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紅 文
在一般廚師眼里,排骨只能用來做菜、做湯,但我的母親卻對排骨另有所用,比如她能用排骨做成又香又鮮的排骨包子來。記得我小時候,平常的日子是很難吃到葷腥的。但是每年臨近春節(jié),父親總會買回一扇排骨剁成塊,再由母親蒸些排骨包子讓全家人吃個夠。
母親發(fā)好面團,就開始調(diào)餡了。她先切一大盆白菜,再加入蔥、姜、花生油、香油和少量的味精拌和均勻,隨后她又在另一個盆里把排骨塊加上醬油、鹽、蔥節(jié)、五香面和姜米拌勻,等到將菜和排骨合并到一個大盆里時,這包子餡就算做成了。排骨包子餡里的配菜一般可隨季節(jié)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春天,母親就用蒜薹和薺菜做餡;在夏天和秋天,母親就用蕓豆和芹菜做餡,無論是配哪幾種蔬菜,都得有新鮮的排骨做保障。
善解人意的母親包排骨包子很講究,她能恰當(dāng)?shù)卣疹櫟郊依锼腥说牟煌谖?。爺爺奶奶年老體弱,牙口不好,她就挑些肉多的帶有嫩嫩小脆骨的排骨,包幾個帶小折兒的給爺爺奶奶;父親喜吃肥肉,她就挑些帶肥肉的排骨給父親包成帶大折兒的。剩下的餡,才包給我們這些饞嘴孩子吃。當(dāng)母親變魔術(shù)般地包好包子放到蒸籠里時,二姐已經(jīng)開始燒火蒸包子了。她先用旺火將水燒開,再用中火加熱,約20分鐘后,濃濃的蒸汽便夾裹著排骨包子的香味彌漫于整個廚房。
吃包子的最佳佐料是韭菜花,而韭菜花本來就是我們沂蒙山區(qū)普通農(nóng)家必備的蔬菜。每年的秋天,主婦們將收獲下來的紅辣椒和剛采摘下來的韭菜花,在石碾上磨成糊狀,再加少許食鹽、花椒,放到瓷壇里封存起來,以備冬天缺菜的時候吃。農(nóng)家做好的韭菜花,香香的辣。
吃包子的時候,母親用干凈的勺子在瓷壇里取出一些韭菜花來,然后再在里面加點香油、味精和香醋,這樣韭菜花的味道就更鮮了。我們每個人吃包子的時候,都是先將包子咬開一個小口,然后用小調(diào)羹取少許韭菜花從那個小口處灌進去,香香的排骨配上那紅艷艷的韭菜花,不油不膩,好吃極了。
在外打拼的這些年,每當(dāng)我感到苦了累了饞了的時候,都總會想起那香香的排骨包子。想急了的時候,我還會按照記憶中母親的制作方法去自己做,但不知咋的,做出來的總是沒有母親的好吃。有一次我忍不住給母親打電話提起此事,母親聽了竟呵呵一笑說:這不奇怪,因為你用的原料沒我的新鮮。在鄉(xiāng)下,豬是我們自己用糧食喂出來的,菜也是我們自己種出來的,面粉是用自己種的小麥磨成的,這些東西當(dāng)然要比你們城里的鮮美多了。最后母親還不忘調(diào)侃我:丫頭,如果你覺得我做的排骨包子好吃,那就多多推薦給你的同事和朋友,領(lǐng)他們到鄉(xiāng)下來嘗嘗吧!說不定老媽我還能靠這門手藝發(fā)家呢!
母親的調(diào)侃讓我噗地笑出了聲,時代在變,如今我母親也學(xué)會與時俱進了。