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濤
[摘? ? ? ? ? ?要]? 針對當前高職建筑專業(yè)建筑CAD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教學改革理論為依據,結合高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現(xiàn)狀,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建議,并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關? ? 鍵? ?詞]? 建筑CAD;傳統(tǒng);問題;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4-0294-02
目前,CA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土建行業(yè)從設計到施工的各個階段,利用CAD軟件可以繪制土建專業(yè)中建筑、結構、設備等專業(yè)的施工圖。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需要一線的技術人員能熟練掌握并運用建筑CAD。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建筑CAD成為高職院校土建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如何教好建筑CAD這門課,明確CAD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本文指出了建筑CAD課程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7個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建筑CAD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建筑CAD課程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沒有合適的統(tǒng)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依憑,目前,市面上大多的建筑CAD教材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譬如羅列命令,沒有取舍,重點不突出,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不強等,因而不適合上課時講解。
(二)授課模式落后
這門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理論教學和上機實踐分開進行。理論教學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的,教師利用電腦講解,用投影儀把電腦上的操作投到大屏幕上,學生邊聽講邊記筆記,單純地講解兩節(jié)課,共30學時左右,再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機自主操作,對照筆記把上課時聽講的內容練習一遍,遇到不清楚的隨時問指導老師,學時也是30學時左右,即理論和實踐的時間分配是1∶1。但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理論講解和上機實操之間有一個時間差,如果筆記記得不詳細,那么到上機時往往已經把老師上課講解的內容淡忘甚至遺忘了,上機時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長此以往,一學期下來,對CAD掌握不了多少,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把理論課和實踐操作連在一起,上完2節(jié)理論課馬上去機房練習,那么效果會好一些,但總體來說還是不夠理想。
(三)只講命令,實際繪圖部分講解甚少
光掌握命令,不知道具體繪圖的過程、步驟、方法、技巧、規(guī)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尤其是建筑圖的繪制,除了要熟練掌握命令,還要掌握具體繪圖的技巧、方法以及制圖規(guī)范。早期,講解命令占用時間過多,而實際施工圖繪制只介紹一幅比較簡單的平面圖。
(四)忽視課后練習
本門課可以認為是一門技能課,有別于其他純理論課。學生不僅上課要聽,跟著老師練習,下課后還要自己練習。要想熟練掌握CAD,光靠上課時聽、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課后練習。而這一點學生最容易忽視,不少學生上課時聽了,也練了一些,課后則束之高閣,不再問津,或只是看教材,不去動手畫。這樣,新學的知識得不到鞏固,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遺忘了。這種態(tài)度很不利于CAD的掌握。
(五)開設時間不妥
早期本門課開設在大三上學期,這時學生的大學生涯已基本結束,在之前的繪圖都只能是手工,喪失了利用CAD制圖練習、運用的機會。
(六)無法解決CAD學習中的兩個最大問題
CAD學習中兩個最大的問題是:(1)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稍一失神,就會錯過一個知識點;(2)即使當場掌握了,過一段時間就遺忘了。
(七)考核方式不恰當
早期考核方式是筆試,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CAD命令的掌握程度,但是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繪圖水平。
二、建筑CAD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建筑CAD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和困惑,基于高職高?!皩嵱脼橹?,夠用為度”的人才培養(yǎng)基本要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強化了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并對建筑CAD教學進行了如下幾方面的改革。
(一)教師自己編寫講義
根據專業(yè)要求,結合個人經驗、見解,教師自編一本講義。針對建筑專業(yè),具體安排如下:繪圖操作基礎、常見圖形繪制、圖層及圖形屬性、圖形編輯命令、塊與填充、尺寸標注方法,這些是理論部分;接下來的實踐部分是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墻身大樣圖的繪制方法與步驟;最后是CAD補充介紹,包括一幅圖中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比例的處理方法、樣板圖的建立與調用方法等。學生的學習以這份講義為主。通常還是需要另外訂購一本教材,訂購的教材要求內容比較全面,彌補自編講義的不足,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供學生課下在需要時查閱。
(二)在機房授課
在機房的硬件條件(包括機房足夠大、電腦數(shù)量夠、有投影儀等)具備的情況下,授課在機房進行,每個學生一臺電腦,老師利用投影儀講解,每講完一步操作或一個命令,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馬上練習一下,待學生基本掌握了,再接著往下講。這樣,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地反饋出來,而且通過實際操作,當場強化了學生的記憶。這也是一般軟件教學的最佳方式。針對后排學生往往看不清投影的情況,更進步的方式是安裝控屏軟件,不使用投影儀,老師的操作直接傳到學生的電腦屏幕上,師生的電腦屏幕同步,講解完一個命令或一步操作后解鎖,學生一樣練習。而且,這種方式比看大屏幕投影更能夠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三)壓縮講解命令的時間,增加講解具體建筑施工圖繪制實例的學時
