184.
[2] 李芬.新課改下小學籃球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2.
[3] 劉上偉.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南北橋, 2017(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