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肖健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自先秦時代建立宗法制以來就一直是家國同構的社會。某種意義上來說,家是國的根基,國則是聚集起來千千萬萬個家。自古以來的家國情懷影響至今,并已然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初中是學生剛剛正式開始接觸歷史這門學科的階段,把家國情懷教育滲透到初中歷史課堂的方方面面,能夠較為有效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家國情懷。我根據對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歷史學習中的家國情懷展開了深入的調研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教學策略
家國情懷,是作為中華兒女一種根植于內心的情懷,它促使著我們在工作學習中奮發(fā)向上,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而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家國情懷的傳承責無旁貸。然而,因為種種原因,當前的初中歷史教育更加傾向于應試,更多的是強調對知識點的記憶,對更高分數的追求;對蘊含在歷史歷史中的精神情懷卻視而不見,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缺失。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應當因時而變,及時做出調整。
一、擷詩引歌入課,喚醒家國情懷
文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反映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文學作品都經意或不經意間烙上了時代的印記。在日常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一些文學作品,總能發(fā)揮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我在執(zhí)教《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一課時,講到了昭君出塞,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漢王朝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我引入了杜甫赫赫有名的《詠懷古跡》:“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借此進一步深入:“王昭君明知此行兇多吉少,困難重重。但是她扎根在心中的家國情懷驅使她為了國家奉獻出自己的青春與聰明才智,為國家換取了幾十年的珍貴和平……”學生深有感觸,給予了我良好的反饋甚至提出了一些新鮮的觀點。借助文學之手,超出預期的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
“樂”,也一直是古代王朝所強調的。歷史,與音樂也是分不開的?;蛞驊c典而鼓瑟吹笙;或因貪墨成風而流傳于市井;或因戰(zhàn)爭而盡顯慷慨激昂。如在《“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一課的導入中,我把時代歌曲與歷史教學相互結合,在課堂上播放了《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那慷慨悲壯、激越昂揚的歌聲,真情實感地唱出“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千千萬萬人民的悲憤情懷,對那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進行了生動再現。其歌詞融入了民族情感和血液,其旋律跳動著時代脈搏,深深地喚醒了沉睡在學生心底的家國情懷;如泣如訴的歌聲在坐滿學生的教室里回蕩,余音繞梁,家國情懷刻印在每一位學生的心中。
二、對話歷史名人,滲透家國情懷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浩瀚的畫卷上,出現過無數英雄兒女,他們在屬于自己的時代舞臺縱橫馳騁,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由于歷史教材的綜合性和簡約性,這些熠熠生輝的人物并沒有散發(fā)出其應有的光芒。因此,我們不妨根據歷史教學的需要,從各個角度創(chuàng)設以相關歷史人物為主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側面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如在講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內容時,我選取了鄧世昌這一民族英雄作為切入點:講述致遠艦逐漸傾斜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后,本可借隨從拋來的救生圈逃生。可他卻嚴詞拒絕,并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yǎng)的愛犬“太陽”游到他身邊,用嘴緊緊叼著他的胳臂來救他,鄧世昌推犬,犬不走,無奈,他毅然按著犬的頭部入水,自己也同時沉沒于波濤之中……鄧世昌為國捐軀的勇氣;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以國家民族為先的頂天立地的家國情懷,讓他短暫的生命成為不朽,穿越歷史的歲月風雨,為中華人民所銘記…… 在接觸歷史名人的同時,同步進行著學生的認識與情感活動,學生無不為之動容。
三、找尋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升華家國情懷
歷史雖然已經成為過去式,但以史為鑒是很有必要的。但可想要要把歷史從浩瀚的史書記載中解放出來,我們就應該去積極探索發(fā)現歷史與現實的種種因果聯系。如教學《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課時,我梳理了一邊從舊中國到新中國再到現在我國的外交情況。由“弱國無外交”到逐步建立起新中國的外交體系,再到成為現在位于世界前列的外交大國……引發(fā)了學生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升華了家國情懷。
結語
可以看到,家國情懷在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道德重要作用,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志向,更是一種作為國家之中獨立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更要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學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培育好我國未來的主人們內心中的家國情懷,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我們國家,同時也能從家國情懷中汲取精神力量。只有這樣,我國才能穩(wěn)定地在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張雪美.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講學中的滲透 [J].中華出版社.2001(2).
[2]耿霞.淺談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 [J].教育周刊.2011(15).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滄浪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