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相鋒,李援農,代雪婷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陜西省水利技工學校,陜西 涇陽 713702)
當前,智能手機的便攜、多功能、大內存、高速度,再加上各種各樣的APP軟件的推廣、流量套餐價格的“親民化”,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智能手機同時也給人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在生活中人們對智能手機產生了過分依賴,智能手機的“把玩時間”占據(jù)了太多的時間,“拇指族”“低頭族”隨處可見。
在中職學校,自控能力較差的中職學校學生這些問題尤其突出:一是學生對智能手機依賴程度高,使用時間“長”。學生們玩手機游戲、看手機網絡小說、“追”網絡視頻等比比皆是,花費了自己絕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學習上、文體活動、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時間越來越少,對其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學習效率影響巨大。二是中職學校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相當“放肆”,可以說到了“泛濫”的地步。老師講課時,學生中時而傳出一條信息音、時而發(fā)出一陣來電鈴聲、時而在下面“偷偷摸摸”地拿出手機“盡情娛樂”時不小心發(fā)出一聲視頻對話或音樂歌曲?,F(xiàn)在時有報道,教師如果對學生的手機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師生沖突,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三是中職學校學生對網絡信息中不良文化抵御能力較弱,對其價值觀培養(yǎng)影響大。移動互聯(lián)信息內容龐雜、溝通隱蔽,往往充斥著各類不良信息,這些信息往往迎合學生心理,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對學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不給與正面的引導,這些不良信息很輕易地感染學生,讓其思想處于一種被侵蝕、失控的狀態(tài),造成其價值觀扭曲的危險。
面對這種情況,筆者通過教學實踐,以中職學校土建工程專業(yè)《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為例,從專業(yè)課程特點、學生學情特點和智能手機特點出發(fā),把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手機的使用充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正確、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機,從而實現(xiàn)巧用智能手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探索了利用智能手機輔助教學的可行性。
《工程測量》是土木建筑類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是該專業(yè)必備的基本職業(yè)技能之一。課程的特點是:一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點較多、難度大,既包括基本的工程測量原理和測量方法,還包括復雜的各種內業(yè)計算;二是需要熟練掌握的測量儀器數(shù)量多、技巧高,既包括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等基本儀器的使用技巧,又包括先進的GPS(RTK)測量儀器的使用技能;三是實踐應用的綜合素質要求高,既要掌握各種測量等級不同精度下測圖、放樣的綜合動手能力,又要具有分組團隊協(xié)作、合作溝通等綜合能力,還要具備在野外實訓的吃苦精神。
對于這樣的一門專業(yè)難度大、實踐性強、綜合素質要求高的課程,當前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起來普遍吃力。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部分中職學生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大部分是初中、高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升學無望的學生,許多學生,甚至連簡單的加減乘除也會算錯。這給學生學習計算量較大的《工程測量》課程帶來嚴重的知識障礙。二是中職學生參差不齊,年齡差異較大,社會閱歷差異大,教師的課程組織常常顧此失彼,嚴重地制約著本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學生學習大多缺乏主動性,沒有學習壓力。學生來到中職學校,從傳統(tǒng)的初中、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解放出來,沒有了應試教育的壓力,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氣,學習的壓力也沒有了。這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就不夠穩(wěn)定,不夠踏實,學生盲目地認為“一知半解就知足”,不求“精通”。四是當前學生大多怕吃苦。這主要是因為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造成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 家里嬌生慣養(yǎng),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吃苦,適應不了經常有在野外實踐教學的《工程測量》實訓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但中職學生也有學習《工程測量》的優(yōu)勢:一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恰好在中職學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并重,有充分的實踐教學時間,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工程測量》實訓環(huán)節(jié)中多動手、多練習。二是學生選擇中職學校學習的目的很明確,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在學校學好一種技能,摒棄文化知識基礎較差的硬傷,從而立足于社會”,這給《工程測量》這樣的專業(yè)技能的教學帶來比較有利的一面。三是接受新事物快,特別是像智能手機、各種手機APP軟件這樣的新事物,學生學習起來特別容易上手,這就為智能手機在《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的運用創(chuàng)造了學習條件。
針對課程和學生的這些特點,要提高中職學?!豆こ虦y量》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學習,這種輔助教學手段要能夠理論課堂教學中快速幫助學生加強理解、突破學習重難點,還要能夠在室外操作訓練時便攜、靈活運用?,F(xiàn)在的智能手機就是一臺便攜式電腦,恰好能滿足這些要求,一是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內存大、處理速度快,輕便、小巧、可移動性強,恰好滿足《工程測量》課程中復雜的內頁計算處理和野外實踐教學的要求,為利用智能手機輔助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條件;二是具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個人數(shù)碼助理)的功能,包括錄音、照相,日程記事、任務安排,多媒體應用、瀏覽網頁,同時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tǒng),擴展性能強,可以安裝更多的教學APP應用程序,能達到幫助學生輔助理解學習的要求,為利用智能手機輔助教學提供了必要的軟件條件;三是智能手機人性化、個性化的操作體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易于上手操作,便于學生接受。
