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東
摘要:初中語文作為中學階段學生的一門必修科目,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生寫作能力能夠直接反映出了自身語文學習水平的高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老師重點關注的內(nèi)容之一,但是作文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和改善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改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4-108-1
寫作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需要依托于學生的文字功底、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分析能力等綜合性能力,只有學生在作文教學時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在寫作時真正做到“下筆如有神”,寫出感情真摯,情感充沛,內(nèi)容新穎的好文章來。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
1.作文教學方式落后、單一
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很多老師普遍采用了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老師直接在作文課上布置寫作主題,明確寫作要求,讓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框架中進行寫作練習。學生寫作完成后老師進行批改,然后對好的文章進行課上朗讀分享,簡單介紹這篇文章的寫作優(yōu)點,然后就完成了一節(jié)作文教學課。學生在寫作時老師說語言表達不夠亮眼,學生就機械的加幾句修辭;老師說感情不夠真摯,學生就開始天馬行空的瞎編故事,用很多形容詞來凸顯感情;老師說文章內(nèi)容不夠新穎,學生就胡編亂造,瞎引用,瞎借鑒。這種填鴨式的作文教學導致學生寫作時覺得枯燥乏味,對于流程化的作文教學提不起學習興趣,作文教學后依然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根本無法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2.寫作內(nèi)容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
語文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而寫作離不開素材的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則離不開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實踐。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被動的完成寫作任務,導致寫出的作文沒有靈魂,胡亂堆砌的華麗的辭藻也無法掩飾學生沒有真情流露的本質(zhì)。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將寫作看成是拿分的工具,對生活疏于觀察,導致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脫離生活實際,無法表達出真情實感,文章內(nèi)容枯燥、陳舊沒有新意,缺乏好作文應有的生動性和真實性。
3.忽略了學生課余時間的文學積累
應試教育下初中語文教學更多的是關注語文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寫作積累的引導。學生沒有養(yǎng)成觀察、體會生活的習慣,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老師也持不反對但也不鼓勵的態(tài)度,導致學生缺乏生活積累。老師對文學積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對于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優(yōu)美詞句、名人名言、描寫手法沒有養(yǎng)成積累記錄的好習慣,在寫作時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寫作沒有方法,語言表達又缺乏文字功底,寫作水平在作文教學后也沒有明顯提高。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的解決策略
1.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寫出好文章,首先要激發(fā)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擁有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欲望。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青春期思維活躍的中學生作文教學需求,這就需要初中語文老師要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圍繞寫作主題展開自由的聯(lián)想,幫助學生擺脫固有的寫作思路,找到不一樣的寫作角度,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到寫作技巧帶來的樂趣。比如以“父親”為主題,老師先給學生留下幾分鐘時間來思考,然后引導學生回憶曾經(jīng)學過的關于父親的文章,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讓學生回想自己和父親之間的趣事,然后寫下三個形容自己父親的詞語,然后圍繞父親的這三個形容詞來展開整篇文章結(jié)構(gòu)的構(gòu)建,鼓勵學生嘗試多種文學體裁,多種文章結(jié)構(gòu),將自己對的父親的感情盡情傾訴出來。通過老師的情境引導學生很快在進入寫作狀態(tài),寫出的文章感情更加真摯,題材更加豐富,寫作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重視素材積累
初中階段的學生常常在作文練習時面臨無物可寫的尷尬境地,不知道圍繞老師給出的主題該寫什么內(nèi)容,陷入寫作困境。為了幫助學生擺脫寫作困境,老師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對生活多觀察,對事情多感悟,對生活中閃現(xiàn)出的一些情感波動要及時進行記錄,才能在寫作時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而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比如春天里的一陣清風帶來一絲花香;夏天里的五彩斑斕、繁花似錦;秋天里瓢潑大雨時急忙躲雨的人群….生活的點滴都是寫作靈感的源泉,老師要引導學生重視積累,養(yǎng)成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
3.從閱讀中汲取寫作方法和思路
寫作和閱讀密不可分,是緊密相連的,老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手法、描寫方式、文章結(jié)構(gòu),對于文章中的精彩之處做好學習和積累。另一方面老師要鼓勵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安排閱讀內(nèi)容,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讓學生在面對同一個作文主題時有更多的寫作思路,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從而使學生的文章能夠推陳出新讓人眼前一亮。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就需要老師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養(yǎng)成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注重積累的好習慣,從學生的角度對寫作技巧、寫作思路做更多的指導和關注,讓學生從無從下筆到想寫會寫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黃春云.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16(11):88-89.
[2]李凌嵐.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9):202-202.
[3]孫曉璐.淺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J].信息化建設,2016(4).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四房吳鎮(zhèn)初級中學,甘肅 會寧 7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