用半學期(30學時左右)講完命令,盡量簡潔。后半學期(30學時左右)講解具體建筑施工圖繪制實例,具體內容和時間分配如下:平面圖:12學時;立面圖:6學時;剖面圖:6學時;墻身大樣圖:6學時。在繪制這些圖形時,會有許多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平面圖,涉及的方法技巧最多。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最終能夠熟練掌握,從而可以獨立完成一套完整施工圖的繪制。在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后,可以安排一周的實訓(30學時),教師給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圖,要求學生在機房完成,繪圖時遇有不清楚的可以隨時問指導老師,老師現(xiàn)場解答,這對學生實際繪圖能力的提高會很有幫助。
(四)強調課后練習
教師在新學期伊始時就要向學生強調,要求學生在課后要積極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來練習,譬如圖書館的機房等,也建議家里有條件的話可以買一臺電腦。適當?shù)夭贾米鳂I(yè),也可以調動學生課后練習的積極性。單純講解命令時,可以布置繪制家具圖形的作業(yè),也可以布置簡單的機械零件圖繪制作業(yè),這些對學生熟練掌握、靈活運用CAD命令都是很有幫助的。到了實際繪圖部分,可以不再布置新的作業(yè),要求學生課后能夠完成上課的例圖即可,老師上課講到什么地方,課后就做到什么地方。同時,建議學院安排院機房在某非上課時間段定時開放,供學生課后自主上機練習,彌補不少學生沒有電腦的不足。
(五)安排在大一上學期開設
本門課安排在大一上學期開設效果最好。學生可以盡早地接觸這門課,盡早地應用到學習中去,譬如在課程設計時的應用。在別的課程的課程設計繪圖時肯定會碰到很多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再問老師,請教同學,或者在網絡上尋求解決方法。每完成一幅圖,水平就會有所提高。而建筑制圖這門課也開設在大一上,那么CAD開設在大一上是否合理呢?答案是可行的。因為建筑制圖的前面部分是畫法幾何,這個時候CAD在講基本命令,兩者沒有聯(lián)系。建筑制圖在畫法幾何講完后,就開始講實際繪圖部分,包括制圖基本知識、組合體的投影圖、圖樣畫法、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的繪制。這些知識和CAD有一定的聯(lián)系,尤其是制圖規(guī)范。CAD在基本命令結束后也到了實際繪圖部分。在教授CAD實際繪圖部分時,涉及概念、規(guī)范等內容時,即便建筑制圖還沒有講到,對此只要稍加講解,學生便能理解、掌握。譬如,規(guī)范中規(guī)定剖切到的線用粗線,這一點只要告訴學生,學生就能理解掌握。再如畫剖面圖時涉及剖面圖的概念,只要告訴學生剖面圖是用一個平面將建筑物剖切開,然后投影即可,學生也能理解掌握。所以,CAD安排在大一上學期上是合理、可行的,而且對學生在后續(xù)課程中盡早使用CAD這一工具也是很有利的。以上說的是分離式教學,即把建筑制圖和CAD作為單獨的兩門課來上,筆者一直采用這種方法。還有一種是插入式教學法,是把CAD的內容分散開,有機地插入建筑制圖的各個章節(jié)講授,并且在每個章節(jié)后面都安排有手工繪圖和CAD繪圖內容。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學活用,理論可以馬上轉化為實踐等,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也可以采用。
(六)做成視頻
針對前述在CAD學習中兩個最大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把講解的內容、繪圖的過程做成視頻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課后選擇觀看,重點看上課時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漏掉的內容以及隨時間的推移而遺忘的內容,可以反復觀看,直到真正掌握為止。
(七)安排學生在機房上機考試
一種好的考核方式,可以客觀地反映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掌握程度。上機繪圖考試,能夠準確而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繪圖水平。通常因學生多而電腦少需分批進行,每一批布置不同的圖(一般是平面圖,難度差不多),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按學生提交的圖的完整性、正確性、規(guī)范性打分,最后刻碟保存。
三、建筑CAD課程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早期,一學期結束時,學生只能畫比較簡單的平面圖。采用了以上教學改革措施后,一學期結束時,學生可以獨立地繪制完整的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大樣圖。尤其是經過一周綜合實訓后,在對學生的現(xiàn)場指導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的繪圖能力、對規(guī)范和細節(jié)的把握均有較大的提高,部分學生甚至畫得比較完美。少部分學生“吃不飽”,在掌握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上課的例圖的基礎上,在別的資料上找了一些更為復雜的圖來畫,不會的隨時請教老師,最終完成得也不錯。從最終的考試成績來看,總體較為理想,補考率很低,“良”和“中”的占絕大多數(shù),少部分畫得規(guī)范、完整,可以打到“優(yōu)”。
四、結論
通過以上改革措施,解決了CAD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彌補了傳統(tǒng)CAD教學中的不足,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了學生對CAD知識的掌握,進一步提升了CAD的教學效果。學生最后繪出的圖形的質和量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效果均有顯著提升。
隨著科技的進步,其他一些繪圖軟件譬如BIM的興起,CAD課程面臨變革和挑戰(zhàn),我們需要重新思考CAD的教學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不斷探求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繪圖軟件的能力;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在未來建筑領域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促進教學整體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邵慧.淺談高職高專建筑CAD教學的改革[J].科技風,2010(1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