通過以上分析,對于中職學?!豆こ虦y量》這類理論性強、實踐要求高的專業(yè)課程,智能手機有著輔助教學的諸多有利條件。下面,筆者結合近年《工程測量》教學過程中的智能手機輔助教學實踐,談幾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智能手機“用起來”的技巧。
智能手機APP應用軟件很多,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專業(yè)課程都可在“手機應用市場”找到與之有關的一些手機APP軟件,例如與《工程測量》課程有關的測量員APP軟件:“測量員”是一款運行在智能手機上的測量應用程序,具有計算精確、輕松高效、智能便捷的特點。它可以應用在道路、橋梁、鐵路、隧道、地鐵、市政等工程中,軟件在基本的計算方面穩(wěn)定又準確,功能齊全。如果老師引導學生將這類軟件裝在智能手機上,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拿出手機利用這些軟件來學習、計算、實踐,將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畏難情緒,對學生學習相關課程有巨大的幫助,學生的學習將會輕松、省時、高效。
網絡上有一句口頭禪“有事請問度娘”,代表著網絡搜索功能的無所不能,智能手機應用中的任意一款瀏覽器都植入了網頁搜索功能。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正確地使用這一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回答不出就叫他們拿出智能手機打開瀏覽器通過搜索找答案,比如在講到“高斯投影”知識點時,老師可以提出“高斯是什么樣的人”,教材上沒有“高斯”的簡介,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拿出手機搜索。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慢慢明白,手機不僅能上網看“八卦”,還能快速搜索自己不會的答案,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比到圖書館查閱書籍、查工具書還快,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
智能手機的文字處理、圖片處理、電子書等功能也是學習的好幫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這些功能,比如說老師可以把自己的講義、作業(yè)做成PDF、word、PPT等格式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也可以讓學生憑著自己的理解在文檔上編輯,這就相當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電子筆記本;還可以教學生安裝“cad查看器”之類的圖片處理軟件在學習時應用,老師在講解“地圖的應用”這一知識點時就不用拿著笨重的一沓圖紙、讓學生隔著老遠讀圖(實際上學生根本就看不清),只需要把圖紙CAD格式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拿出手機利用“cad查看器”讀圖,這樣就相當于給每一名學生發(fā)了一張圖,給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方便。
智能手機的日程安排功能,對于自律性不強的中職學校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學習計劃功能,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在手機日程中設置自己的學習計劃,提醒學生按時完成。比如在“導線測量”實訓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對實訓流程中閉合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踏勘選點并建立標志、測量導線邊長、測量轉折角和連接測量)、內業(yè)計算(將校核過的外業(yè)觀測數(shù)據(jù)及起算數(shù)據(jù)填入閉合導線坐標計算表中、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用改正后的轉折角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實訓指導老師在布置實訓環(huán)節(jié)時,老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在手機上制定一個日程安排計劃,提醒學生按步驟、按要求完成實訓任務。
視頻功能是智能手機的基礎功能之一,中職學校學生使用該功能僅限于看電影、電視劇,網絡中有很多免費的精品課程、微課等教學視頻資源,比如“水準測量原理”“角度測量原理”這些flash課件具有時間短、專業(yè)針對性強、直觀形象,能夠以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看懂”“想明白”,對課程教學中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老師能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引導學生拿出手機利用手機視頻功能觀看這些專業(yè)視頻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這些視頻突出的優(yōu)勢還在于可以暫停、循環(huán)播放,學生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想看到哪里就看到哪里,真正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相當于給每名學生配了一個專職的“家庭老師”。
老師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照相、攝像功能將一些操作規(guī)程、操作流程拍下來,讓學生做好記錄,以便在學生操作前反復觀看。比如在“經緯儀的使用”分組實踐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老師的示范操作錄下來,這樣可以減少老師重復講解的次數(shù),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過程中遇到重點知識、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又不方便記筆記時用手機“隨手拍”做記錄的習慣。
老師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來實現(xiàn)一門課程或一個班級通過智能手機進行的信息通知、作業(yè)反饋、討論交流,把社交App變成師生“教”和“學”交融的舞臺。比如,在《工程測量》測圖實訓過程中,老師通過這些平臺發(fā)布具體的實訓任務,了解學生現(xiàn)場情況;同學們可以及時討論完實訓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老師隨時參與討論指導;每一步任務完成后,學生可以及時上傳給老師審閱,老師批閱后可以及時的反饋點評。這一系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完成,“教”與“學”在這些平臺真正的互動起來,相當于給每個“測量實習小組”配備了一個“移動”老師,老師隨時隨地適時指導,實現(xiàn)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無縫融合,避免了分組實習老師“不夠用”的問題。
