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雪超
思政課是高校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思政課教師必須把研究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闡釋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相結合,著力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弘揚五四精神,激勵廣大青年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講政治是思政課的鮮明屬性,講好政治的基礎是嚴密的科學邏輯和扎實的研究功底,思政課教師要善于以學術講好政治,以研究服務政治,堅持以大歷史觀研究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所謂大歷史觀,就是要秉持一種宏觀視野和整體的歷史意識,把具體歷史事件或人物置于歷史的長時間段發(fā)展演進過程中進行準確定位,在比較中探析其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堅持以大歷史觀認識和把握五四運動,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寬廣的視野,將其放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歷史演進的縱向脈絡中,從文明轉型、制度和道路選擇、政黨抉擇、精神傳承等方面爬梳比較。
首先,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去理解,從中華文明的興衰起伏以及對外來文明的吸收、借鑒、融合的演進中進行準確定位,把握五四運動在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中的轉折性意義,講清楚五四運動為什么是中華文明走向全面現(xiàn)代化的重要轉折點。
其次,把五四運動放到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去認識,放到近代以來中國各階層探尋“中國向何處去”的救國救民、強國強民的道路選擇中進行準確定位,弄清楚五四運動在近代以來愛國革命運動中的承上啟下意義,講清楚五四運動為什么是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再次,放到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去觀察,貫通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揭示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里程碑意義,講清楚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的指導思想,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為什么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并不斷完善發(fā)展,即: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思政課教師要把研究和闡釋五四精神相結合,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tǒng)一起來,同研究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tǒng)一起來,精準闡釋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
首先,要講清楚五四精神四個方面的關系。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愛國是凝聚全體中國人民的重要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每一個人最基本的精神;進步體現(xiàn)了時代性;民主和科學代表五四運動對新文化運動的思想繼承。這其中,愛國精神是核心,也是其他三個精神的基礎,而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則是愛國精神的發(fā)展和升華。沒有愛國精神,其他精神則失去最重要的支撐,沒有其他三個精神,愛國精神則會陷于空泛。
其次,要講清楚五四精神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關系。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同歷代中國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價值追求一脈相承,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發(fā)揚光大,在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中把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推到新的歷史高度。同時,五四運動又以全民族搏擊的姿態(tài)緊扣時代脈搏,充分彰顯了變革進步的歷史主題,掀開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新篇章。五四精神體現(xiàn)了和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高度統(tǒng)一。
再次,要講清楚五四精神同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2月18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fā)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边@三大里程碑事件都肇始于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加速了中國思想的解放,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繼承了五四精神的基因、閃耀著五四精神的光芒??梢哉f,五四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譜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源頭,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源頭活水”。
思政課要用五四精神實現(xiàn)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講清楚新時代青年人為什么要傳承五四精神。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最鮮活的價值觀。
愛國是五四運動的永恒底色,思政課教師要自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和青年成長成才規(guī)律相結合,善于用故事講好道理,結合五四運動以來100年的歷史,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話語、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楊靖宇、趙一曼、江姐、王繼才以及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州團隊等不同時期的青年人為人民戰(zhàn)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的“青春之歌”講到青年學生心靈最深處,深刻闡述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xù)奮斗、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讓廣大青年學生觸摸信仰的溫度、感受榜樣的力量、看到前進的方向,激發(fā)他們的愛國心、強國志和報國行,自覺和新時代同頻共振。
思政課要用五四精神實現(xiàn)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講清楚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怎樣弘揚五四精神。思政課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做青年學生思想上的知心人、生活上的熱心人、成長上的引路人。從學生的困惑點和興趣點中提煉教學問題,通過答疑解惑把五四精神熔鑄進青年學生的靈魂,加強對廣大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引導他們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引導青年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導青年學生明確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而奮斗,引導青年學生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tǒng)一起來,讓廣大青年學生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