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微視頻、翻轉課堂以及它們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構建了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以期解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作者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進行實踐,驗證了該模式應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理解取向;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9)02-0048-04
● 研究背景
1.高中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fā)展計算思維、提高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基礎課程。[1]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該學科的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①學科地位低,課時短,由于信息技術課程不是高考科目,學生對其不重視,不關注;②學生信息技術初始能力各異,從而導致教學過程難度增大,學生掌握程度參差不齊;③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與信息社會發(fā)展脫節(jié);④教學方法單一,傳統(tǒng)教學普遍采取“演示+PPT”的方式,該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學生的隨堂應用能力,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2]
2.微視頻和翻轉課堂解決上述問題的分析
(1)微視頻
微視頻是指通過PC、手機、攝像頭等多種視頻工具錄制、上傳互聯(lián)網進而播放共享的視頻短片。它具有短、快、精、參與性強、制作簡單等特點。微視頻非常適合學習者在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中的自主學習。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模式自引進我國至今,已有多所學校開展研究,如重慶聚奎中學、山東省昌樂一中、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廣州市珠海區(qū)第五中學等相繼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并取得較好成效。這些實踐為我國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 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求。微視頻因具備諸多優(yōu)點,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成為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借鑒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和高中生的特點,構建了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下頁圖)。
教學模式實施的具體流程如下。
課前準備:教師在分析學生特征和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將微視頻資料和課前學習任務清單上傳至雨課堂,同時在線監(jiān)督指導學生學習,收集反饋問題為上課做準備;學生在課前要完成微視頻的學習,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并標記出疑問、困惑。
課中活動:有了課前準備工作,課中,教師不再疲于講授新知識,學生也不再疲于記筆記。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對之前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回憶;師生間進行分析交流;學生能夠通過獨立作業(yè)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討論,并進行最后的成果展示。此過程能夠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后拓展:每當學習內容結束一個單元時,教師就會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將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制作成一個作品,并將作品分享。教師會對作品進行評價,也會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在線知識補救。
在該模式中,教師從傳統(tǒng)的講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探討交流解決問題,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課堂上教師負責答疑解惑,對共性的問題集中講授,對個別問題個別指導,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3]
● 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1.實施方案
為檢驗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性,筆者以“Flash動畫制作”中的“逐幀動畫”教學內容為例進行實踐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2.實施對象
本次實驗的對象是湛江市第二中學高一某班級學生,人數(shù)為54人,該班是學校的普通班,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得知該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初始能力各異。學生具備課前學習微視頻的硬件支持(如iPad、智能手機等)。
3.技術支持
本次實驗用到的支持軟件是雨課堂。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fā)的一款內置在PPT中的小插件。教師只需要一臺電腦、一部裝有微信的手機即可操作,學生只需要一部裝有微信的手機即可學習。
利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很輕松地進行課件、習題、視頻、語音的推送,還可以限時答題、制作試卷、群發(fā)公告、查看學生答題情況等,而課堂操作簡單易學,對硬件要求低,是翻轉課堂應用的好幫手。
4.實施過程
采用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具體如下。
教學內容分析:在“逐幀動畫”教學單元中,把“逐幀動畫的創(chuàng)建方法”“時間軸和幀的類別”等知識和技能通過微視頻完成。
微視頻的設計和制作:錄制約10分鐘的微視頻,主要講解“逐幀動畫的創(chuàng)建方法”“時間軸和幀的類別”等內容,并設置了“兩個逐幀動畫”(由易到難)過關任務,此外還設置了學習微視頻時間,對照微視頻長度、質量等在線調查問卷來收集反饋信息。
微視頻的發(fā)布:將制作好的微視頻、過關任務、試題、調查問卷等相關資料上傳到雨課堂中。
課內活動的開展:根據(jù)學生反饋進一步討論制作逐幀動畫的要點,然后以“奔跑的豹子”作為典型任務,要求學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任務。
課后活動的設計:選取優(yōu)秀作品在雨課堂中進行展示,并布置拓展任務,上傳任務所需素材供學生自主拓展學習。
5.實施效果分析
對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學習結果以及對該模式的評價等進行分析。
(1)對課前微視頻學習的反饋
問題1:你學習微視頻的時間是(含完成任務)多少?數(shù)據(jù)顯示近一半的學生可以在30分鐘左右學習完微視頻,10位學生需30分鐘以上,而19位學生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學生在學習微視頻時,有暫停或者重復觀看的現(xiàn)象,這說明翻轉課堂教學在分層次教學中的作用明顯。
問題2:你感覺課前學習的效果如何?數(shù)據(jù)顯示,超過85%的學生認為通過課前微視頻的學習,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這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認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通過課前學習,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3:你能否很好地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單中的學習任務?數(shù)據(jù)顯示,通過微視頻的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任務,只是完成的程度不同,這也印證了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即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并給以足夠的時間,多數(shù)學習者能獲得優(yōu)良的學習成績。
(2)對課中學習活動的反饋
問題1:課中你愿意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嗎? 數(shù)據(jù)顯示,74%的學生樂于與同學進行小組內討論交流;22.2%的學生認為感覺一般,喜歡獨自思考;也有極少數(shù)學生不愿意進行小組討論。而翻轉課堂教學就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同時鍛煉學生的小組協(xié)作能力及溝通交流的能力。
問題2:你是否喜歡課中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數(shù)據(jù)顯示,35.2%的學生比較喜歡展示作品,因為可以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有48.1%的學生習慣于傳統(tǒng)的講授——傳遞型教學,剛開始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后來慢慢地喜歡展示作品;還有少數(shù)學生羞于表達,不喜歡此環(huán)節(jié)。
問題3: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多選)?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內容恰當、合理,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思考的積極性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一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表示,更喜歡安靜聽講的學習氛圍,不喜歡課堂氣氛過于活躍;另一類是有學習困難且不喜歡表現(xiàn)的學生,認為其約束性太弱,不利于其成績的提高。
(3)對課后知識拓展的反饋
問題1: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你認為翻轉課堂的學習效率是怎樣的呢?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80%以上的學生能夠較好地學習基本內容,并完成任務;9.3%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無異;3.7%的學生不太喜歡參與活動,反而覺得沒有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習效率高。
問題2: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你在本次教學實驗中的學習效果如何?根據(jù)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有70.4%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可以使自己自定步調學習,更能靈活地調控時間;超過94%的學生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更有助于知識的鞏固;超過83%的學生認為該模式更有助于師生、生生互動,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問題3:課后作品制作過程中,當你遇到問題時,有沒有得到解決呢?在對課后作品的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超過85%的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或部分得到解決。這說明在課后教師的在線指導與相關知識的補救是很有效果的。
● 總結
在該實踐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應用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協(xié)作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微視頻資源的數(shù)量與質量
微視頻是該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它有時間短、節(jié)奏快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分析教學重點、難點。在制作微視頻時可以對重難點進行一定的文字提示,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視頻資源,從而使學生在微視頻學習中形成有意注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
(2)注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角色的把握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主動的施教者,掌控整個教學過程。在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課前,教師通過微教學平臺指導學生對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課中,組織、參與學生的分析交流活動,并對其作品進行指導和評價;課后,教師對有疑問的學生進行在線指導和知識補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趙呈領,徐晶晶,劉清堂.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12):70-76.
[3]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5):26-32.
[4]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0):36-40.
作者簡介:賀李彬(1983,12—),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