通過這些技巧,讓學生在課堂中正確地把手機“用”起來,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一種利用智能手機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讓他們從專注智能手機的“娛樂功能”功能轉移到“學習功能”。
根據(jù)《工程測量》課程特點,課程實踐要求高,大部分知識點最好采用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但該課程的實訓環(huán)節(jié)大都是在野外分散教學,需要的場地大、學生不易集中,老師要滿場“奔波”指導,不便于老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更不便于“一體化”教學的實現(xiàn)。從上面使用智能手機學習的技巧來看,教師完全可以借助智能手機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破解這一難題,下面以“經緯儀的認識和使用”課題“一體化”教學為例,介紹智能手機輔助教學的課堂實現(xiàn)過程:
(1)以班級和實訓小組為單位分別建立微信群或QQ群,便于教師課程教學、布置實訓任務和分組指導。
(2)課程開始時,老師利用幾分鐘時間集中演示“經緯儀的認識和使用”過程、講解重難點知識和注意事項,指定一名學生將此過程用智能手機錄制成小視頻在班級群推送,同時推送老師自己準備的課程PPT或微課小視頻、實訓任務、要求,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
(3)分組練習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在班級群里隨時向老師提問,老師及時解答、提問,群里其他同學都能看見、聽見,如老師“身臨其境”,便于師生互動。
(4)老師不定時要求各組學生實時視頻通話,了解各組學習情況,便于監(jiān)督、檢查、指導。
(5)根據(jù)檢查情況,按照學生學習程度在小組群推送不同進度或難度的實訓任務,便于因材施教。
(6)實訓結束時,要求每組或每個人將實訓過程錄制成短視頻并提交,教師實時點評,實現(xiàn)考核、總結教學環(huán)節(jié)。
經過這樣的教學組織,利用智能手機把老師和學生實時地聯(lián)系在一起,完成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師生互動——檢查指導——考核總結等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了課程理論、實訓教學的“一體化”教學目標。實踐效果表明,經過這樣的教學組織,每一名學生都能積極地通過智能手機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有什么疑難問題都能通過老師示范視頻、課件和“在線”實時互動解決,讓學生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智能手機還能這樣“玩”,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老師能實時監(jiān)控、指導野外實訓課堂學生的學習,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奔波”,增加了老師“在線”指導學生操作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
從上面利用智能手機輔助教學的技巧和課堂組織過程來看,教師只有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各種應用,并且具備一定的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教學能力,才能達到引導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學習的效果。這就對中職學校的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4.1 教師必須自己“學”、自己“會”。作為一名中職學校教師,要想“技高為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網絡技能方面,老師要能熟練的上網,會通過網絡查找搜索、上傳、下載教學資源;在現(xiàn)代化教學方面,教師要能制作(也可以在網絡資源中搜索下載素材)并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flash專業(yè)知識動畫;在智能手機的應用方面,教師要通過自己對智能手機的實際應用了解、掌控智能手機的基礎功能,要“會”用智能手機來教學,前面列舉的引導學生的功能自己都得“會”;還要達到能熟悉學生常用的微信、qq之類的社交軟件,甚至是常玩的手機游戲等,這樣才能與學生有共同語言,從而達到交流、引導的目的。
4.2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對信息真假、良莠的辨別能力。面對自控能力較弱的中職學校學生,老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特別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使用網絡信息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在教學上有意識的舉一些實例,教會學生辨別網絡信息的真?zhèn)?,告訴學生“那些事是禁止做的,禁止做的事做了以后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增強學生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4.3 教師還要掌握課堂使用智能手機的“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老師如果在課堂教學設計中使用智能手機的環(huán)節(jié)過多,也有可能讓部分學生“渾水摸魚”。因此,老師教學設計時要以適用、適當為原則,針對理論課堂上的重難點知識、實訓課堂上的示范指導教學多安排一些智能手機使用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手機智能功能輔助教學;在一般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得控制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頻率,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覺得有必要時才拿出智能手機輔助學習;同時,老師要掌握學生課堂使用智能手機的用途,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沒有經允許下拿出智能手機,要及時詢問學生的使用用途,確保學生真正用到學習上。
綜上所述,面對中職學校課堂“手機泛濫”的現(xiàn)象,教師要提高自己對智能手機功能的掌控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要結合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巧妙地把智能手機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要教給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智能手機主動檢索、查閱資料、看專業(yè)視頻、做學習筆記和計劃;要把智能手機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實現(xiàn)職業(yè)教育一體化教學目標。只要做到這幾點,中職學校學生就會逐漸意識到智能手機為學習帶來的便利,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智能手機的輔助下將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